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蛇年春节也成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年”。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推动全国策划开展近7000项非遗传承实践和传播展示活动,重点推进10项“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春节前夕,北京市“古道拾遗”非遗体验之旅等31条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公布,过旅游年、过文化年成为新年俗。
“非遗体验”“非遗手工”“非遗美食”……成为今年春节文旅消费亮点,带动假日旅游市场热度强劲攀升,多地文旅市场“开门红”。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透过春节文旅消费数据解密“非遗经济”如何成为春节消费新密码。
1.蛇年 “非遗游”热度较去年增40%
开封、莆田、汕头是热门非遗游目的地
据文旅部数据,2025年春节期间,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旅行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全国商圈客流总量同比增长17%,商圈内餐饮堂食、休闲娱乐到店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8.7%和39.7%。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综合各旅行平台数据发现,春节期间,“非遗游”热度较去年大增40%,逛灯会、赏民俗表演等成最热门活动项目;“非遗体验”“非遗手工”的搜索量分别增长168%和321%;非遗热门目的地如河南开封、福建莆田、广东汕头、福建福州、安徽黄山、陕西西安、四川阆中等搜索热度翻倍;历史文化、博物馆类的热度较去年增长超50%;泉州提线木偶、佛山舞狮、潮汕英歌舞等年俗项目及扎染、木版年画、花灯制作等非遗体验活动也得到大量游客青睐。
北京全市博物馆共接待游客235.9万人次,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过年——春节主题展”带来的120余项春节相关非遗传承、300余件国家级和省级非遗相关作品吸引无数游客,带动中国工艺美术馆热度上涨115%。
2. 各地文旅比拼春节年味
北京办23个庙会灯会游园会 广东游客接待量超8000万人次
蛇年春节到来,首个“非遗版”春节拉开大幕。2月5日,文旅部发布2025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中介绍,各地深挖春节“非遗”文化内涵,策划举办庙会、醒狮、英歌舞、龙舞、板凳花灯龙等年俗活动,吸引大批市民和游客。
值得注意的是,广义的“春节”时间跨度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延续至正月十五。在我国,剪纸、舞龙舞狮、木版年画等和春节相关联的“非遗活动”接近400项,主打丰富和热闹,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
各地文旅“掏家底”比拼春节年味体验感,多地游客接待量实现大幅增长。文旅大省广东、四川、江苏春节期间的游客接待量均超过6000万人次,其中广东省游客接待量超过8000万人次,达到8011.8万人次。
2025年北京春节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假日旅游市场热度强劲攀升,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2月5日,北京文旅局假日办发布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175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86.7亿元,人均花费1630元/人次。
作为春节旅游热门目的地城市,北京在今年春节期间推出庙会、非遗等七大类2756场春节特色活动,23个庙会灯会游园会共接待游客408.9万人次。非遗文化成为北京今年庙会的亮点之一,北京中轴线日均接待游客42.4万人次,剪纸、泥塑、糖画等非遗技艺展示和体验活动备受青睐,9个北京非遗项目42位非遗传承人参加了央视首届非遗晚会。
随着“非遗”元素全面融入春节,非遗活动也从线下火到线上,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新潮的完美融合。春节期间,灯会庙会、舞龙舞狮、傩戏、社火等传统年俗项目通过线上直播、短视频等方式传播,赢得大量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社交媒体也成为非遗文化传播发扬、焕发新生的重要平台。
社交媒体关键词综合指数显示,春节期间,观赏演艺类的非遗年俗项目因其与节庆高度相关,且极富观赏性和地方特色,在短视频平台的热度整体高于手工类。根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的整理,潮汕英歌舞、福建游神、舞狮、打铁花和灯会等观赏演艺类项目的综合热度较高,且均在大年初一(1月29日)达到峰值。
其中,2025年首登央视春晚的潮汕英歌舞今年在社交媒体上火出圈,这个动作刚劲、气势奔放的地方文艺年俗也得到全国各地观众的关注。去年热度很高的福建游神在春节假期后段热度飙升,自贡灯会、南宁打铁花和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舞狮活动也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除了丰富热闹的非遗文化活动,还有非遗美食和非遗“展演展销”。受此吸引,湖南、辽宁春节期间游客接待量同比实现较大增幅,分别增长46.37%、30.57%。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春节假期期间,成都、上海、北京、南京、广州、天津、哈尔滨等城市的游客接待量均超过1000万人次,其中,成都游客接待量接近2000万人次,达到1995.6万人次。广州、天津、哈尔滨、成都、深圳、大理等地旅游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
3. “非遗年”文旅市场“开门红”
北京文化娱乐类消费增长39.6%
在今年首个“非遗版”春节期间,非遗元素带火旅游市场,“非遗”年货、“非遗”美食等也成为假期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
数据显示,各大城市在春节期间消费增势明显。截至2月4日,北京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35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8%,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等业态实现销售额81亿元,同比增长4.2%;天津市监测商贸流通企业累计销售额21.9亿元,同比增长7.1%;上海全市线上线下消费465亿元,境外来沪客群消费金额同比增长28%;广州春节假期前7天在地消费实现364亿元,同比增长8.3%;重庆全市消费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9.6%,餐饮行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5.5%。
4. 外国游客体验中国“非遗年味”
入境游门票订单增长180%
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及“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的带动下,外国游客来华热情高涨,春节期间深度体验Chinese New Year(中国春节)的魅力。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外国人出入境95.8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22.9%。携程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入境游门票订单同比去年增长180%,入境游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超六成。
2025年春节期间,十大入境游客源国依次为韩国、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英国、泰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其中日韩、新马泰等短线入境游订单同比去年春节增长130%,法国、西班牙等长线入境游同比去年增长近120%。一线城市仍为最主要的入境游目的地,前十大热门入境游目的地城市中,春节假期热门旅行城市北京、哈尔滨均上榜。
外国游客感受中国“非遗年”也成为今年春节消费的一大亮点。携程数据显示,非遗年味热门目的地城市中,石家庄、福州、西安入境游订单同比去年春节分别增长50%、52%、97%。携程海外平台上,“灯会”“庙会”“戏剧”等项目门票同比去年增长近7.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