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在特配粉市场中受到了不少乳企的关注,基本上布局特配粉赛道的乳企都推出了这一品类,只是目前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数量依旧还比较少,面对相对较为庞大的早产儿群体还需要更好地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

除此之外,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在配方、价格上可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无论是从产品创新还是品牌竞争的角度来说,品牌还得投入更多的力量于此,而针对早产儿群体展开的母乳营养研究或许能够带来新的发展助力。

Part1

早产儿特配粉是乳企布局的重点品类之一

在特医食品政策不断完善、审批速度加快的背景下,国内特医食品市场逐渐逐步迈进了发展“快车道”,进入特医食品市场的企业数量也在进一步增加,其中乳企的身影变得更为明显且开始崭露头角。具体来看,截至2024年共有58家企业布局特医食品,其中乳企共有16家、占比为27.6%。

这16家乳企推出的主要的产品类型包括全营养配方特配粉、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无/低乳糖特配粉、乳蛋白适度水解特配粉、乳蛋白深度水解特配粉、氨基酸配方特配粉等。从乳企推出的特配粉种类来看,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也是一个比较受重视的品类。

基本上每个布局了特配粉的乳企都推出了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比如雀巢早瑞能恩特殊医学用途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食品、达能纽迪希亚纽奎星特殊医学用途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食品、圣桐特医特爱安能特殊医学用途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食品、宜品甄而蔼特殊医学用途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食品、贝因美贝新尔特殊医学用途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食品等。

乳企选择布局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可能与国内早产儿数量以及婴配粉品牌培育有关。过往的调查显示,中国早产儿发生率约为7%,即每1000万新生儿中就有70万早产儿,而且高龄产妇、辅助生殖增多等因素还将导致早产率进一步上升,早产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

基于这一现状,专门针对早产儿设计的特配粉有着较大的可挖掘空间,目前早产儿特配粉产品数量还不是很多,仍然需要品牌去研发并突出更为丰富的产品以供选择。而且在从早产儿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之后,品牌也可以抓住机会培育品牌认知和消费偏好,从而更多地出现在宝宝喂养的各个阶段,为自身的婴配粉业务带来增长助力。

Part2

高密度营养、低渗透压是开发的基础要求

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胎龄偏短、器官发育不成熟、营养供应不足等问题比较明显,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影响进一步的成长发育,因此在针对早产儿进行产品设计时主要体现在更高密度的营养构成上,像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含量都要比一般的婴配粉更高。

不过在保持高密度营养成分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渗透压的问题。主要是蛋白质、矿物质等成分的加入会提升奶粉的渗透压,而高渗透压喂养会对宝宝肾脏造成伤害。因此品牌在设计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时也需要使之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渗透压状态,以更好地为早产儿宝宝补充营养而服务。

从目前市场上的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来看,品牌都在高密度营养和低渗透压上保持着很高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在不同营养元素的含量上作出一定差异化,这可能也是此类特配粉展开竞争、凸显差异的一个方式。比如某品牌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标准冲调液的能量密度约为81kcal/100ml、蛋白质含量约0.76g/100kJ,某品牌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标准冲调液的能量密度约为81kcal/100ml、蛋白质含量约0.71g/100kJ,某品牌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标准冲调液的能量密度约为100kcal/100ml、蛋白质含量约0.63g/100kJ等。

除了能量、蛋白质、脂肪这些相对来说比较基础的营养成分之外,品牌也会在可选择营养成分的使用上作出区别,不过DHA、ARA、胆碱、肌醇、牛磺酸等仍然是较为常用的营养元素,在这些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中基本都有出现。



Part3

配方相对来说比较基础不容易凸显产品优势

正如上面所说,推出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的品牌虽然在一些营养元素的含量、选择上有所不同,但是无论是基础营养元素还是可选择营养元素都存在一定的同质化问题,尤其可选择营养元素的种类相对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部分品牌添加的可选择营养元素更多一些。

然而这样的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与婴配粉配方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比较明显的能够看出,目前市场的婴配粉产品配方正在不断创新和升级,应用的新兴热门营养元素也越来越多。相比之下,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在这方面的优势还不明显,不同品牌之间的配方也还处于基础层面。

其实对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来说,正是因为对于营养需求更为明显,品牌也应该探索应用多元化、优势性的营养元素。比如乳铁蛋白作为母乳营养中的一个重要成分,有着突出的营养价值和功能优势,在婴配粉中添加乳铁蛋白已经变得愈发常见,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是否可以尝试应用这一成分以助力早产宝宝的健康成长?

类似的还有HMO、MFGM、益生菌等在婴配粉中比较热门的成分,或许也可以成为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配方升级的探索方向。在目前的的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中,有些产品中已经添加了核苷酸、叶黄素、乳铁蛋白等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差异化优势,只是这类产品的数量仍然还比较少。

无论是从婴配粉市场趋势还是消费需求变化来看,配方升级可能都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受关注的部分,特配粉虽然凭借产品自身的价值和功能能够更好地吸引消费目光,但是品牌在满足消费期待以及打造差异化的角度来说还需要对配方做出进一步提升。

Part4

数量、价格等都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已经受到了乳企的关注,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数量还比较少,在面对较为庞大的早产儿群体时仍然显得有些单一,可能还无法更好地满足这一群体的需求。而家长们在选择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时也面临一定的掣肘问题,可选择产品的范围比较小。

因此在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的数量上还需要品牌投入更多去推动此类产品的增加,只是相对来说特配粉本身的准入门槛就比较高,对品牌的研发实力和自身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要推出更多的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还需要考虑配方设计的问题,也在无形中增加了难度。

另外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在价格上也存在一定区别,比如某品牌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400g售价208元、某品牌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400g售价268元、某品牌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700g售价361元、某品牌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400g售价171元等。单纯从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的配方来看,可能还不足以支撑品牌打出更高的价格。

虽然不同品牌的前期投入和后期宣传可能会导致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的售价不同,但是在产品差异化优势还不是特别明显的情况下,竞争力也大差不差。而且能够进入特配粉市场的品牌基本上都是具备一定实力的大品牌,在品牌效应上的区别也不是很大,此时价格相差较大可能会影响竞争优势。

也就是说,随着特配粉市场的不断发展,品牌要想在特配粉市场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赢得更多的消费青睐,产品、价格都是需要关注的部分。

Part5

针对早产儿群体的母乳研究有待深入

在婴配粉配方设计时,就是以母乳营养为“金标准”,而且头部品牌也在不断深入到母乳营养研究之中,当下比较新兴的产品配方大多得益于新的母乳营养研究成果,品牌将其转化至了产品配方之中。通过围绕一般婴幼儿群体所需要的母乳营养,能够帮助品牌持续对婴配粉配方做出改进和提升。

至于早产儿群体,他们需要关注他们亲母母乳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因此深入到早产儿群体的母乳营养研究中就显得十分重要。正如之前所说,早产儿与足月儿在所需营养上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他们妈妈的母乳营养也会有所不同,一般婴幼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早产儿。

像之前所提到的乳铁蛋白、HMO、MFGM、益生菌等确实在婴配粉中应用得更多,也各自具备特定的功能属性和营养价值,对婴幼儿群体的健康成长能够带来帮助。但是放到早产儿群体之中,尚未有足够的数据和临床实验能够证明这些营养成分也能带来明显的健康益处,这也是需要品牌深入早产儿母乳营养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加上特配粉本身严谨性更高,配方设计需要有足够的医学证据作为支撑,当下关于早产儿群体的营养研究数据可能还远远不够,为了保障产品设计的科学性和产品配方的差异化,可能都需要品牌找到更有力的支撑点,早产儿母乳营养研究提供了一个思路。

行业思考:在特配粉领域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受关注的品类,基本上布局特配粉的乳企都已经推出了这一品类,只是就目前的早产/低出生体重特配粉而言,在产品配方、产品数量、产品价格等方面可能还有较大的可完善空间,需要品牌围绕这一品类持续深入以推出更优质的产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