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新中国的国歌,其实也经历了非常多的曲折和坎坷,才最终成为了我们国家正式的国歌。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筹委会的第六组,负责的是国歌、国旗、国徽等准备工作。

为了可以集思广益,中央下达了很多征集消息,欢迎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投稿,后来在众人的一直坚持下,《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大多数人都一致认同的最适合作国歌的歌曲。



只不过,筹委会的一些同志建议,将《义勇军进行曲》中的一句歌词修改一下可能会更好,但是当这个提议报告给周总理的时候,周总理却提出了反对意见,并且强力主张将原歌词保留,那么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作呢?大家想要修改的是哪一句歌词呢?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义勇军进行曲》,原本是抗日救国的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开头第一句话,就给人一种充满斗志的感觉,并且歌曲的内容,也非常符合中华民族不愿屈服,敢于同一切敌人斗争到底的精神。



这首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的中国,内有蒋介石不断发起内战,外有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许多有识之士,都前往华北抗日前线和日寇血战,参加长城抗战的傅作义将军、在喜峰口抄起大刀砍向鬼子的张自忠将军。

中华民族正在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上海的“一二八淞沪抗战”、还有华北事变引发的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大危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这时候的中国,正应了歌词中的那句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后来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最终在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战胜了日本等法西斯国家,中国取得了完全胜利。

而如今,新中国即将成立,政协筹委会的许多同志表示,如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已经推翻了那“三座大山”,中国人民已经将要站起来了,所以国歌中再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会不太合适。

其他的大部分同志也都赞同,梁思成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词者田汉,也认为可以将歌词修改修改了。但是大家经过激烈讨论后,达成一致的意见,却遭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反对。



周恩来总理反复品味着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的含义,然后不由的想起了中国近代所遭遇的种种屈辱,列强们从1840年,用坚船利炮炸开中国大门的时候,中华民族哪一次不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

周恩来总理将自己的反对意见,和同志们的意见都上报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听后果断同意了周恩来总理的意见。

毛主席也支持周总理,不应该将那句歌词修改,应该让每一位唱起国歌的中国人都能够意识到,中华民族曾经有过危难的时刻,而现在也并不绝对安全,必须居安思危。



于是在周恩来总理和毛主席的共同坚持之下,《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展现在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面前,国歌要唱出来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民族难能可贵的品质,而这首歌曲正是将中华民族不屈服于压迫,敢于牺牲的伟大精神彰显了出来。

战胜艰难险阻

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一场新的危机就到来了,中华民族再一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周恩来总理所说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中华民族将要面对的危险和挑战从来都没有完全结束。



美帝国主义公然带领着所谓的“联合国军”登陆朝鲜半岛,并且将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上,美帝国主义不仅无视中国的一再警告,公然派遣其第七舰队干涉中国内政,还派飞机轰炸中朝边境,使中国境内的许多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东北是新中国的工业命脉,为了使新中国迎来真正的和平与稳定,毛主席一声令下,让敢于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带领着英勇无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

而朝鲜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让全世界人民都刮目相看的战争,新中国打败了联合国军,让许多心怀鬼胎的人都不敢打中国的主意。



然而朝鲜战争的胜利,并不意味着中国从此以后就彻底安全了,随着中苏关系逐渐恶化,中国和苏联在领土争端上,一直都有着很大的矛盾,苏联甚至一度用核武器作为威胁,然而毛主席也不甘示弱,在苏联集合百万部队赶赴中苏边境的时候,几百万解放军也赶赴到了广大的西北和东北边境。

中国人随时做好和苏联展开大战的准备,中国的这一架势,也使得苏联不敢轻易动手,随着和美国的关系逐渐正常化,苏联也不敢再和中国在明面上起冲突。



在边境上和印度,越南的冲突,也曾经一度让中国面临着领土主权遭受到侵犯的严重危机。曾经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让无数人忍饥挨饿,就连毛主席本人都不再肉,和全国人民一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2002年的非典,2019年的新冠肺炎,这些一个又一个不同类型的严重危机,都曾经让“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打退了试图侵犯我们领土的敌人,解决了粮食危机,使中国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在短短数日的时间里,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成为了抵挡病魔的坚固防线。



而中华民族也正在一次次“最危险的时候”,不断成长、不断积累着走向伟大复兴的经验,而经历过无数次危机磨砺的中华民族,必将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也是中华民族居安思危的伟大精神的体现。

信源:
《国歌的故事》——全国人大法工委宪法室 作者:曲 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