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王圆)2月7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寒潮蓝色预警。“寒冷”还在继续,怎么穿衣最暖和?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教授卢业虎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穿衣需重点注意防风锁温的“法则”,做好重点防护,同时还要避开一些穿衣误区。
2月6日,游客行走在北京前门大街。新华社 图
“御寒的首要原则是防风。在户外有风的环境中,防风是保暖的第一要务。”卢业虎表示,羽绒服、冲锋衣等具有一定防风性能的衣服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能防止冷风钻进衣服内部,减少人体热量的流失。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闭合领口、戴上帽子围巾、收紧衣服下摆等方式来防风。
“在无风或风力较小的情况下,衣物的保暖效果则主要取决于其内部的静止空气含量。静止的空气是最好的隔热材料。”卢业虎介绍,比如羽绒等蓬松的材料因其内部能形成大量的静止空气层,因此具有很好的保暖性能。所以,在选择衣物时,应尽量选择相对蓬松的款式,增加衣物内部的静止空气含量,从而提高保暖效果。
对于保暖的贴身衣物,卢业虎建议选择既能保持一定空气层又能与皮肤保持良好接触的款式。像德绒、羊绒等内部带有立体结构的材料就是不错的选择,而过于紧身的衣服则相对不保暖。
此外,一些穿衣误区需要注意。一般来说,3-4层的衣物保暖效果最好,但并不是穿得层数越多越好。过多的衣物层数可能会压迫内部的空气层,反而降低保暖性能;在选择保暖衣物时,还需留意一些时尚款式可能会削弱保暖效果,比如短款或A字形外套;同时,外套的尺寸不是越大越暖和。外套宽松一些,可以避免压迫内部的空气层,但也不能太过宽松,否则在行走时容易形成内部气流流动,影响保暖效果。
对于南方湿冷气加上没有暖气的“魔法攻击”,卢业虎表示,南方一些地区没有暖气为人体蓄热,再加上湿度大,会加速人体表面的蒸发散热,降低衣物的保暖性能。因此,在南方御寒也不能大意,除了穿上保暖的衣物外,还要注意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等来防止热量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