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这个词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含义。一些跑者认为柔软的中底就是舒适。而另一些人则不在乎鞋底的柔软程度,而是用柔软宽敞的鞋面作为衡量标准。
有时,跑鞋的舒适度取决于使用场景,适合5K跑步的鞋子可能不适合马拉松——反之亦然。
那对舒适跑鞋的定义是什么?也许就是在不同的属性之间找到舒适性的最佳平衡点。比如说,中底应具有缓冲功能,同时鞋面(最好)由柔软的材料制成,以获得舒适的脚感,而贴合度也不应过紧或有过热点。
除了Saucony Ride 17和New Balance 1080 V14这类“安全”的舒适型跑鞋选择外,还有其他一些产品。比如Asics Superblast,其优质Flytefoam Turbo泡绵与更坚固的鞋底相结合,是一款舒适且用途广泛的跑鞋。又比如功能强大的Asics Metaspeed Sky以及Nike ZoomX Streakfly也是如此。
最佳综合款
New Balance 1080 V14
新款1080质量有所改善,鞋面舒适度也得到了提升。1080 V14的厚中底,无论是日常跑步还是马拉松比赛,体验感都非常舒适。
它明显比V13更柔软、更有活力,这要归功于重新配制的Fresh Foam X和更贴合的前脚掌贴合度。这种贴合度让脚部紧贴中底,从而提高稳定性和响应能力。略带弹性的鞋头网眼带来贴合感,同时又很舒适。与老款一样,舒适的Ortholite鞋垫和泡绵鞋楦增加了穿脱舒适度。
左右滑动查看
分段式外底设计可以增强触地的缓冲,直接改善跑步时的舒适度。1080具有明显的底部弧度设计,有助于让脚向前滚动,从而实现更平稳、更快速的步伐。
此外,1080 V14还提供三种不同的宽度设计,包括常规的D款。
缓冲日常训练鞋
Saucony Ride 18
Ride 18的中底更柔软、更轻,是有史以来最舒适的。更柔软的鞋面是它的加分项。但它并不是同类产品中最柔软的日常训练鞋,因为这个荣誉属于Asics Cumulus 26。但舒适度并不是只与中底的柔软程度相关,而是与整体在道路上的表现有关。这就是Ride 18胜过竞争对手的地方。
这是一款多功能跑鞋,其适用场景可以在日常训练、节奏跑或半程马拉松之间自如切换。与Ride 17 一样,Saucony使用一种名为Pwrrun+的发泡聚氨酯泡绵。只不过它比去年的款型更柔软,重量更轻。这些变化使Ride 18跑步时更舒适。
它的鞋垫由与中底相同的泡绵制成,增加了一层柔软的舒适层。Pwrrun+泡绵并不太软。它的缓冲性在舒适的柔软度和有助于过渡的坚固度之间取得了极好的平衡。温和的底部弧度有助于脚的滚动,耐用的XT-900橡胶抓地力好,使用寿命长。
左右滑动查看
值得一提的是,Ride 18的贴合度与17不同。由于增加了后跟衬垫,脚部更靠近前部。这减少了前部的空间,同时使前脚掌更贴合。网眼已更新为更柔软的类型——这也有助于整体舒适度。
最大缓冲恢复跑训练鞋
Brooks Ghost Max 2
G-Max 2相比去年有了很大的改进,这要归功于其重新设计的超舒适中底。这款最大缓冲鞋适合低速(5:30分钟/公里、8:50分钟/英里及更慢)跑步。
高而宽的DNA Loft V3中底是Ghost Max 2的秘密武器。39 毫米和33毫米的后跟和前掌厚度确保了缓冲舒适度。与Ghost Max 1的EVA型中底泡绵的扁平缓冲感不同,新款DNA Loft V3柔软而有弹性。
这款鞋的中底也非常宽,高中底侧壁也能让脚部保持稳定,柔软的鞋垫也增加了舒适感。
左右滑动查看
这不是一款竞速型跑鞋,因为中底软,无法快速过渡。但这是一款轻松的慢跑鞋,适合日常跑步、长距离慢跑和预计完赛时间超过四个半小时的马拉松比赛。
鞋舌和鞋跟填充有泡绵,内部尺寸准确且贴合牢固。
多功能最大缓冲训练鞋
Asics Superblast 2
Superblast 2证明了最大缓冲训练鞋也可以非常灵活。
它无需碳板即可提供高水平的性能。在柔软的FF Turbo泡绵和外底之间放置了一层更坚固的泡绵层(Flytefoam Blast+)。大部分中底缓冲来自柔软的Flytefoam Turbo泡绵——与 Asics Metaspeed上使用的材料相同。由于采用了柔软轻便的Flytefoam Turbo中底,让长跑或者马拉松比赛中的双脚跑得更加轻松。泡绵密度比 Superblast v1 更软。
双脚过渡则得益于更坚固的中底底座和前掌弧形设计。尽管中底很厚(后部和前部分别为 45.5毫米和37.5毫米),但Superblast感觉非常灵活。就其功能而言,这是一款相当轻便的跑鞋。
其多功能的性能和耐用度也使Superblast成为出色的日常训练鞋。而大多数具有这种缓冲功能的跑鞋都缺乏日常跑步所需的多功能性和耐用性。
左右滑动查看
Superblast 2的新特点包括宽敞的前掌和改善的外底抓地力。鞋内的额外空间有其优点和缺点。宽脚跑者会喜欢这宽敞的空间,但增加前脚掌空间会对中底的动力传输产生不利影响。较软的FF Turbo中底也会对它的速度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较紧的鞋面总是能更好地在脚和中底之间建立(更牢固的)连接。这对鞋子的表现有很大影响,所以请好好选择你的Superblast版本。V1和V2都很棒,但有所不同。
适合过度内旋者的日常训练鞋
New Balance FF 860 V14
860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步态管理设计方面发挥了创意,860 V14就是证明。
860的足弓侧没有采用更坚固的泡绵(传统稳定型训练鞋就是采用这种设计),而是采用了“稳定平面”。这种半刚性板在内中底上是全长的,在外中底上则主要用于限制后跟。从外面看,只能看到板的轮廓。中底内则是有意义的动作发生的地方。纵向上,板的外半部分有穿孔;内(足弓)半部分是实心的。独特的板设计使外侧比内侧更容易压缩,这就是 860 管理过度内翻的方法。通过使内中底更具支撑性,860将负荷引导至外侧。
左右滑动查看
860低调地保持了对内翻的控制,但缓冲性也非常好。鞋子的其余部分具有成为多功能日常训练鞋所需的一切。Fresh Foam X中底为日常跑步和半马增添了舒适感。这也是860有史以来最柔软的一款。
舒适的马拉松竞赛鞋
Asics Metaspeed Sky Paris
为什么推荐Metaspeed Sky而不是Metaspeed Edge?毕竟,这两款鞋非常相似——包括完全相同的鞋面设计和贴合度。甚至中底材料(Flytefoam Turbo)也相同。
但并非所有东西都一样。Sky和Edge内部的碳板设计不同,以实现不同的效果。在Edge内部,碳板更靠近前脚掌下方的地面。从缓冲角度来看,碳板和外底之间有一层较薄的泡绵。碳板的曲线也更大,前脚掌外底没有Sky那样的切口。
左右滑动查看
Sky的碳板不像Edge那样弯曲。更扁平的轮廓意味着在碳板和外底之间有更多的 Flytefoam Turbo泡绵。额外的泡绵与前脚掌外底上的切口相结合,可确保更柔和的落地。所以Sky在前脚掌和脚跟处提供了更大的舒适度。
轻质鞋面采用了带衬垫的鞋跟领,这是同类鞋中大多数所不具备的。贴合牢固、尺码准确、通风性极佳。
轻量节奏训练鞋
New Balance Rebel V4
增加了中底堆叠和宽度,鞋面空间更大。重量相同。因此,轻便舒适。
New Balance并未更改这款鞋的名称,但Rebel 3和Rebel 4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产品。Rebel V3是一款更薄的节奏训练鞋,具有弹性和舒适贴合感。Rebel 4的中底更宽更高,由重新配制的“Fuelcell”泡绵制成,其表现与之前的版本不同。跑步感受良好,但弹性降低了。V4鞋面内部也有更多空间。更宽敞的鞋面不会像V3那样锁定脚部。
左右滑动查看
但Rebel V4仍保持相同的重量和穿上后轻盈的感觉,这使得它成为一款适合更快速步伐的鞋子。
宽阔的前掌、外底设计和温和的鞋底弧度效果使以330配速(5:30分钟/英里)的速度跑步更加轻松,最佳速度为4分到4分半配速范围。
舒适的10K竞速鞋
Hoka Mach 6
几乎任何跑鞋都可以参加10K比赛。可以是Brooks Ghost或Saucony Ride的老款,也可以是新的Nike Vaporfly或Asics Metaspeed Edge这些碳板鞋。
Hoka Mach 6可以胜任多种用途,无论是间歇训练、节奏跑还是5K-10K等短距离比赛。Mach 6 如此多功能的原因有几个。
首先,它有一个全新的中底,由弹性超临界泡绵制成。V6的感觉与V5完全不同,整个中底都由弹性泡绵制成,具有出色的反馈效果。中底厚度(37 毫米和 32 毫米)无论是脚后跟还是前脚掌着地都能提供足够的缓冲。厚实的中底在快速的10K比赛中为脚提供缓冲。
左右滑动查看
较窄的设计使Mach 6不适合用作日常训练鞋,但这种锁定在高速和急转弯时很有用。较紧的鞋面不仅能稳固双脚,还能非常有效地将双脚与中底连接起来。而更牢固的脚部与中底连接可提高中底的响应性和跑步效率。
舒适的5K跑鞋
Nike ZoomX Streakfly
虽然ZoomX Streakfly不是短距离比赛的最佳跑鞋,但它绝对是最舒适的跑鞋。这款大约170克重的鞋子的中底完全由ZoomX泡绵制成,因此脚底的体验非常柔软。中底并不太厚,因此这款鞋可以保持4分配左右的速度。
左右滑动查看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轻便的节奏训练鞋来完成10K跑步,那么Streakfly值得考虑。轻便透气的鞋面在跑步时也很舒适。
舒适的越野跑鞋
Brooks Caldera 7
Caldera就像是Ghost Max的越野版,中底宽大、厚,而且超级缓冲,并将脚包裹在脚跟周围以保持其固定。
虽然没有防岩板,但厚实的中底和Trailtack外底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提供了足够的保护。宽大的外底纹路提供了稳定性,而铰接式布局则提供了可靠的越野抓地力。DNA Loft中底让长途越野跑变得舒适;39毫米厚的鞋跟和33毫米的前脚掌让双脚保持清爽。
左右滑动查看
鞋面很舒适,但前脚掌略短且窄。为了腾出更多空间,跳过第一排的系带会有所帮助。这样做会使前脚掌更加舒适。
除此之外,内饰给人的感觉非常豪华。外部采用合成覆盖层进行加固,以提供保护和耐磨性。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编辑:WR China Team
制图:东海
图源:品牌官网
投稿、应聘兼职作者,请联系
womenrunn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