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沈阳六代机试飞,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细节,在六代机特别要强调隐身性能的情况之下,却放弃了部分隐身性能。
咱现在已知的多数双发隐身战斗机机腹,那都是平坦的,也就是在靠近机尾的部分,按照发动机进行了一些修形,从而形成一个分叉,出现了一个比较浅的,机腹的沟,但是这沈六的机腹,它有一道全长的深沟,这道深沟,那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以前咱没见过这种沟,这种沟,就把机内的武器舱一分为二,那不管是从隐身,还是从机腹暗藏的利用率和排列上来看,几乎都有点反常识了。
咱们先不说武器的挂载问题,这六代机,它首它的核心性能之一,就是超级隐身,六代机有很多战术,都要以超级隐身为前提,一旦失去超级隐身的话,那就是非常麻烦的一个事情。所以有人就认为,沈六实际上可能只是五代半的水平,那么这么一深的一条沟,它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最大的可能性,它是加强气动上的纵向安全安定性,把这道沟,替代垂直安定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垂直尾翼,无尾布局的飞机,它最大的问题,它不是左右的转向,而是向前飞的时候,方向的安定性比较弱,很容易发生偏航。
从现在来看,这沈六可能有一个折叠的垂直安定面,也就是有一个折叠尾翼,估计适用于起降和特殊情况下使用,尤其是作为舰载机,那么在起降阶段使用,那是必须的。也就是说,这沈六在巡航的时候,它的垂直尾翼会收起来,那主要就要靠腹部的这条沟,来增强方向性了。
我们再看美国的B2、B21,就这一类没有垂直尾翼的,或者是成都的六代机,这些没有垂直尾翼的这些飞机,它都是用开裂式的副翼,形成差动阻力来控制方向性,代价就是这阻力会增加。那副翼动作的时候,也会降低隐身的性能,但是比沈六这常态化的弄出这么一道深沟,那是要好一些的,在没有垂直安定面的情况之下,利用机身上的这种构型的变化来保持方向性。也就是说,保持这种沟槽,来保持方向性。其实各国,都有技术上的尝试和探索,比如说美国,它不是搞了一个塔纳托斯无人机吗?它身上也有这么一道沟,只不过,这道沟不是在肌肤,而是在脊背部分,它也是放弃部分的隐身性能,是有利于气动的,这个深构解决开裂式-1的问题了。
那么沈六,它放弃了部分的隐身性能,它就会有些人说它就是,就会像有些人说的,它只是五代半的一个飞机,这当然不能这么说了,沈六的这道沟,它是在机腹部分,那么从气动外形的角度来说,它只是放弃了一部分下方和侧下方的隐身性能,那整体隐身性能还是大幅度的提高了。况且这隐身性能,它也不只是靠气动外形来达到的,六代机的典型性能,它也不只是超级隐身,还有其它的方面。因此六代机,它的概念到现在来看,它具体的构型还是有多方面的,那沈飞的六代机现在来看,还是一种典型的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