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收到一份名单,上面的是重庆全市的国民党军警宪特人员,而经过仔细查看之后,邓小平看到一位国军上将的名字,邓小平当场大发雷霆,立即惊呼:“马上放人,亲自上门赔礼道歉。”
这位将军就是国军名将李杜将军,李杜将军究竟有何传奇?能让邓小平如此重视?还要求亲自上门赔礼道歉?
李杜,字植初,原名阴培,少年时因为喜爱李,杜诗篇并仰慕他们的为人,于是更名为李杜,辽宁义县西关小快地人,1880年8月4日生于一个半农半商之家。
1901年,李杜投清军二十镇当司书,1906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历任奉军连长,左路随营总教习,左路教练官,东北陆军第二十九师一一四团营长,团长等职,辛亥革命爆发后,李杜立刻响应,带头剪去辫子,和清政府决裂,并着力保护辖区内的革命党人。
不久后,李杜便在1927年升任吉林第十五师师长兼第十旅旅长,1928年转任吉林省依兰镇守使兼第二十四旅旅长,1929年晋升为陆军中将,李杜将军上任后,力主地方实施善政,宽柔于民,要求各级官吏奉公守法,深受民众的尊敬和信赖。
日军在“九一八”攻占沈阳后的第二天,便向长春发起攻击,并于9月22日占领了吉林省城,因顾忌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东铁路属中苏共管,于是,日军绕过哈尔滨向齐齐哈尔进犯,11月19日,齐齐哈尔沦陷。
紧接着,日军开始图谋进占哈尔滨,早在1901年,日本人就开始潜入哈尔滨收集情报,到“九一八”事变前,在哈尔滨居住的日本人已经高达5600余人,1932年1月18日,日军指挥被收买的五个旅伪军,在日军飞机重炮的掩护下向哈尔滨不远的榆树,拉林发起进攻。
危急关头,依兰镇守使,第24旅旅长李杜火速赶到哈尔滨,与抗日将领冯占海等人会合,1月27日在郊区小北屯和极乐寺,文庙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击溃日伪军。
初战告捷,李杜率军进入哈尔滨市区,各界民众夹道欢迎,1月31日,各界民众在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地点召开“自卫军总司令部”成立大会,共推李杜为总司令。
1月28日,日军开始集结,李杜等人在呼海车站与马占山共商保卫哈尔滨大计,李杜多次与手下的兵力突袭伪军,到2月5日晚上,哈尔滨陷落,但日军的一个中队几乎被全歼,中队长山本良次大尉毙命。
李杜撤出哈尔滨后,组织抗联队伍继续抵抗,1936年8月,周总理推荐他为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1945年经周总理批准,李杜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为抢占东北,打算把包括李杜在内的东北籍人士派回东北,为其服务,但又放心不下,蒋介石亲自下令,凡返回东北的军政首脑人物必须公开发表反对我党的声明,李杜虽然早已渴望回乡,但为了正义和真理,他拒绝了蒋介石的命令,因而被留在重庆不得“任封”。
因蒋介石在日本投降后发起内战,否认东北抗日联军的战绩,并否定抗日联军的存在,为此,李杜将军应宋黎和阎宝航之约,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之沿革》的重要文章,有力地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政策。
李杜终于盼来了全中国的解放,他百感交集,热泪纵横,给周总理发去电报,欢呼中国人民的新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高度评价李杜的功集,热情照顾李杜的生活和工作,先后推选他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常务委员。
但是在1951年3月,重庆的警备司令部为了配合“镇压反对革命”的运动,在全市紧急命令,要逮捕抗拒自首的国民党军警宪特人员,而七十岁的李杜也不幸被抓。
而当重庆公安局将抓捕名单上交给中央邓小平审阅,邓小平看到李杜将军名字后,大发雷霆,而且还下令:“尽快释放,并且亲自道歉。”在邓小平的关怀下,李杜被成功释放。
1956年8月23日,李杜突患心力衰竭,经抢救无效在重庆逝世,终年76岁,李杜是从旧营垒里冲杀出来的坚强战士,他为人正派,既不趋炎附势,更不追逐名利,在民族危难的关头,他高举义旗,抵御外辱,表现了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他热情协助共产党工作,并加入共产党,表明了他的立场和崇高的信仰,他以自己的言行,实践了他“凡有生之日,皆报国之时”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