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最新监测,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多数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监测表明,除夕至正月初七期间,全国PM2.5的平均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年春节的59微克/立方米下降了6微克/立方米,降幅达10%;优良天数比例为77.9%,同比提高了3.9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4.1%,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正高级工程师 王帅:多数重点区域的PM2.5浓度同比有明显的改善,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东北地区,PM2.5浓度同比下降了二十多微克。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正高级工程师 王帅:像珠三角的话,近两年春节期间的优良率都是100%,没有出现空气质量超标的情况。京津冀及周边、东北地区,还有长三角地区的重污染天数比例,同比改善是非常明显的。

  "三因素"致空气质量好转

  专家分析说,空气质量同比改善,主要有三大因素。

  每年除夕是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的时间段,尤其在零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烟花爆竹燃放带来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会急剧上升。专家指出,今年各地政府对于烟花爆竹的管控措施与往年不同,不再采取简单的"一刀切"禁放,而是尝试用科学、精准的治理模式。对于空气质量较差以及人口密集地区,严格限放;对于农村或者空气质量以及气象条件较好区域,管理相对宽松,这样既能保留传统民俗,也可以守护清澈蓝天。


  从数据曲线上看,今年PM2.5的小时浓度峰值出现时间与去年基本相同,但峰值的浓度值同比已下降了25.9%。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正高级工程师 王帅:在初一凌晨1时的话,PM2.5浓度是206微克/立方米,去年PM2.5峰值是接近300微克/立方米了。从这两条曲线的差距就已经看出来,今年空气质量同比去年改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就是在除夕到初一期间,我们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的影响是比去年要小了,这是一个非常关键重要的因素。


  专家分析说,正是因为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的影响减少,正月初一凌晨1时左右全国空气质量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级别的城市,已在去年218个的基础上减少了44个,重点区域中只有汾谓平原空气质量相对变差。


  第二个比较有利的因素,是今年的气象条件同比总体有利。一方面今年春节前全国空气质量总体较好,大部分地区PM2.5浓度维持优良;另一方面,春节期间北方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冷空气频次偏多,扩散条件好于2024年春节期间,污染物相对不容易累积。此外,长期开展的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措施取得成效,主要污染物浓度近年来呈持续下降趋势,也有利于维持较好的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解析 污染因子主要是啥?

  专家指出,今年春节期间,虽然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但是烟花爆竹燃放所带来的污染因子,仍然是主要因素。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正高级工程师 王帅:这张图是我们今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还有长三角的PM2.5组分的主要变化情况。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正高级工程师 王帅:在除夕到初一期间,PM2.5组分中微量元素的浓度有明显增加,主要就是由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导致的。同时硫酸盐还有氯盐,在这期间也同步上升,它们实际上也是由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直接排放或者是二次转化来生成的,这就说明了在除夕夜间,烟花爆竹对PM2.5浓度贡献达到了70%,甚至更高。


  专家解释,烟花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木炭粉、硫黄粉、氧化剂、金属粉末等。燃烧时,其中的硫黄会产生二氧化硫,在进入大气后会形成硫酸盐,氧化剂反应后产生大量含钾和氯等无机颗粒物,钡、镁、铝等金属粉末燃烧时产生金属氧化物粉尘等,都会严重污染环境,使空气中的PM2.5、PM10等污染物浓度大幅上升。有的还会对人的呼吸系统产生强烈刺激,诱发一些慢性疾病等。


  分析大气中的污染因子,可以看到,除夕到初一,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带来的空气污染急剧上升,在节日后期,硝酸盐、铵盐的成分逐渐突显,说明除了受到烟花爆竹燃放影响,工业排放和机动车污染排放也占据了一定比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