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三周年。三年来,冬奥会的影响持续辐射,那些曾投身于冬奥工作的人们,也在各自的领域续写着与冰雪运动相关的精彩故事。
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三年来,冰雪运动的热潮如同冬日里的火焰,迅速点燃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冰雪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韩笑,正是这股浪潮中一位以热爱铸就冰雪梦的冰雪“制作人”。
韩笑今年35岁,现任北京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山地运行中心造雪负责人,已经与造雪工作结缘十多个年头。回想起在冬奥会延庆赛区高山滑雪中心担任造雪经理的经历,他依然难掩内心的激动。在那段时间里,他与团队并肩作战,为赛事提供了坚实的雪务保障。
“记得当时有一次去检查雪道,山路崎岖难行,一不小心车就翻到了沟里。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跟其他雪场不太一样,咱们这边的雪道都建在山顶上,它的危险性比较大。”韩笑回忆道,“当时我们刚开始造雪的时候,这边没有灯也没有安全网,晚上工作的时候造雪人员都得穿着冰爪,拿着冰镐,一步一步往下走,特别危险。”
在雪场工作的十年间,韩笑切身感受到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客流持续攀升,青少年占比增加,冬日雪场愈发热闹。冰雪运动在国内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爱并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造雪师这一行业也跟着受到重视。
如今,北京2022年冬奥会已经过去三年,但韩笑依然坚守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雪场上,继续从事着他热爱的造雪工作。
“咱们造雪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开业以前,雪场造雪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我们开业以后,晚上补雪的阶段,在补雪的阶段,由于今年比较暖和,所以我们一般都是在下午的6点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凌晨1点左右,这样能给其他的工作富余出一些时间。”韩笑告诉记者。造雪,这一看似简单的过程,实则蕴含着诸多门道。造雪工作对温湿度要求很高,温度要求在零下四度以下,湿度最好在50%以下才能实施,通常要选在气温更低的夜间进行。
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程度持续攀高,韩笑也看到了冰雪事业的广阔前景。“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他说,“同时,我们也在慢慢学习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升游客的滑行体验。”
对于未来,韩笑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冰雪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好的明天。”他坚定地说,“我也会继续坚守在这片雪场上,用我的汗水和智慧,为冰雪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