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时,善打“神仙仗”的粟裕将军排名十位大将之首,曾激怒老蒋之后死里逃生的陈赓将军也被授予开国大将,这二位将军在战争时期都是军功显赫的将领,他们一个在实战中迅速成长,另一个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高材生,经历漫长的革命斗争之后最终获得相应的荣耀与肯定,这是对他们戎马一生的最大褒奖。然而他们曾经的师长周士第却仅获上将军衔,这是为什么呢?
1925年周士第时任铁甲车队队长,这支部队隶属大元帅府,但部队的日常工作都是向周总理请示,所以这是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这一年六月周士第在深圳与陈炯明交火,他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带领部队英勇作战,在部队身陷重围、自己七处受伤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指挥,最终带领部队成功突围。
通过这场战斗可以看到周士第的出色军事才能,也能看到他的顽强斗志,毛主席得知周士第“深圳救围”的壮举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赞他们不畏强敌、不惧牺牲的革命精神值得学习。从周士第的作战表现都会以为他是位身经百战的指挥官,很难相信他参军入伍才刚满一年就担起铁甲车队队长的重任,而他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离不开周总理的慧眼识才。
周士第参军之前曾在一所小学做教员,他本是一介书生,却在国家动荡之时产生强烈的救亡图存思想,他在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之后加入共产党外围组织,在那里他的革命思想进一步得到升华。1924年5月,他带着革命理想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一期生,他在军校里学习成绩优异,军事技术过硬,并在这一年光荣入党。
在黄埔军校成立不久后,周总理向孙先生提议建立革命军队,孙先生欣然采纳周总理的建议,只是组建初期战果并不理想,之后由周总理接手负责重新调整人员,周总理便从黄埔军校挑选人才,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周士第被周总理看中。之后他被任命铁甲车队副队长,当队长徐成章被调走后,他接任队长一职,他在支援广宁农民运动时就已经崭露头角,而此时车队刚成立一个月之久。
周士第革命早期成长十分迅速,一方面与战事频发有很大的关系,为他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是他本身就具备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因此让他迅速成长起来,在“深圳救围”战役中立下显赫战功。1926年时任独立团营长的周士第再次被委以重任,他带领部队参加北伐战争,作为先遣队中的先锋军,他先突袭汀泗桥、后攻占贺胜桥而再次立功。
在攻打武昌时,周士第指挥独立团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迫使武昌守军缴械投降,这场战役独立团用极小的代价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一战也是他的成名战,之后他升任独立团参谋长、团长,而他所带领的部队也因骁勇善战而被誉为“铁军”。南昌起义时,周士第被任命25师师长,当时他才27岁,这份资历让他完全可与元帅比肩。
周士第担任25师师长时,林彪在他的手下担任连长、陈老总是独立团的指导员,与他同是黄埔军校一期生的陈赓将军则是特务营营长,显然职务没有周士第高,而粟裕将军职务更低,当时只是警卫班的班长。以周士第的革命资历,被评定开国元帅也不为过,评定大将更是绰绰有余,但是他最后仅获上将军衔,只因他在南昌起义之后做出的两次选择。
南昌起义之后,中共前委为了保存革命实力决定分兵撤退,周士第奉命率部与朱老总的队伍共同阻击敌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被迫强行突围。此时25师遭遇重创,周士第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进行,便决定只身到上海找组织,朱老总得知后表示反对:“部队是你带出来的,你走了,将士们怎么办?”但周士第没有听劝,还是执意前往上海,这个决定让他错失了战机,让朱老总成为“红军之父”。
周士第在重大历史关头做出这样的决定是非常遗憾的事,之后他前往香港向聂帅汇报起义情况时突染疟疾,他未向组织报告便远赴南洋治病,多年以后等他再次归队时,曾经的手下都已经成为耀眼的将星了。这两次选择让他的军旅生涯高开低走,影响后来对他军衔的评定,最终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