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小林复工上班第一天,习惯性地拿起工位上的水杯打算接水,“春节前走得太急,喝完咖啡忘记洗了,我以为要长毛,结果发现除了咖啡渍也没什么,热水一冲又干净了,关键是没什么味道。”

这只通体银灰、泛着冷光的金属杯子,是小林去年双11刚买的大爆款——钛杯,“价格抵得上三只普通不锈钢杯子,一开始同事说我这是‘智商税’,但是对于我这种老是忘记洗杯子的人来说,钛杯最打动我的是它喝什么都不会残留味道。”

和小林一样,越来越多消费者正为这种“科技与狠活”买单。天猫数据显示,含钛餐厨具在天猫上年成交规模超6亿,年同比增速超120%。去年天猫双11期间,家居行业中有“九大趋势赛道”增速明显,其中钛锅、钛杯增长最为显著,同比增长超过1000%;小红书上#钛杯相关笔记有2.2万条,用户热议关键词从“智商税”逐渐转向“真香”。


小红书上关于“钛杯”的讨论

作为饮用器具,钛杯为何能撬动千元级消费?

钛,元素周期表上第22号元素,具有密度小、强度高、高低温稳定性好、耐腐蚀性强和生物相容性好等诸多优点。如今这种曾被用于航天飞船和深海潜艇的“超级金属”,正火速朝家常日用品类渗透。

2023年,iPhone 15 Pro首次采用钛合金边框,用19克的减重让大众记住了钛的“轻量化”标签;一年后,钛杯、钛锅接棒成为新宠。据《天猫家居2024钛质餐厨器趋势白皮书》显示,2023年全球钛质厨具规模约170亿元,市场渗透率仅2.8%,预计此后10年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7.9%,而在国内市场,目前钛质的炒锅、保温杯等产品市场渗透率都在10%以下,蕴藏巨大的发展空间。

健康喝水故事升级,钛杯如何“碾压”不锈钢

在“钛杯”出现之前,不锈钢杯和玻璃杯是饮具最主流的材质。

以不锈钢杯为例,它如果纯用来喝水是绰绰有余,保温性能稳定、价格亲民,但是细看说明书便会发现,不锈钢杯并不建议放牛奶、碳酸饮料、咖啡等液体,一是放久了容易滋生细菌,二是杯子容易洗不干净,去不掉“杯味儿”。网上可以搜到各种吐槽声:“用不锈钢杯装豆浆,第二天杯底的馊味让我以为养了只臭鼬。”


某品牌不锈钢保温杯的使用说明

在这点上,钛杯可以说碾压不锈钢,因为钛杯装什么液体都行,作为惰性金属,就算装强酸强碱也不会让它有任何变化,装点“螺蛳粉”“咖啡”更是不在话下,关键是放久了也不会“长毛”,水一冲就干净不会残留各种味道。所以从材质的特性来说,钛杯首先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便捷的诉求。

其次,钛杯很轻。它最先流行于户外一族中,在同等容量下,钛杯通常要比不锈钢杯轻43%左右,拿在手上对比十分明显,对追求“轻量化”的户外人群十分友好;而且钛制品耐腐蚀高温,在户外可以用作简单的烹饪器物,一杯多用。



日本户外品牌Snow Peak早在1996年就推出了第一款单层钛杯,一直热卖到现在,基础款的官方定价目前为229元,已经成了品牌的标志性产品。除此之外,Snow Peak还开发出了酒壶、野炊锅、碗碟筷子等多种钛金属产品系列,是热衷户外的中产标配。

而国内大量餐厨具品牌开始布局钛类产品是在2015年之后。对于餐厨具这样的传统行业来说,材质升级是最显性的升级,也是抬高价格带,为品牌带来新增长的重要方式。随着消费者对餐厨用品的健康化需求上升,各项性能都碾压不锈钢的钛就成为了各品牌纷纷押注的超级金属。

《天下网商》观察到,目前在各杯类品牌店铺里,纯钛杯的价格通常是不锈钢保温杯的3~4倍,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剔除品牌溢价等因素,钛杯到底贵在哪呢?

首先我们来看原材料价格,在上海有色网上可查询到,316不锈钢的价格大概在22000~24000元/吨,而制作钛杯的原材料钛管价格在130000元/吨左右。据杯壶品牌希诺的电商总经理高书立介绍,钛管分为有缝钛管和无缝钛管,作为国内高端市场的行业头部品牌,希诺使用的无缝钛管价格在276000元/吨左右。也就是说,在原材料环节,钛就比不锈钢贵了6~12倍。

其次,钛杯的制作成本也比不锈钢杯贵出不少。

钛的熔点很高,在高温下性质又十分活泼,很容易和氧、氮、碳等元素化合,因此冶炼要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这就对冶炼设备、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希诺在2018年开始研发钛杯产品,一开始就成立专门的研发中心,主要围绕钛杯的阳极氧化、结晶花纹、拉伸冲孔等多项工艺展开研发。据了解,钛的加工难度和废品率都高于不锈钢,各种因素叠加,导致了钛杯的高生产成本。

希诺的钛杯在行业中定价比较亲民,高书立坦言:“我们现在钛杯的售价仅比钢杯高出一两倍。对于品牌来说,追求利润并不是当下首要目标,我们更看重的是品牌口碑和细分市场的认知度。”

用好“钛”的品牌,长出了第二增长曲线

在300亿的保温杯市场里,钛杯已然成为了重构行业格局的关键角色。

从行业来看,大多数杯壶品牌都以自建供应链为主,而钛杯的高成本急需通过规模化的生产销售来降低边际成本,所以知名品牌们在布局钛杯产品线的同时,也正极力让自己成为“钛杯”的代名词,吃到新趋消费品类的红利,比如特美刻称自己为“钛杯专家”、富光参与编制《钛杯(含壶)行业标准》等。

但高书立表示,目前布局钛杯的品牌,在产品上其实各有侧重,“希诺除了纯钛杯,也会根据自己之前的优势,在双层抗菌玻璃杯的基础上,用钛取代之前的不锈钢部件,达到更优越的耐腐蚀性和抗菌的效果。”他表示,很多用户买玻璃杯主要是用来泡茶、赏茶,纯钛杯不可能替代所有饮具需求,但是钛可以成为饮具的部件,应用到各种产品中。

“还有一种新被满足的需求是‘焖茶’,绿茶红茶可能不适合焖,但是老白茶等就很适合焖,以前的不锈钢杯抗菌性能不好,总有股‘杯味’,茶友们觉得焖出来的茶口感不好,但是纯钛杯就很合适。”高书立认为,不同群体在使用杯子时诉求很不一样,有很多细微的需求是可以被不断挖掘和满足的。而这也正是市场增量的部分。

专做钛杯的品牌飞剑从2021年开始,就围绕饮茶人群开发专门的焖茶杯、焖茶壶等产品,以及可以旅行携带的杯壶套装,这类产品还切入了礼赠场景,新款一壶三杯售价上探到2000元。


飞剑一壶三杯套装

摆在品牌面前的问题,或许并不是做不做钛杯,而是怎么用好“钛”这种材质的问题。

如果从使用场景来区分,钛在户外场景下满足的是“轻量化”“一杯多用”“易收纳”等需求,如户外品牌Ti artisan有专门的野营套锅,设计成了可相互嵌套的样子,节省了空间,还能满足野外烹饪需求。

在母婴场景里,钛又具备了“可以接触牛奶”“安全”“保鲜”等优势。除了杯类品牌有售儿童钛杯,母婴品牌babycare也有婴幼儿钛杯类产品,用“内钛外不锈钢”的设计,既补上了“钛保温性差”的短板,也让杯子适合装牛奶、果汁、汤汁等多种液体。这对于食品安全高度敏感的妈妈人群来说,在同类产品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同比增长超1000%,更多家居用品正在“钛换”

2024年天猫双11期间,淘天集团家享生活猫家居行业总经理长骁在此前接受《天下网商》采访时表示,“2024年钛制品的增速特别快,钛烹饪用具在天猫锅具类目中的占比已经接近15%,苏泊尔、康巴赫、九阳、炊大皇等知名品牌都在做投入,大家一起教育市场,它变成了一个整体的行业行为。”

对比使用场景相对简单的杯壶,炒锅等使用环境更为复杂的产品,在“钛换”的过程中对工艺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锅具龙头品牌苏泊尔早在2005年就曾尝试过推出“钛锅”类产品,但是发现钛元素过于活泼,在“防粘”等性能上的体验并不好。让“钛锅”不粘,也成了行业在这几年重点的研发方向。

走颜值赛道的锅具品牌温仑山正是踩准了“钛锅”风口的新品牌之一,温仑山创始人伍海宝在此前接受《天下网商》采访时曾表示,钛的纯粹性导致了其防粘性差,所以品牌的研发方向就是通过钛金属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同时又通过技术材料创新,以物理的方式让锅不粘。

“我们的0涂层系列,技术比较注重金属的烧结温度和它的物理结构,在锅表面形成很多凹凸粒状,就能形成一层油膜了,达到不粘的效果。”据伍海宝介绍,目前钛锅已经占到温仑山整体销售额的40%,而因为其高端属性,定价也比其他材质的锅具高出20%左右,且涨势非常明显。


温仑山鹅卵石锅

而且相比保温杯,锅具行业规模更大,据中研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炊具行业规模已达到604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锅具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以上。中国多元化的饮食结构,让消费者对于炒锅、煎锅、炖锅、蒸锅等锅具有多元、细分的需求,钛在锅具领域正待进一步的器型扩展和品类渗透。

从钛杯的“千元级”消费体验,到钛锅在炒锅市场的异军突起,钛正在不断拓宽其在家居用品领域的应用边界,除了钛杯钛锅,钛筷、钛刀、钛碗、钛砧板等各类钛质家居产品越来越多。有人说,所有人会接触到的日常器具都可以用“钛”做一遍,这种用材料重构产业的野心正初露端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