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程黄兵团,谁叫他们前卫部队打密云的?惊动了傅作义,岂有此理!” 在影视剧《大决战之平津战役》里,前线部队这波自作主张的操作,差点就把整个作战计划给搅和得稀碎,这可把主席给气坏了。
主席嘴里念叨的这个 “程黄兵团”,其实就是东野第二兵团,司令员是程子华,政委是黄克诚,参谋长则是黄志勇。
要说这个兵团的别称,那可就有点 “不走寻常路” 了,一般部队里的 “黄” 指的都是政委,可到了他们这儿,“黄” 却是参谋长黄志勇,这可真是独一份儿,黄志勇就这么无意间创造了一个 “另类” 的特例。
当时黄克诚已经接到命令,正在沈阳征召和培训接管干部,准备去接收天津呢,所以兵团的指挥工作就主要落在了程子华和黄志勇这两位的肩上。
说起黄志勇,他身上的故事可多了去了,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成功 “招惹” 到了好脾气的徐向前元帅,还让徐帅在回忆录里专门 “点名” 了他两次,给了他一个 “整人专家” 的 “特殊称号”。
按道理来说,这两人之间也没什么深仇大恨啊,怎么黄志勇就盯上徐帅了呢?这事儿啊,还得从土地革命时期说起,那可真是一段 “爱恨情仇” 的故事。
黄志勇是江西崇义人,16 岁就入了党,18 岁正式投身红军队伍,在中央苏区战斗的那段时间里,他基本上都在红三军团,第三至第五次反 “围剿” 战役他都亲身经历过,那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
长征开始后,部队减员相当严重,黄志勇就像个 “职场转岗达人” 一样,辗转来到了 “铁流后卫” 红五军团,当上了团政委。
懋功会师后,他又跟着部队编入了以四方面军为主的右路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和徐帅有了 “交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徐帅产生了成见。
当时四方面军的领导人老张那叫一个狂妄自大,简直就是 “天老大,他老二” 的架势,不仅把右路军中的朱老总、刘伯承等人给架空了,还想着胁迫整个左路军跟他一起南下。
好在叶帅及时发现了电报,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才带着中央机关、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先行北上。而原本在左路军中的徐帅等人,就只能跟着原红四方面军的部队南下,和老张会合了。
后来到了卓木碉,老张那更是 “作妖” 到了极致,居然宣布 “另立”,公然和中央唱起了反调,这剧情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黄志勇看到这一幕,那是气得火冒三丈,心里对这种损害革命的行为深恶痛绝。
更过分的是,黄志勇的领导董振堂将军站出来反对,结果被老张及其亲信黄超打了耳光,黄志勇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心里别提多憋屈了,这口气就这么憋在了心里。
在黄志勇看来,老张就是一个十足的野心家,可他却把这笔账也算到了徐帅的头上。他觉得徐帅当初明明有机会跟着中央一起走,却选择南下和老张一起,这不是 “助纣为虐” 是什么?
而且徐帅在军中地位那么高,居然都不出来反驳老张,肯定和老张是 “一个鼻孔出气”。就这样,误会的种子在黄志勇心里扎了根,而且还越长越大。
其实啊,黄志勇这可真是冤枉徐帅了。在红四方面军中,老张早就通过各种手段疯狂排除异己,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就算是徐帅,也拿他没办法,根本改变不了他的决定。
至于徐帅没有跟着中央一起北上,那也是有苦衷的。徐帅晚年在《历史的回顾》中说起这段往事,那是满肚子的委屈:
“那天早上,前敌指挥部乱成了一锅粥,人来人往,吵吵嚷嚷的。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那两天我想来想去,整夜都睡不着觉,忍不住偷偷哭了一场。要是我走的话,自己只能带上个警卫员,骑着马去追。但那时陈昌浩的威望可不比我低,他能说会写,打仗还勇敢,又是政治委员。我一个人根本带不动队伍,最多也就带走几个人。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和部队在一起,走一步看一步吧!”
可惜啊,这些背后的原因黄志勇根本就不知道,他就固执地认为徐帅做错了,一直憋着一股气,就等着找机会出出这口恶气呢。
老张带着南下部队在百丈关被打得头破血流,这才发现之前喊的 “打下成都吃大米” 的口号,简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后来又经历了张浩带回共产国际命令、红二方面军赶到甘孜等一系列事件,老张终于愿意北上了,三大主力也成功在陕北会师。
老张虽然对革命有过功劳,但他犯的错更大。1936 年,中央为了改正这种错误思想,开展了 “批张” 运动,本来是想惩前毖后,化解几支部队之间的矛盾,可事情的发展却越来越离谱,很快就脱离了原本的目的,变得扩大化了。
黄志勇一看机会来了,就像找到了发泄口一样,大力攻击徐帅等原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把他们搞得处境艰难。因为这种过激的批评,原四方面军还闹出了副军长自杀未遂、20 多位干部拖枪逃跑未遂等事件,矛盾一下子就摆在了明面上,闹得沸沸扬扬。
毛主席一看这情况越来越失控,赶紧出手纠偏,努力维护各方面的团结。当听说徐帅被刻意针对后,主席立刻出声制止:“徐向前没有问题,你们揪着不放是不对的,不要这样。”
在主席的干预下,这场乱象才慢慢平息下来。在接下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初期,黄志勇和徐帅基本没什么交集,可谁能想到,运动爆发后,黄志勇居然又一次把矛头对准了徐帅。
1967 年,“三老四帅” 在怀仁堂仗义执言,发出了正直的声音,可惜很快就失势了,还多次遭到批判。
1968 年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黄志勇在西北小组讨论时那是口若悬河,大放厥词,说了很多不实之语。一向好脾气的徐帅这次终于忍不住了,站起来反驳道:
“你这个整人专家,是不是整人上瘾了?”
徐帅很少说这么带有情绪的话,由此可见他当时是真的被气到了极点。
徐帅晚年撰写回忆录《历史的回顾》的时候,还专门提到了黄志勇两次,这也算是黄志勇一个 “独特的成就” 了,估计别人想有还没有呢。
1969 年,黄志勇调任总政副主任,在李德生正式成为主任之前,他还主持过一段时间的总政工作。但是他这个人做事太激进,得罪的人太多了,对他不满的人也一大把,所以到了 1972 年,他就被撤销了职务。
这从高位突然跌落的滋味可不好受,黄志勇也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错误,他专门去找老战友韩先楚,希望韩先楚能拉自己一把。
解放战争后期,韩先楚是 12 兵团副司令员,黄志勇是 12 兵团政治部主任,两人还是有点交情的。
可韩先楚更敬重老首长徐帅,这次见到黄志勇,那脸色可不好看。当妻子责怪他不近人情时,韩先楚还说:“要不是看在战友的份上,我连见都不会见他。”
后来黄志勇就一直生活在北京,日子过得相当低调,直到 1984 年离休。值得一提的是,徐帅虽然对黄志勇有气,但他可没有打击报复。徐帅这高风亮节的品质,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