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和住房是普通人最大的两项资产,过去,汽车采购一般是买断式,购买之后,车企不再享有汽车的任何使用和处分权益。但随着汽车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车主有从过去汽车的所有者,向汽车使用者的方向转变。
具体来说,汽车行驶数据完全被车企掌握,而且车企可以随意修改车辆行驶数据。
某款标榜智能驾驶遥遥领先的网红车,在智能驾驶发生事故后,车主在网络上怒斥发生事故前后的行车记录仪都正常,唯独发生事故时的视频被莫名其妙的删除了。
在315前夕,网传某以土鳖、理工男著称的车企,以远程锁车的方式对付维权车主。
某新势力关门,其股东公司对该新势力品牌车型进行锁车,结果代码输错,把自己旗下另一个品牌的车锁了。
某以吊打碾压闻名的电车品牌,在车辆底盘磕碰后,锁死了车主的电池,4S要求车主支付5000元才愿意为车主解锁。
在另一个类似的案例中,车主同样是因为底盘磕碰后电池被锁死,两名技师为车主解锁电池,并收取车主5000元报酬,随后,两名技师分别被判处6个月有期徒刑和6个月拘役。
正是因此,有人调侃,买电车就买威马,破产的车企不会对车辆进行远程锁车,不会修改车主行驶数据,不会偷窥车主隐私。
最近,所谓订阅式收费被一批充斥互联网思维的车企玩出新花样。当然,订阅式收费也是和保时捷、特斯拉、丰田等欧美日企业学的,但国内车企在这方面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如果收费范围仅限于智能驾驶也就罢了,现在座椅加热、座椅通风、方向盘加热、后轮转向、缓解刹车点头、看书、听歌、玩游戏等舒适服务功和娱乐功能都要收费,就有些过头了。
毕竟,智能驾驶在当下是噱头,而很多舒适配置,对部分车主而言是刚需。
虽然车企牛皮吹上天,但真到出事故时,承担责任的永远是车主,就以某遥遥领先车企的智能驾驶为例,一般都是出事故前1-2秒精准退出智能驾驶,改为人工接管,这时候,很多人基于对智能驾驶的信任,根本来不及接管,进而发生事故。
这种智能驾驶用户可以不用,但对于处于寒冷地带或闷热地带的车主而言,座椅加热、座椅通风、方向盘加热是非常实用的功能。对于停车空间狭小的车主而言,后轮转向能够缩短转弯半径,可以提升停车体验。因此,对这些功能进行收费很容易引发车主的不满。
更恶心人的是,部分车企还在搞套娃式付费。也就是先要买车企的会员才能解锁娱乐功能,然后要看自己喜欢的电影,想听自己喜欢的歌,还要另外付费。
更可怕的是,基础功能也要收费。某款车的参数配置表里明确标明远程启动功能是标配,在买车后车主受到短信提示,声明远程启动服务套餐将于今年7月到期,续费1年需花299元。
正是因此,不少网友调侃,以后刹车、油门也搞付费制。
没买会员,动力只有标定马力的50%,买白银会员动力达到标定马力的60%,买黄金会员动力达到标定马力的80%,买钻石会员,动力达到标定马力的100%。
刹车也是如此,根据会员等级,把100公里时速刹停分为三六九等,没买会员100公里时速刹车距离则为50米。
由于当下新势力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且行业内卷越发严峻,未来,车企为了弥补巨额亏损,为了企业的生存,必然会磨刀霍霍向车主。
一旦这种做法成为行业常态,既损害国产车的信誉,也损害车主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