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气温降至冰点,便有一群热情的爱好者迫不及待地取出冰镐和冰爪,收拾好保暖的衣服,奔向山间,投身于一项独特又小众的户外运动——攀冰。

近几年,随着攀岩入奥,以及冰雪运动的走热,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了解这项冬季专属的垂直运动,并且尝试体验。攀冰的人群规模也因此得到快速增长。

相信很多人初见攀冰难免有诸多疑问:攀冰很危险吧?绳子是怎么挂到冰壁上的?普通爱好者能不能攀冰?体验攀冰的价格如何?这篇文章,就让我们走进攀冰,一览这项冰上垂直运动的真实面貌。


▲ 2025北京攀冰公开赛的精彩瞬间。图源/贝壳

撰文|一只貔貅

编辑|朱鹏

设计|Manny

图片来源|(除特殊标注外)受访者提供

· 本文为「户外探险OUTDOOR」原创内容 ·

01

什么是攀冰?

攀冰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久远。1988年,针对中国、尼泊尔和日本三国联合横跨珠峰活动,中国登山协会组织了专门的攀冰技术训练活动,这是目前可证实的在中国大陆最早开展的攀冰活动记录。

但如果回溯攀冰的发展史,会发现这项从现代登山运动中衍生出来的运动类别已经有了超百年的历史。简而言之,攀冰是一种运用专门的攀登技术,使用各种技术装备,通过克服自身重力,攀登自然冰瀑或人工冰壁的冬季运动。据考,攀冰运动真正被人们所熟知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当时意大利库马约尔小镇的布伦瓦冰川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场攀冰比赛。

20世纪初,随着阿尔卑斯地区登山装备和技术的发展,欧洲的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登山者不断改进攀登工具,制造出了冰镐、冰爪等金属攀爬工具,并应用于登山活动中。20世纪中后叶,攀登届开始朝着高难度技术路线发展,技术冰镐、岩钉等攀登器械应运而生,大大提升了人们攀爬陡峭冰壁的能力。攀冰运动也开始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和攀登方式。随后,攀冰逐渐从登山运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冬季运动项目,并获得全世界众多爱好者的认可和喜爱。

攀冰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也不乏趣事。长久以来,在冰雪地形上行走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据查,最早的冰爪要追溯到16世纪后期,当时欧洲的猎人为了打猎,需进入有冰雪覆盖的深山老林,人们便发明了前脚掌有四根尖钉的简易冰爪。这种基本形式一直沿用到19世纪后期。


▲ 早期攀登者使用的四齿简易冰爪。

1908年,英国登山家奥斯卡·艾肯施坦(Oscar Eckenstein)为了攀登更高难度的线路,和住在阿尔卑斯山小镇库马约尔的铁匠亨利·格里维尔(Henry Grivel)发明了第一个10齿冰爪。这是现代冰爪的原型,它大大减少了登山时砍劈台阶的工作。艾肯施坦在冰爪的技术革新和推广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艾肯施坦的10齿冰爪原型。图源/ us.grivel.com‍

1920年代,著名登山装备制造商Grivel开始改进冰爪,加入了高强度钢材,使其更加轻便耐用。至此,这种冰爪被广泛使用在法国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攀登者都运用这种全齿技术进行攀登,“法式技术”应运而生。全齿技术一般适合于攀登40°以下的冰坡。

1929年,意大利人洛朗·格里维尔(Laurent Grivel)推出了12齿冰爪,增加了前齿,登山者可把脚趾部分插入斜坡,极大地提高了冰雪攀登的安全性和效率,彻底改变了人们在冰上的行走方式。从此,攀登者攀爬陡峭冰壁变为现实。


▲ Grivel推出了12齿冰爪。图源/ us.grivel.com‍

9年后,德国人和奥地利人首登了瑞士的艾格峰北壁。攀登中拥有前齿的冰爪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攀登效率,使用前齿的“德式技术”随之产生。而法国人觉得使用前齿登山相当于作弊,而一度拒绝使用这种技术。就像运动攀刚出现时,关于打不打挂片所引发的争议一样,成为了攀登史的一部分。毫无疑问,攀冰装备的技术创新大大地提升了人们的攀登高难度线路的能力。


▲ 1938年7月21日至24日的艾格峰北壁。图源/ us.grivel.com‍

随后的大半个世纪,冰爪装备不断推陈出新。例如1967年,美国人Yvonne Chouinard发明出了强度更大的钢式一体冰爪,这些冰爪在1970年代和80年代非常流行。1986年,Grivel又和Charlet Moser品牌共同研发出单前齿冰爪。2001年,在攀冰世界杯比赛中,运动员使用并展示了冰爪与鞋合为一体的超轻型装备(竞技攀冰靴/一体式攀冰靴),并配有后跟尾刺。


▲ 2024年上市的模块化立齿冰爪。图源/PETZL

横向来看,国内的攀冰活动基本集中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例如1994年,北大山鹰社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攀冰活动的高校社团,组织部分社员参加了由中国登山协会在密云四合堂天仙瀑组织的攀冰活动,并在黑龙潭等多地开展攀冰冬训。

两年后,中国登山协会的王勇峰、马欣祥在北京天仙瀑先锋攀登,并首次尝试使用冰洞技术下降,将冰洞设置技术和先锋攀登技术引入中国大陆。

又过了两年,北京地区开始出现民间攀冰活动,当时以密云山区天然冰瀑为主要活动场地,参与者主要是在华的外国人。1999年,中国登山协会在北京龙庆峡景区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攀冰锦标赛。2002年,北京风雨雪俱乐部第一次在密云桃园仙谷景区进行人工冰壁浇筑,并推出攀冰培训课程,成为北京最主要的攀冰场所之一。这些星星点点的民间往事,串起了中国攀冰的历史脉络。


▲ 2002年,北京风雨雪户外运动俱乐部在密云桃源仙谷浇筑人工冰壁。图源/风雨雪

2016年,一张“白色圣诞树”的绝美冰瀑照片引起了世界攀冰届的极大关注。2017年春节,攀登运动员何川和刘洋首攀了位于河南林州的这颗140米高的巨型圣诞树,难度定级为WI6,线路取名为“圣诞快乐”,并拍摄了纪录片《寻找圣诞树》。不久之后,世界顶尖攀冰运动员Will Gadd也来寻访此处。


▲ 圣诞树冰瀑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巨大的攀爬难度,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攀冰高手前来挑战。图源/刘洋

过去20余年,攀冰在国内以一种非常缓慢的方式扩散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国内攀冰爱好者不足万人,与之对应的是,攀岩爱好者规模已跃升至数十万人。

但近两三年来,由于攀岩热度持续攀升,其中不少人开始尝试户外野攀,并关注到攀冰运动。于是如今,我们可以看到每年冬季在北京和川西等热门地区,涌入冰壁下尝试体验和学习攀冰这项独特运动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02

关于攀冰的好奇

攀冰太难了,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参与?

攀冰确实是一项高风险的户外运动,主要体现在保护点不好设置,冰瀑很薄很破碎,不容易打镐;悬冰柱或冰帘子、冰瀑有整体崩塌的风险;落冰风险高;如果在山区攀冰,还存在高反和雪崩等风险。

此外,攀冰所使用的装备,如冰镐、冰爪、冰锥,都是非常尖锐的工具,一旦发生跌倒或冲坠,可能被自己的装备扎伤,因此攀冰先锋不允许冲坠。

但攀冰仍是绝大多数人可以尝试的运动。首先,攀登线路有难有易,第一次尝试攀冰可以从简单的线路开始攀爬。随着现代攀冰技术的发展,只要正确运用攀冰技术、合理使用装备,配合专业教练的指导,初学者们完全可以在相对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参与攀冰活动,体验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

另外,很多人觉得攀冰必须手臂非常有力量才行,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攀冰和爬梯子的原理类似,主要依靠腿部的力量站起来、往上爬,而胳膊主要起到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避免身体脱落冰壁,一旦掌握了恰当的攀爬技术,其实能快速入门。

攀冰和攀岩的区别是什么?

从攀爬介质来看,攀岩面对的是岩壁,攀冰面对的是冰壁。岩石一般强度高,不会轻易改变。而冰瀑极富变化,在一个冰季里,会经历初生、成长、断裂、再生和退化。即使在一天的时间里,冰质也会因为气温、水流、日照和刮风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从形态上看,冰瀑有冰菜花、冰帘子、冰叶子等等令人惊叹的细节样貌。正是这些才让攀冰运动总是充满惊喜和乐趣。变化是攀冰永恒的主题。

相比攀岩,攀冰需要使用更复杂的技术装备,使用冰镐和冰爪与冰壁接触,以支撑身体,使用冰锥来设置保护点和保护站进行保护,使用冰洞进行下降,这些装备及其技术都是攀冰所特有的。

此外,攀冰是季节性运动,只能在严寒来临的冬季开展。攀冰者一般需要在户外待上一整天,所以需要特别重视如何保暖的问题。只有打败寒冷,才能拥抱攀冰。

攀冰对高海拔登山有帮助吗?

不少人是为了精进登山能力才选择学习攀冰。毕竟,攀冰运动本来就是从登山中衍生出来的。因此,通过系统的攀冰学习,的确可以掌握高海拔攀登装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冰坡行走和路绳的使用方法,学会在冰壁上的基本攀爬技术。这些技术都能让学习者在高海拔攀登遇到冰雪环境时更加游刃有余,大大提高安全性和自信心。但是大部分的商业化雪山都以徒步型为主,一般也并不需要很高水平的攀冰能力。

有天然冰瀑和人工冰瀑,

二者在安全性上有区别吗?

从冰质来看,天然冰瀑和人工冰瀑区别不大。从形状上来,天然冰瀑受到地形、水流和天气条件的影响,形状更加的丰富多变,各种造型和风格的天然冰瀑是吸引攀冰爱好者前往的主要原因。从攀登风险来看,天然冰瀑处于野外深山环境中,有些需要重装徒步接近,攀爬过程中遇到落冰、落石的风险也更高,因此需要攀冰者具备更加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


▲ 北京天仙瀑冰瀑群是华北地区最壮观的冰瀑之一。图源/貔貅

体验攀冰贵吗?

商业攀冰分为体验活动和培训活动两类。一日体验活动,组织方一般提供全部技术装备,有教练的全程指导,零基础即可参与,以体验攀爬为主,整体风险可控,费用大致为600~800元/日。而培训活动是为了系统、全面的学习攀冰技能,为独立攀登打下基础,包括顶绳班、先锋班、多段班和训练班等课程,需要连续学习3~5天不等,主流培训费用大约是1000~1200元/日。

绳子到底是怎么挂到冰壁上的?

和攀岩一样,第一个攀爬的人(称为先锋攀登者)带着绳子从地面往上爬,每爬几米就在冰上打好冰锥,设置冰上保护点,把绳子挂进去做保护,然后继续攀爬,继续设置中间保护点,如此往复,直到爬到冰瀑顶端,攀登者用多个冰锥建立牢固的冰上保护站,绳子挂进保护站后,攀登者降回地面,完成挂线的操作。


▲ 貔貅在先锋攀爬北京三叠瀑。图源/大坑

攀冰的难度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攀冰的难度定级主要考虑冰壁的陡峭程度和长度,以及冰壁的地形是否复杂,是否有好的休息点,是否容易设置保护点,保护点是否可靠等维度。


▲ 四川双桥沟的一根筋冰瀑,难度WI5。图源/十一郎

以水冰(Water Ice)的攀登难度分级为例:

WI1

比较平缓的冰坡,以行走为主,一般只需要使用冰爪。

WI2

连续性的60度冰壁,当中可能会有一些鼓包,保护点容易设置,且很可靠。

WI3

连续性的70度冰壁,当中混合着较长的80度到90度的鼓包,休息的地方还算不错,也有比较好的平台可以利用,放置冰锥较容易,且很可靠。

WI4

连续性的80度冰壁,混合着相当长的垂直冰壁,当中有较平缓、可供休息的地方,冰锥的设置较容易。

WI5

长距离而且陡峭的冰壁,包括一个绳距长的85度到90度的冰壁,好的休息点不多;或者是一个较短的薄冰壁,放置冰锥比较困难。

WI6

整整一个绳距都是接近垂直的冰壁,中途没有休息点;或者是一个较短的但比WI5更费力的冰壁,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WI7

类似WI6等级,但冰壁是非常薄的黏合性冰壁;或者是负角岩壁上结合不牢固的冰柱;保护极为困难,冰况极差,或者根本无法放置保护点。自然冰瀑一般最难就到WI7。目前世界上最难的攀冰线路在加拿大的Helmcken Falls,难度为WI13。


▲ 蒂姆·埃米特 (Tim Emmett)在加拿大赫尔姆肯瀑布 (Helmcken Falls)首攀火星任务(Mission To Mars)线路。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条WI13难度线路,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攀冰线路。图源/Jon Glassberg

值得注意的是,攀冰的难度定级与其保护点设置的难易程度、保护点的可靠性紧密相关。而对一般的攀岩来讲,尤其是运动攀,难度越高相对攀爬风险就越低。而攀冰则不同,攀冰线路的难度越高,则攀爬风险也越高,因为保护点会更难设置。

03

该到哪里攀冰?

水冷成冰,本来是最简单直接的道理,但通过水、岩、风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却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冰瀑形态,很难想象水冰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竟然拥有如此令人惊叹的细节样貌,造就出错落跌宕的山间奇景。


▲ 门头沟一线天冰瀑形成的笔直冰柱。图源/貔貅

按照场地类型,冰瀑分为自然冰壁和人工冰壁。自然冰壁,又分为季节性的水冰(Water Ice)和高山冰(Alpine Ice)两类。水冰是由季节性流水形成的冰壁,只能在冬季才能进行攀登;而高山冰通常分布在高海拔地区,是由积雪变质重结晶形成的冰川冰,终年不化。在攀冰中,常用“WI+数字”或“AI+数字”来表示其攀登难度,数字越大线路难度越高。从形态上看,多为冰壁、冰瀑、冰挂、冰柱以及冰菜花等各种形状。


▲ 海绵冰是水流缓慢的流过坡度较平缓的岩壁表面,像织布一样一层层贴合,形成致密均匀的冰壁形态。图源/貔貅


▲ 菜花叶子是由冰瀑流水从高处溅落,分散的水滴逐渐聚集在冰瀑下部而形成的奇异形态,一般出现在陡峭的冰壁上。图源/貔貅

人工冰壁是指人工设计、建造的冰壁,由人工浇筑而成,通常交通便利、安全性高、配套设施完善,更适合初学者体验和学习攀冰技术。

北方的攀冰体验者和爱好者会首先接触到人工浇筑的冰壁,例如北京可供攀爬的人工冰壁有密云的云蒙峡和昌平的虎峪,以前还有密云的桃源仙谷和龙云山、房山的金水湖、延庆的玉渡山等。这些冰壁通常接近性好、冰壁体量大、安全性高、难度覆盖范围广、地面平整开阔、配套设施完善,特别适合不同需求的冰友攀爬和训练。

北京的天然冰瀑资源也十分丰富,但略为分散,大部分冰瀑隐于深山沟谷中。目前已探明具有攀爬价值的冰瀑至少在五十条以上,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环云蒙山一带和门头沟斋堂-王平一带。其中天仙瀑气势恢宏、线路多样,望川瀑造型独特、极具挑战,峪道河冰瀑颜色冰蓝、富于变化,而一线天冰瀑接近性极佳、五瀑连珠。


▲ 望川瀑于2022年初被攀登者雨湖发现,并被周鹏和图图首攀,难度WI5。图源/阿蓝

南方地区,四川阿坝州四姑娘山双桥沟是国内外闻名的攀冰胜地,攀登氛围浓厚。一到冬天,这里丰饶的瀑布和溪流就会冻结而成大大小小、难度不一的上百条冰瀑,造型优美,攀爬性极佳。


▲ 大坑攀爬双桥沟最高难度冰壁——龙之涎,难度WI6。图源/ROCKER

此外,内蒙古呼和浩特的阴山脚下也孕育了很多冰瀑,接近性佳,攀爬周期长,有名的如世界末日、干沟、楼房沟等冰瀑。辽宁葫芦岛枣木杠为人工冰壁,同时高度达到了60米,从住宿房间到冰壁仅有30米,真正实现出门即上冰壁,支持24小时刷线。

04

装备篇

01

非技术装备

对于打算首次尝试攀冰运动或者准备参加攀冰培训的朋友,非技术装备中最重要的就是服装。攀冰的特点是要么处于攀爬状态,进行剧烈有氧运动,心率升高大量出汗;要么在冰壁下休息,身体处于近乎静止状态。攀冰就是不断在这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攀冰大神Will Gadd曾表示,攀冰的服装分为攀爬时的服装和休息时的服装。攀爬时要穿尽量少的衣服,更利于高效快速移动,减少热量消耗,并把汗水快速排出,保持贴身层足够干燥,此时关注的是衣物的动态保暖性能、排汗性能和运动灵活性。保持肢体活动的灵活性,也是攀爬过程中衣物选择的要点之一。

休息时则要重点关注衣物的静态保暖性、防风性和防护完整性。初学者的第一原则是在任何时刻都让自己保持舒适。例如在冰壁下休息等待时穿上厚羽绒服,天气寒冷时,需要充绒量大于300g的厚度,温暖舒适是开始享受攀冰的第一步。

硬壳衣裤:具备良好的防水、防风和耐磨性能,在有流水的冰壁上攀冰,硬壳衣裤不可或缺,可以防止内层衣服被打湿。但在剧烈活动时,汗水都会聚集在硬壳内侧无法快速透出,形成潮湿的内环境。因此,在没有明显流水的环境下攀爬,建议用软壳替代硬壳,会获得更好的攀爬体验。

软壳衣裤:防风防泼水,透气性好,有一定的保暖性,面料柔软有弹性,做动作毫无阻碍,穿着感受更加舒适。缺点是不完全防水,不适合在有流水的冰瀑上长时间攀爬。

中间层:一般选择棉服、抓绒、薄排骨羽绒服。其中,棉服轻量化、动态保暖性好,打湿后依然具有一定的保暖性,可以大大降低失温的风险,适合攀冰时穿着。

排汗内衣裤:贴身层有三种材质,coolmax、美丽诺羊毛和合成混纺材料,从透气、排汗、保暖的角度,推荐后两种材质。

手套:休息或者打保护的时候尽量穿戴厚手套,能防水更好。在攀爬时,把厚手套揣在厚羽绒服的口袋里,既能保温,又方便快速取用。不过因为攀爬的时候要握冰镐,进行灵活的操作,保持清晰的手感,因此薄手套也必不可少,建议至少准备两双,以备不时之需。


▲ 大坑教练拧干刚刚攀爬后的手套。图源/貔貅

其他的装备,诸如保暖帽,羊毛袜也十分必要,会大大增加攀爬的舒适感,另外护目镜和运动护膝等装备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配。以护目镜为例,佩戴可保护眼睛被落冰砸伤,但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眼镜起雾或者被流水打湿,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攀爬视野。

02

技术装备

对于攀冰的技术装备,有经验的活动组织者都会准备妥当,有些冰场也提供技术装备的租用。如果打算长期参与攀冰活动或者考虑独立攀爬,最好还是逐步拥有属于自己的技术装备。

大部初尝攀冰的爱好者此前或多或少接触过野外攀岩,攀冰和攀岩共通的技术装备有头盔、安全带、管状保护器(不建议使用GriGri等辅助制停保护器)、丝扣锁、小锁、快挂、自保、扁带、抓结等。

如果只是爬顶绳,攀冰专用的技术装备有高山靴、冰爪、冰镐。如果要爬先锋,则需要准备攀冰用安全带、冰锥、冰锥架、干绳、登山快挂、长辅绳、长扁带、冰洞勾、冰洞绳等。


▲ 攀冰技术装备汇总。图源/貔貅

03

其他附属用品

保温杯:必备。冬天喝上热水会感觉无比舒畅,容量不小于1L。

头灯:必备,带好备用电池。

急救包:必备,个人药品、急救毯、碘伏、创可贴、纱布、绷带、剪刀、无菌敷料、口哨等。

暖宝宝:贴在肚子和后腰,附加保暖。

垃圾袋:必备,带来的东西必须全部带走,不留下任何一片垃圾。

防晒霜:防晒霜、唇膏,高海拔可选。

05

尾声

曾经被视为高不可攀且危机四伏的小众极限运动——攀冰,在历经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后,已悄然蜕变为世界范围内一项广受喜爱且日益成熟的户外活动。

在北京、四川双桥沟、青海西宁、辽宁大连等多地,攀冰公开赛与嘉年华活动的连年举办,不仅为这项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将其推向了大众运动的舞台。这些赛事不仅展示了攀冰运动的魅力,更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并爱上这项充满挑战与刺激的运动。

如今,只要你是身体健康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且在经验丰富的专业教练悉心指导下,学习了攀冰的基础技巧,并具备一定的风险判断能力,便能安全地踏入攀冰的世界。攀冰,已不再是极限运动者的小众专属,如同曾经的徒步、登山、越野跑一样,其也正在被更多爱好者认知和体验。


▲ 现场观众的加油声和呐喊声不绝于耳。图源/子胥‍‍‍

参考资料

1、HOW TO ICE CLIMB!,Tim Banfield,Sean Isaac,2021

2、《DK人类登山史》,上海文化出版社,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英国阿尔卑斯登山俱乐部,2020

3、《攀冰运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牛小洪,2024

4、《北京大学山鹰社历年记事》,21青年联盟论坛,2006

5、《致冰友:北京攀冰指南》,户外探险OUTDOOR,一只貔貅,2023

6、《镐尖上的中国 | 除了双桥沟,中国还有这么多攀冰资源》,户外探险OUTDOOR,古袅袅,2022

7、《攀冰装备漫谈》,长城外古道边,一只貔貅,2023

8、《漫谈中国攀冰,五位“老”冰友眼中的攀冰之美》,肯道尔国际山地电影节,2023




你想尝试攀冰吗?

你的攀冰初体验是什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