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晖

2月6日,浙江省委书记王浩、省长刘捷一同出席了一场重要动员部署会——“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动员部署会”。

会议的地点,设在浙江义乌。《浙江日报》称,此次会议属于“高规格”。

出席部署会之前,王浩、刘捷还一同前往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一期项目现场、全球数贸中心项目现场实地考察。政知君了解到,这两个项目预计今年投用,将为义乌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增添新动能。


调研期间,王浩指出,“加速义乌市场从传统贸易形态向数字贸易生态跃升,持续做强跨境陆港枢纽,不断提高国际贸易能级和水平,努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几个信息值得关注。

第一,会议设在义乌。

东部沿海经济大省浙江,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开放对浙江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义乌,则是浙江改革开放“桥头堡”。

义乌,浙江省辖县级市,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开始于2011年。当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这是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也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

十多年来,义乌的改革成效明显,创设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全国22个省39个市场复制推广。也正是得益于改革,义乌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常住人口近200万的II型大城市,出口规模从全国的1‰提高到1/50,快递业务量10年翻了近30倍,占全国的1/12。

“义乌小商品闯出了大市场、做成了大产业,走到这一步很了不起,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前往义乌国际商贸城考察,“商贸城要再创新辉煌,为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深化改革。

如今,义乌又开启了新一轮改革。2024年1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提出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改革、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5个方面改革任务、97项具体改革举措。

本轮改革,“深化”是关键词,这也意味着新一轮改革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上一轮改革基础上向纵深推进。

那为什么要开展新一轮改革?这与内外部环境变化、贸易业态模式迭代等都有关系。

一方面,当前对外经贸合作面临保护主义、地缘冲突以及国际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等问题;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也出现了交易即时化、订单碎片化、物流包裹化等新趋势。此外,从义乌自身来看,也遇到了新的“天花板”,比如法律法规、行政管理体制、资源要素配置等,已经难以满足义乌外贸和市场产业、城市等发展需求。

“买全球”等新矛盾也逐渐凸显。2023年,义乌市进出口总额达5660.5亿元,其中出口突破5005.7亿元,进口大约是出口的1/10左右。而本轮改革,就是要重点在进口“买全球”方面加速破题,最终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会上深入解读了《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关于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意见》。

就在不久前,金华(义乌)正式列入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当地媒体称,义乌国贸改革、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看起来是两件各自独立的大事,实际上却密切相关——枢纽的通达,是上一轮国贸改革取得非凡成就的重要原因。


在会上,王浩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包括统筹推进大规模“硬建设”和高水平“软建设”,一体推进平台能级、枢纽能级、服务能级提升;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改革,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等。

他还提到,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在迭代深化“卖全球”的基础上,加速破局“买全球”,集聚跨境数字贸易新主体,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更好壮大外贸新动能。

“当前关键要明确责任,全力支持保障、合力共为,千方百计推动问题解决、工作落地,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