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粗苯泄露事件一直没有在网上引起足够关注。
2025年1月31日,一辆满载33.5吨粗苯的过境罐车,在康济大道和朝阳大道交汇处突然侧翻,罐体受损,大量粗苯泄漏。
当地迅速发布了通告,表明可防可控,自来水可以放心饮用。
虽然官方处理很及时,也第一时间出来安抚人们的情绪,但苯作为剧毒物质,33.5吨的量,很难让人完全放心。
流入下水道和潇水中的苯,长期有没有危害?能否及时公布具体的检测数据,甚至直播具体的数值?
我们都知道新装修的房子不宜住人,需要通风,否则极容易得白血病,主要的危害就来自于甲醛和苯。
苯是已知的一类致癌物,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白血病、骨髓抑制、免疫系统损伤等严重健康问题。
短期高浓度暴露可能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甚至导致急性中毒,影响神经系统。
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摄入都可能导致危害。
2005年吉林曾发生过化工厂爆炸事件,约100吨的苯流入松花江,甚至影响到了俄罗斯。
湖南永州的苯泄露量只有吉林那次的三分一,事件似乎只在小范围内传播,热点新闻里不见永州身影。
与前些日子长时间霸屏的加州洛杉矶大火相比,真可谓“不值一提”。要不怎么说监督美国政府最有力的是我们呢。
或许有的人认为苯泄露是小事,着火才是大事。那俄亥俄州的苯乙烯爆炸又为何屠榜?甚至一些网友将其比作苏联的切尔诺贝利。
苯乙烯的毒性还没有粗苯的高。只见当时铺天盖地地报道美国“药丸”,甚至帮美国网友科普苯乙烯的危害,但是后续的处置却无人问津。
俄亥俄州那次事故责任方与当地居民达成了总共6亿美金的和解金,全部赔偿给了每个人,估计每人可获得数百万美元赔偿。与美国政府和环保局达成了3亿美金的和解金,作为当地长期环境评估和健康评估的资金来源,且负担了全部的清理治理和杂项费用超过10亿美元。
湖南的一些网友说,自己看了转发的新闻才知道苯泄露,超市的矿泉水被抢购一空。
日本的核废水沸沸扬扬炒作了许久,又是抵制海鲜,又是抢购盐的,检测结果发现根本没事。
及时的科普和公开透明的检测极为重要,如果真的想让老百姓放心,一纸通告是不行的,反转,打脸的次数还少吗?
我非专业人员,只想了解后续的跟进和检测,人命大于天,尤其是这种可导致慢性病的剧毒物质,一时半会看不到危害,对当地居民可能有长期的危害。
希望媒体们拿出监督美国和日本的力度来跟踪报道,现场报道,公开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