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的一天,北京似乎格外的冷,然而就在郊外的机场中,周总理和众多军中首长直挺挺的站在那里,他们是在等一个英雄骸骨的到来。

而且不仅他们,就连刘伯承、毛主席等重要领导人听闻他去世的消息都伤心不已。那么,这个英雄究竟是谁,他的一生又创下过怎样的功绩让中央这么多人伤心至此呢?



1、英杰的去世

1972年2月的一天,一场像往常一样的政治会议在成都军区展开,主持会议的是当时成都军区的第一政委张国华

就在会议进行到关键部分时,张国华一下子倒在地上,瞬间就让周围人紧张了起来,赶忙前去查看情况,并叫来了医护人员,可是最终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就这样,一代英杰就这样与世长辞。听闻这样的消息之后,中央立刻就派周总理、叶剑英、刘伯承等众多领导人前往机场对张国华的骨灰进行迎回,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在接到张国华骨灰的那一刻,周总理内心不由得涌起一阵酸楚,身旁的刘伯承也抑制不住自己的伤心,差点昏倒在地。



随着骨灰迎接仪式的结束,那些身在北京,又和张国华交好的重要领导人都得知了这样的噩耗,对此纷纷表示悼念。

就连身在中南海的毛主席也感叹道:“刚想调他进中央任职,怎么就去世了呢?”由于过于悲伤,毛主席甚至特地为他空出了一整天的时间,为他悼念。



而在伤心的同时,他们也逐渐回忆起张国华将军生前对国家和革命所做出的种种贡献,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2、张国华

在解放军中,张国华将军可谓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不仅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也能在政治场上献计献策,是于国家和党具有重大贡献的人。



而这些得来不易的成就说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尤其是对于出身普通,从小备受生活煎熬的张国华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从小,张国华就深受父母的影响,不仅养成了勤劳肯干的品质,还因为家庭贫穷,不停的在社会上奔波,练就了许多技能。



正是因为这些技能使得张国华在见识到社会险恶和革命运动的先进性之后,果断的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成为了一名为国为民的军人。

从张国华加入革命队伍到他因病去世,这几十年的光阴中,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在各个方面都做出了伟大的功绩。



在军事方面,张国华一直保持着纯洁忠诚的革命信念,在我党的各个阶段都展现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军事天赋。

譬如在抗日战争期间,张国华凭借着自己在抗日军政大学学到的战略战术,在实际的战斗中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同时,他也通过这些学习课程,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思想境界达到了新高度,为自己之后开展政工工作奠定了基础。

从抗大毕业之后,张国华就一直活跃在前线的战斗中。1938年,张国华跟随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晋冀鲁豫地区,开展抗日活动。



期间,他不仅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军事指挥官,还按照上级的指示在当地发展出了抗日根据地,是当时军中的著名人物。

也是因为这些经历,让张国华在革命斗争中切实的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政工能力。



所以,在抗战结束之后,他就成为了军中少有的文武双全之人,并凭借自己的能力,受到了刘伯承同志的欣赏,两人因此结交下了深厚的友谊。

因此,在得知张国华去世的消息,又亲眼见到张国华的骨灰时,他才忍不住倒地痛哭,对于他来说,他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革命战友,也是自己的知己。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成就之外,张国华将军最高光的时刻是在解决西藏问题中展现的卓越能力,并因此收获了“佛光将军”的称呼。

张国华将军一生中,与西藏相关的经历有两次,一次是解放西藏,一次是建设西藏,虽然这两次经历前后时间相差不多,但却存在着各自的难度。



在解放西藏问题上,由于当时正值建国之初,祖国大地上还存在着许多遗留问题,再加上西藏地区的民族和地区特殊性,党中央不得不谨慎对待。

所以,在经过多番商讨之后,党中央才决定派张国华和他的十八军作为入藏军队之一,进行西藏地区的解放行动。



在这期间,张国华始终铭记毛主席对于民族问题的指示,在军队经过藏区时,命令部下尽量不打扰藏民的正常生活。

正巧,这一切被当地颇有威望的格达活佛看在眼里,便对张国华伸出援手,助力他解决西藏问题。



但仅仅获得了格达活佛的帮助是不够的,要想顺利的解放西藏,昌都战役是非打不可的。所以,在得知格达活佛被西藏当局软禁之后,张国华就立刻请示上级开展昌都战役。

在上级同意之后,张国华就率领十八军兵分两路,一路对昌都附近的恩达进行进攻,切断敌军的退路,另一路则采取速战速决的行动计划,迅速的拿下了昌都。



这场战役的精彩程度难以言说,但其意义重大。自这场战役结束之后,西藏解放指日可待,张国华也因此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之后,鉴于张国华对于西藏地区的功绩,党中央特地让他负责建设西藏的相关任务。在建设西藏的过程中,他依旧坚持从实践出发,对当地的教育和交通事业贡献颇高。



除了这些之外,张国华还在其他地方创下了不少功绩,就不一一赘述。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成就中感受到张国华一生为公、一生为党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缅怀至此。

参考资料:
张国华——百度百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