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自 1949 年 1 月 21 日,蒋介石“隐退”以后,他始终牢牢地掌握着国民党的政治和军事机器,并在这时已将他的大本营移至台湾。



当感觉到美国可能即将要把他抛弃给中共或任何别的在台湾掌权的人,蒋介石便从幕后转到前台, 于 1950 年 3 月 1 日重掌了“总统”职位。这时李宗仁已到了美国,杜鲁门跟他见了面,对他很冷淡。1950 年 3 月 8 日,国务院向杜鲁门报告,36 名支持李宗仁的国民党将军在台湾被蒋介石逮捕。美国大使馆在台湾的办事处报告说,蒋在返任后将继续对各派系实行一贯后果不良的“分而治之”的政策。

1、宋氏兄弟的努力

早在 1949 年 7 月,国务院便研究了蒋介石及其密切伙伴的在美资产。腊斯克说宋氏家族在美有 2 亿美元资产。1950 年 3 月 16 日,国防部长约翰逊对总统特别顾问索尔斯少将说,波依金众议员跟他讲有令人震惊和感兴趣的情报。但是约翰逊说他最好别牵涉在里面,他让波依金把一切情报都告诉索尔斯。第二天,索尔斯找波依金,波说提供情报的人是宋子文和宋子良, 他们是蒋介石的妻舅。波依金说宋氏兄弟了解俄国人正在做什么和打算做什么,他们想让索尔斯亲自听听他们讲。索尔斯同意见他们,但不以总统特别顾问的名义,而以过去做过情报工作和一个“在朝的友人”。

1950 年 3 月 21 日,索尔斯跟波依金和宋氏兄弟在华盛顿大酒店 119-120 号房见面。宋氏兄弟说他们并没有关于俄国的内部情报。宋子文讲从看报得知俄国的意图是统治整个亚洲,然而他可以搜集有关中共意图的情报。他认为,惟一防止中共向南和向西推进的是守住台湾和海南岛。只要美国给点经济和军事援助,便可以守住这两个岛。

他要求每月给 1500 万美元,再加剩余物资的飞机、小麦、航空汽油和大炮。过一段时间他们将能有 25 万部队登上大陆。到那时有些军阀会参加进来,大半个中国都可以拿到手里,等等。索尔斯表示,他无法帮助他们的事业,现行政策是总统在主要官员的帮助下制定的,因此他无法去跟国务院和国防部讲。波依金说他要去找这两个部。波依金在私下问索尔斯,是否能提出哪个律师可以帮宋家和国民党人挽救台湾和海南岛。索尔斯说他们过去已雇了许多律师,他不认为需要再多雇了。他可以肯定地讲,雇再多的律师也不会对行政当局的政策产生影响。



波依金在 3 月 28 日打电话给索尔斯,想跟索尔斯和副国务卿韦伯定个时间来和宋氏兄弟见面商谈。索尔斯说他不能参加, 因为杜鲁门已经宣布了对华政策。至于韦伯,他很忙,建议波依金些时候再跟韦伯联系。

这样就结束了宋氏兄弟想通过跟索尔斯见面来改变杜鲁门,“撒手不管台湾”的政策这一插曲。这一插曲也说明了,杜鲁门 1950 年 1 月 5 日的对华政策,声明并非仅只是说给人家听听的。

贝文在一份给内阁的备忘录中对美国的情况做了分析。这份备忘录是为他 1950 年 4 月 24 日跟艾奇逊会谈做准备的。他说恰当英国就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际,美国国会里的共和党人在施加压力要求积极援助台湾。杜鲁门和艾奇逊在一个极为有利的时刻发表了声明,这极大地有助于减轻英国承认之举,在美国公众中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美国共和党人把中国作为杜鲁门当局政策的薄弱环节。这一政策原来是由罗斯福奠定的基础。由于事实证明它已失败,于是便说它是民主党的政策,而使它成了攻击的目标。

在一个进行中期选举的年头,杜鲁门当局行事得十分小心,结果便是美国除了“等待尘埃落定”之外别无政策可言。这样一种消极的方针本身就是受攻击的题目。贝文列举了美国政府因政治和感情上的理由,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对态度的种种事实,并批评美国在白皮书中说“中共政权”不是为中国人民的而是为苏联的利益服务的。美国号召甩掉“外国的枷锁”,但是在毛、周 1950 年 2 月在莫斯科签订的《中苏条约》中,至少在公布的文本上显示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跟苏联是完全平等的。



从杜鲁门 1950 年 1 月 5 日的声明和艾奇逊在一个星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到同年 6 月下旬,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没有讨论任何值得一提的有关中国的问题。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处于僵局。苏联代表继续抵制安理会会议。然而,也就在这杜鲁门当局心猿意马等待尘埃落定的时刻,一桩既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在远东发生了。狭窄细长的朝鲜半岛上爆发了内战。这一事件,彻底打乱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决策者的时间表和心目中的战后世界格局。

2、美国的误判

1950 年 6 月 25 日,在朝鲜半岛上发生了严重的武装冲突。 这场最初由朝鲜南北两方开始的冲突,后来发展成为国际性的热战,一打三年,史称朝鲜战争

朝鲜本是个有悠久历史的统一国家。1910 年,日本公然并吞了朝鲜。二战期间,中、美、英三盟国在 1943 年的开罗会议上同意朝鲜在战后独立,但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1945 年初,美、苏、英三盟国在雅尔塔会议上又决定在朝鲜实行国际托管。 斯大林和罗斯福莫名其妙地认为,朝鲜得在几十年后才能独立。

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派军队进驻朝鲜,以北纬 38°为临时分界线。以后冷战开始,美、苏对峙,这条由外国人炮制的分界线人为地分裂了朝鲜。南北双方的政权分别由美国和苏联支持,后来建立了两个主权国家。当朝鲜战争爆发时,美、苏已从朝鲜撤出了作战部队,只留有军事顾问团。

这是典型的雅尔塔模式。其特点是苏、美各占一个势力范围,用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进行相互遏制和竞争,但军事力量不得越过势力范围分界线;越过了便是犯规。朝鲜冲突开始时,只有朝鲜人参加。然而一旦打起内战,必然要越过“三八线”,也就打乱了半岛上的大国均势,不可避免地会使苏、美卷入其内,甚至出兵去打。

所以朝鲜内战的国际化是有其必然性的。

美国政府人士对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也有不同于公开宣传的想法。战争结束后,前国务卿艾奇逊于 1954 年初召集旧部在普林斯顿大学开会,回顾过去的工作。会上两位高参凯南和菲斯都认为,杜勒斯于冲突开始前的南朝鲜之行和到“三八线”用望远镜窥视北方,肯定使北方感到极为不安?

朝鲜内战爆发前,驻日本的麦克阿瑟总部和驻南朝鲜的美军顾问团的情报都说南军强大,北军根本不是对手。开战后, 北军长驱南下,有如秋风扫落叶,南军一败涂地,跟美国原来的估计大相径庭。杜鲁门在 6 月 27 日命令美军在朝鲜作战,并派第七舰队去台湾海峡。

西欧国家对于杜鲁门出兵朝鲜感到鼓舞。杜鲁门得意洋洋地在内阁会议上讲,柏林主教对他说,俄国人的态度有七成是吓唬人的。

7 月 7 日,美国政府利用苏联代表缺席的机会,在安理会通过了以联合国军名义让美、英等国军队到朝鲜作战的决议。

对于朝鲜的战事,杜鲁门看得很重。在 7 月 21 日的内阁会议上,他宣布成立战时内阁。数日后,他又指示除离开现职会影响工作外,任何人都不得避免服役。当时杜鲁门还考虑征募德国人进美国陆军或在朝鲜作战的英、法军队中参战。美国政府当时对于美军是否能在朝鲜支撑下去并无把握。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做了一个万一必须撤离朝鲜半岛的计划。

7 月 27 日的例会同意了这一文件,但认为应严格保密,果泄露出去,将造成极糟的影响。例会决定通知美国大使缪锡俄,在一旦撤退时应尽量使南朝鲜政府保持完整。凯南说这件事不能用电报通知,应派专人去向缪锡俄当面讲清楚。



美国对于苏联的态度十分注意。南北冲突爆发后四天,中央情报局长希伦柯特报告尚无迹象表明苏联打算支援北朝鲜, 远东苏军也无甚动静。国务院指示驻苏使馆通过一切渠道了解苏联的反应和意图,如苏方口气稍有变化便应立即报告。国务院在指示时举了个老例子:1939 年,美国使馆就是在莫斯科文化休息公园向一个作宣传演说的人提问而得悉红军将要开进波兰的。

美国大使馆在 7 月 14 日报告称,目前苏联国内宣传并未给老百姓以对苏联的威胁已迫在眉睫或苏军将发动进攻的印象。艾奇逊同日在内阁会议上讲,苏联不重视美军的动态而重视美国工业生产的大幅度增加。美国大使柯克在 7 月底报告说:从苏联报纸或官方声明中,看不出苏联会在形势不利于北方时作出反应,苏联小心地不把自己的威信,押在朝鲜这场仗上。

柯克认为,当北方到了紧要关头时,苏联也不会自己出兵来打或让它能支配的军队出来打,但是美国不应往北越过“三八线”。8 月中旬柯克又说,虽然苏联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一冒风险,但它并不想在近期参与全球性冲突。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意图比苏联更使美国政府烦恼。在 7 月 13 日,冲突开始不到三个星期,美国驻英大使报告称,英国外交部根据仅有的一点证据认为,中国已把重点放在朝鲜及其附近地区,将要无限期地推迟进攻台湾。

3、美国何以误判?

早在 7 月 17 日,英国便设法找寻中国派出国际纵队的迹象,但无所获。

英国外相贝文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此期间有过几次通信。 英国联邦关系部在 7 月 19 日对驻海外高级专员们说,台湾乃是两人讨论的焦点。贝文认为西方应要求恢复朝鲜原来的局面,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问题也肯定会被提出来,而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则可能得不到对朝鲜那样的支持。艾奇逊的回答,是台湾有个眼前的军事问题和长远的政治问题。美国不能允许跟莫斯科合作的军队占领台湾,用它来做对付美国的海空军基地。为此美国才采取了军事措施隔离了台湾。他认为,台湾的最终命运有待于日本问题的解决或由联合国来定,美国不能因苏联讹诈而在台湾问题和中国联合国席位问题上让步。

艾奇逊表示美国对中国席位一事并未封口,但要等朝鲜局势平稳了再说。贝文说中国已把要解放台湾的意图告知安理会,实施起来可能会引起和美国的敌对冲突。到那时,苏联便可能告到安理会,谴责美国为侵略者。贝文希望杜鲁门能出来说句话,以打消顾虑, 并明确表示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是可以研究的,要逐步根据所带来的利弊加以解决。贝文说,英国认为英、美两国都不想看到中国死心塌地与西方敌对。



以上诸点清楚地表明,不论是对台湾问题、对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对中国总的态度,以及对于中苏关系,美国国务院和英国外交部都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分歧。

美国总统特别助理哈里曼,在 8 月 4 日建议把中国和朝鲜战争公开联系起来。这一建议在国务院例会上并未获得很多支持者。凯南警告说这么做可要小心。马修斯说他得跟腊斯克商量一下。但到了 8 月 17 日,美国公然对中国进行威胁。国务院指示驻印大使向印度外交部明确表示美国极愿避免冲突扩大, 但战火是局限于朝鲜或是向南扩展,要看中共的态度。他们认为中共正在受到莫斯科的压力,如果中国人使冲突变得更凶,范围更大,美国将别无他法,只好对攻袭美军的来源处进行报复。如果中国扩大战事甘心为人火中取栗,它那运输系统和为数有限的工业设施将会遭到毁灭,从而推迟中国的现代化。国务院认为中共极有可能不论朝鲜战况如何而在 8 月进攻台湾。

驻日美军总司令和出兵朝鲜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 1950 年 8 月前往台湾。麦离台后,蒋介石发表声明,谈到美蒋“军事合作”和“共同防御台湾”。加拿大很不满意。外长皮尔逊对艾奇逊说,麦克阿瑟不但是美军总司令,也是联合国军总司令。他质问道,“是谁得了精神分裂症?”皮尔逊把他给艾奇逊的信抄告贝文,表示对于美国决心负起防卫台湾的责任感到担心。他怕朝鲜问题会和中国问题混淆不清,以后在要求联合国批准一案时便可能得不到多少支持?

早在 1949 年 10 月,麦克阿瑟就向英国官员加斯考涅和葛量洪说,英、美的经济封锁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窒息而死”。他认为西面的苏联不会给中国多少物资,中国只有跟东边的美、 英做生意。他把太平洋当作一个“盎格鲁-萨克逊民族的湖”, 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干。关于台湾,他认为它是在托管之下,有待对日和约做出决定。将军的看法是美国政府处理中国的局势,从一开始就错了。要是美国开始就手腕强硬,中共早就被打垮了。麦克阿瑟颇有自知之明,说他的建议不会有什么结果。 两位英国官员也觉得麦克阿瑟关于中国的主意很难成功。

英国工党政府不愿把朝鲜战争和台湾连在一起。它认为 1950 年的台湾在法律上仍是日本的一部分。但它又怕中、美在台湾发生对立,引起战争,危害英国在亚洲的利益。英国内阁在 1950 年 7 月 4 日开会时认为,美国近日在太平洋的行动已增加了对香港的潜在危险。英国不应毫无好处就控制出口物资而得罪中国。

艾德礼首相 8 月里在下院明确表示,英国在朝鲜的行动与台湾无关。美国为什么要派第七舰队去台湾海峡,把台湾和朝鲜战争连在一起?



艾奇逊在 1950 年 7 月 27 日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说,“如果不是第七舰队,不管给多少军援和物资也守不住台湾”。

艾奇逊这番话说明:美国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战略,从打算放弃台湾和朝鲜转变到要把它们都抓在手里。朝鲜战争的爆发和北军的节节胜利,已使美国对国际形势的估计和冷战政策发生了一次大变化。美国认为共产主义正在亚洲团结一致地对付它,它便从不久前刚采取的设法争取中国、鼓励中、 苏分裂的政策立场退回到把中、苏都视为大敌的老路上去了。

美国冷战战略的最大错误之一,是与中国敌对。当时贝文对艾奇逊说,如果当前局势不能得到正确处理,可能会把中国进一步推向苏联。比起英国来,美国政府的判断要逊色多了。

中国此时是否要攻打台湾?回答是否定的。中国在 1949 年便认识到如果没有足够的船只和海空军掩护,台湾是打不下来的,决定推迟解放台湾的时间,待海空军的准备完成后,再发起进攻。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军事重点北移。8 月 11 日, 做出了 1951 年内不打台湾的决定。美国各情报机构在 8 月 17 日的一致意见是,中国军队不是在向南而是向北转移。看来这一点没有受到美国决策人的重视。

美国不但对于中国的意图判断错误,也对中国领导人的心态漠然无知。在中国内战期间,中共领导人一直在提防美国的军事干涉。这便是为什么在大军渡江南下时要配置二野、三野两个野战军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此后,任何针对中国的军事调动,只会刺激中国增加敌对情绪,而不会使中国屈服后退。

4、苏联的误判

当然,判断上有毛病的不仅是美国人。朝鲜战争爆发时, 斯大林盲目乐观。不幸的是他可能不愿去想:美国没有出兵打中国内战,不等于不会出兵在朝鲜打到底。民主党政府已“丢掉了”中国,会不会肯再冒“丢掉”南朝鲜的风险?如果美国甩下南朝鲜不管,欧洲的北约还组织得起来吗?



美国积极准备派大军登陆朝鲜半岛,全面介入朝鲜内战。美国驻印度大使在 9 月 5 日向印度外交部长表示美国对中国并无偏见,目前的态度是因中共表现敌对并给“侵略朝鲜的军队” 以支援。美国这个姿态,显然是在仁川登陆前为麻痹中国而佯作的。

西欧对美国在朝鲜的军事行动并不是实心实意地支持,对于中美关系日趋紧张则感到担心。美国国务院在 8 月中旬通知驻法国和英国的大使,美国公众和国会对盟国袖手旁观让美国去打感到不满,美军地面部队伤亡重大。

荷兰外交部秘书长布恩对美国大使说,西欧的看法是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联合国已刻不容缓。布恩还说,虽然美国讲过只要联合国多数票通过接纳,它并不反对,但是它可以通过“幕后施压”而让这事办不成。



1950 年 9 月,美、英、法三国举行外长会议。贝文在会上说支持蒋介石会得罪亚洲人民,会让中国别无选择只好接受“苏联支配”。但是总起来说,英国政府的态度不如以前明朗。 美国国务院在 9 月 15 日报告总统,虽然贝文并未答应反对中国进联合国,但与会的三国外长同意,如果不能做到让中国席位问题一开始就由联合国大会讨论,他们将支持对接纳争夺席位者的标准进行审查,中国的席位问题将根据中国的表现而定。外长们同意美国建议,由联合国成立一个委员会来调查对侵略台湾的控告,同时决定西方国家将反对中国出席安理会。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