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数都盼着过上退休养老的日子,忙活了一辈子,小有所成,到点退休,拿着不多不少的退休工资,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样的小日子还是蛮舒服的。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也喜欢这种无忧无虑的退休生活,只是他有太多的牵绊,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却又遭到主张媾和的朝廷权贵们的排挤和打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赋闲在家,而内心深处却无时无刻都在忧国忧民。
辛弃疾青年时期参与了耿京起义,并勇闯敌营,擒杀叛徒张安国,后来,他如愿回归南宋,还献上自己精心撰写的《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但未被朝廷采纳。
此后,辛弃疾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政绩卓著,只是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辛弃疾晚年在铅山闲居期间,自感身体健康每况愈下,既有些心灰意冷,又有些心有不甘,召集子孙们,托付家事,在此背景下,提笔写下一首《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词作原文如下: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这首词的大意是:
平生经历了那么多事情,而今都如云烟一般,忽然间一闪而过,我的身体每况愈下,就好像入秋的蒲柳,过早地老去。
现如今,什么事情最适宜我来做呢?饮酒、游览、睡觉,应当是最合适不过的。
到了官府催缴租税的期限,你们就早早地完纳赋税,同时,更要衡量家庭的支出与收入,妥善管理好这个家。
我这个老头子,依然要管一点儿事情,那就是管理竹林、管理青山、管理绿水。
辛弃疾这首《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是一首感怀词。
整首词开篇仅用一句话,就将过去淡淡揭过,而且,时光匆匆,转眼之间就走到了晚年,其实,这种淡正是未能忘情之浓,而用“蒲柳”来形容自己身体衰弱,也暗喻了才不得用之意,含有愤懑之情。
接着,自问自答之间,就交代了自己的志向,从此以后,自己就彻底归隐,不问世事。
然后,侧重写交代自家儿孙们的重要家庭事项,一方面,要趁早完纳赋税,同时,更要妥善处理家庭的收入与支出。
最后,进一步交代自己下一步的意向,就是管好自家的园林,剩下的就是游山玩水。
全词语言浅淡,语浅意深;如话家常,娓娓道来;比喻生动,言外有意;善用对比,相互衬托;意味悠长,耐人寻味。
突出特点是采用对比修辞手法,回忆与现实对比,盛宴与闲居对比,欢乐与悲愤对比,通过描写自己的身体状况及闲适心境,表示自己将不再掌管家事,今后要寄情山水,享受生活。
总起来看,辛弃疾这首词看似描写的是寄情山水、悠闲度日的情怀,实则抒发的是时光蹉跎、英雄迟暮之感,字里行间激荡着未能为国家统一大业出力的激愤之情和不平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