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啊!老刘今天跟大家聊个有意思的话题 —— 白酒定价。在酒行业摸爬滚打20多年,我见证过不少品牌从默默无闻到一飞冲天,也看到过一些曾经的“酒王”跌落神坛。这其中,价格策略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记得前几年,有个新品牌找我做顾问,信誓旦旦要走高端路线,定价直接对标茅台。结果呢?半年就凉凉了。为啥?就因为没搞明白白酒定价的门道。今天老刘就给大家细细道来,白酒到底该怎么定价。

【一、成本导向定价】
说到定价,首先得算清成本账。白酒成本主要包括:

  1. 原料成本:优质高粱、小麦、大米等原材料

  2. 生产工艺成本:从制曲、发酵到蒸馏,每个环节都是钱

  3. 包装成本:酒瓶、外包装、防伪标识等

  4. 储存成本:陈化时间越长,成本越高

  5. 人工成本:技术人员工资、管理费用等


一般来说,成本加成10%-30%确定出厂价,再根据渠道层级定终端价。但光靠成本定价是不够的,这只是基础。

【二、消费者心理定价】
这个很关键,必须了解你的目标用户:

  • 高端商务场合:价格要与身份地位匹配

  • 婚宴用酒:一般控制在当地月收入30%-50%

  • 家庭聚会:性价比要高,千元以下最受欢迎

  • 日常饮用:百元档位最容易被接受


老刘提醒:定价一定要“接地气”,脱离消费者承受能力的产品注定难以持续。

【三、市场竞争导向定价】
这是个既要“抬头看路”,又要“低头看脚”的活:

  1. 横向对比:同档次竞品价格体系

  2. 纵向对比:品牌自身产品线价格带

  3. 区域差异:南北市场接受度不同

  4. 渠道特点:传统渠道vs新零售价格策略


建议新品上市时比同档次产品低10%-20%,等品牌建立起来再慢慢调整。

【四、价值链定价】
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 品牌溢价:知名度、美誉度转化为价格优势

  • 渠道利润:经销商20%-30%,终端15%-25%

  • 促销空间:节日让利、营销活动预留

  • 库存周转:价格要与产能、库存相匹配


老刘提醒:留足渠道利润才能调动积极性,但也要防止层层加价。

【五、政策导向定价】
这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1. 符合政府限价要求

  2. 避免过度天价

  3. 响应消费政策

  4. 遵守市场规范


【实操建议】

  1. 新品定价要给自己留提升空间

  2. 价格体系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大起大落

  3. 不同区域可以差异化定价,但差价要合理

  4. 考虑品牌长远发展,不要急功近利

  5. 定期评估市场反馈,及时调整策略

说到这儿,老刘想起一个真实案例:某品牌为了快速打开市场,采取低价策略,结果导致品牌形象受损,想提价时遇到很大阻力。定价要有前瞻性,既要考虑当下销量,更要想到未来发展。


白酒定价是门既要算术,又要算计的学问。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既要让消费者觉得值,又要让企业有利可图,还得让渠道有动力。

老铁们,你觉得现在市面上的白酒价格合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咱们下期再见!

问个小调查:你心目中的合理白酒价格是多少?
A. 200以下
B. 200-500
C. 500-1000
D. 1000以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