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10年时间,足够见证一个行业的发展,也能看出一家企业的兴衰。时至2025年,于2014年成立的小鹏汽车,也走过了整整10个年头。
虽然说互联网没有记忆,但是人们还依稀记得,2024年年初,小鹏X9发布时的情景。彼时,刚刚预发布首款小米汽车SU7的雷军,以及理想汽车李想,纷纷提前发文预祝小鹏X9大卖。
而据小鹏汽车官微披露,小鹏X9在召开新品发布会之前,预定量已经突破3万台。而在上市发布会尚未结束时,其大定已经突破5000台,可谓开创了当年的“开门红”。
时隔一年后,小鹏汽车因为创始人何小鹏发布的一封《行稳致远,2025向蓝海进发 》开工信,再次引发关注。“穿越暴风雨”、“自我涅槃”更是成为何小鹏频频提及的关键词。
只是,涅槃意味着重生。而在此之前,连小鹏汽车也不否认,曾经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至暗时刻。因此,小鹏汽车未来将要进发的“蓝海”在哪里,也让外界充满了担忧。
1月市场格局巨变,小鹏汽车销量恐难持续
近日,造车新势力2025年首月销量榜单出炉。与2024年12月车企屡创新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5年1月各大造车新势力品牌,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市场格局更是发生了巨变。
例如,2024年就炙手可热的鸿蒙智行,夺得了2025年造车新势力首月“销冠”,而小鹏汽车则依靠小鹏MONA M03这款车型的热销,排名领先于理想汽车,而蔚来、极氪则销量大幅下滑,环比已经“腰斩”。这种新格局的出现,也让昔日在销量方面被长期压制的“小鹏汽车”再次扬眉吐气。
值得注意的是,据小鹏汽车官网发布的1月销量数据显示,小鹏汽车已连续三个月交付量超过3万辆,其中1月交付新车30350辆,同比增长268%。
而小鹏MONA M03连续两个月交付超1.5万辆;小鹏P7+上市两月,累计交付超2万辆,可谓势头强劲。而此时距离小鹏汽车上次问鼎造车新势力销量“榜首”,已有30个月。
不过,小鹏汽车的销量能否持续还是一个未知数。一方面,理想汽车近年以来的市场表现,同样十分强劲,尤其是作为在鸿蒙智行系列品牌以外,2024年造车新势力的“销冠”,其2025年1月的市场表现,被业界普遍视为意外。
另一方面,排名在其后的零跑、小米同样来势汹汹。前者被视为2024年造车新势力中的一匹黑马,2025年开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成绩,且通过购车政策发力,给小鹏汽车施加了不小的压力。后者更是仅凭SU7一款轿车车型便杀进了造车新势力的头部阵营,销量甚至超过了蔚来、极氪等前辈玩家。
而以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闻名的鸿蒙智行,因为问界、智界、享界等多个品牌的加持,更是小鹏汽车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这也意味着,小鹏汽车2025年想要保持其强势的销量表现,或许并不容易,未来何以持续,也是一个未知数。
“凤头”阵营,能够为小鹏汽车改命?
实际上,过去几年,在新能源品牌不断崛起之时,小鹏汽车却经历了多事之秋。无论是其整体销量不及行业竞争对手、常年陷入亏损,还是冲击高端乏力、大股东阿里巴巴减持等,都是媒体热议的话题。
为此,小鹏汽车在2023年初,也试图通过高管“换血”,引入长城汽车前高管王凤英等行业人才,为公司谋求转机。只是,即使如此,小鹏汽车依然面临内忧外患,压力不容小觑。
首先,在销量方面,小鹏汽车除了2025年来了一个开门红以外,过去两年的销量表现一直不容乐观。
以2024年全年的销量数据为例,虽然随着小鹏引入“凤头”(小鹏汽车内部对王凤英的称呼)阵营的高管,公司的车型定位也进一步明确,销量逐步恢复,但是整体排名却在一众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几乎处于垫底的位置。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小鹏汽车单月销量达3.7万辆,2024年销量则为19万辆,虽然相比2023年增长了34.2%,但是销量排名仅为前10名,与行业Top1比亚迪超过400万辆的销量,可谓差距悬殊。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零跑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匹黑马,零跑汽车2024年,完成了29.37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位居行业Top4,销量甚至超过了蔚来汽车、小鹏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年初,小鹏汽车曾经定下销售28万辆的目标,最终因为月度销量不及预期,而将目标调整至20万辆。最终也仅完成下调目标的95%。
其次,从业绩来看,通过此前小鹏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财报,小鹏汽车第三季度净亏损18.1亿元,而上年同期为38.9亿元,而2024年第二季度为12.8亿元,虽然同比有所收窄,但是亏损金额依然巨大。这也意味着,小鹏汽车的盈利压力,依然长期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王凤英还引荐自己的先生——长城汽车制造总经理张利、江子扬加入汽车,分别负责整车制造和产品规划,以壮大小鹏汽车新的高管阵营。不过,细数一下,王凤英到任之后共有6位高层离职,当初陪着何小鹏一起打江山的老将们,也早已是一代新人换旧人。
因此,小鹏汽车也形成了以王凤英直管市场营销,“凤头”阵营全面接盘产品、制造和营销、销售体系的新局面。可喜的是,此后的小鹏汽车,无论是整车毛利率,还是销量指标,都在逐渐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不过,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从目前的行业格局来看,小鹏汽车高管换血,恐怕难以一劳永逸。而小鹏汽车何时才能通过销量的增长,实现扭亏为盈,也是其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小鹏汽车的“不务正业”与“自我涅槃”
实际上,2025年新年伊始时,何小鹏所言的自我涅槃,也是老生常谈。早在1年前的2024年初,何小鹏就同样用了“颠覆与涅槃,颠覆自我与重新涅槃,让企业在变革中实现更美好的蜕变”等语句,表达了其对小鹏汽车过往的总结,以及未来的期待。
如果说2025年1月,小鹏汽车的销量表现,让其找到了自我涅槃、重拾自信的感觉。那么,2024年末的一封内部信,在概述了公司2025年的关键目标的同时,也预见到了其2025年即将面临的挑战。正如何小鹏坦言,2025年小鹏汽车目标与挑战并存,电动汽车价格战或将打响。
据了解,小鹏汽车目前拥有7款全电动车型,并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包括欧洲市场。何小鹏在信中提到,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提升“体系化能力”,通过系统创新实现能力平衡,目标是成为产品、业务、组织和全球化领先的全球AI汽车公司。
尽管小鹏汽车目标十分远大,但是何小鹏也居安思危并警告员工,2025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并预测价格战将从1月份开始爆发。他强调,创新和效率将是公司未来的核心战略原则,缺乏创新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汽车公司,可能错失持续增长的机会。
实际上,何小鹏所言不虚,尤其是在其借助AI新概念、新技术进行未来布局时,更将面临诸多挑战。
据了解,近年以来小鹏汽车在AI赛道频频发力,也有诸多突破。例如,在2024年小鹏AI科技日上,小鹏汽车发布了AI汽车鲲鹏超级电动、图灵AI智驾、AI座舱体系,及AI机器人Iron和飞行汽车。其中,鲲鹏超级电动实现高效充电,图灵AI芯片全栈自研,AI座舱算力提升。Iron机器人亮相,飞行汽车具有科幻意味。
但是目前AI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依然逃不过华而不实、实则只是花拳绣腿之嫌,小鹏汽车同样也不例外。
除此以外,小鹏汽车还在其十分看好飞行汽车赛道砸下重金,不过,该赛道也正在变得越来越拥挤。据了解,吉利、小鹏、广汽等汽车品牌已纷纷入场,也给这个即将商用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认为,何小鹏在押注飞行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方面,有些顾此失彼。早年小鹏汽车砸下重金,甚至被指“不务正业”。
据了解,小鹏汇天是小鹏汽车的独立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团队,与小鹏汽车在业务上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但各自保持独立运营。换句话说,小鹏汽车是投资方,而小鹏汇天是小鹏汽车的生态企业。实际上,小鹏汽车押注飞行汽车,是因为近年以来低空经济规模不断扩容。
可供查询数据是,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超过了5,000亿,统计机构预测这个数字有望在12年间增长7倍,到2035年将达到3.5万亿,其前景十分可观。
只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受限于电池技术的限制,其研发量产的飞行汽车,无论是续航时间、还是实用性能,都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也同时也意味着,其商业化或将举步维艰。
结语
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佼佼者,小鹏汽车也曾是行业首屈一指的存在。不过,在过去几年销量不振、大股东减持、高层动荡等一系列的压力之下,小鹏汽车也经历一段时间阵痛期。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小鹏汽车已经重新回到了久违的“王座”。不过,行业竞争形势依然严峻,而且小鹏汽车仍旧面临盈利压力。
因此,小鹏汽车同样不能掉以轻心。而对于其未来押注AI赛道以及飞行汽车赛道的前途与命运,业界既有担忧,也有展望,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