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目睹了全球范围内各种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加剧,尤其是美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在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关税成为了他频繁使用的策略工具。虽然这个策略初衷是为了保护美国的经济利益,但其后果和影响却异常复杂。



特朗普在任期间曾计划对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的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以期通过这种方式逼迫这些国家在贸易谈判中作出让步。然而,就在关税即将生效前几个小时,特朗普决定暂停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关税计划。

他宣布,与两国达成了一项临时协议,给予30天的“缓刑期”,以换取这两个北美邻国在边境安全问题上的合作。这一举动看似圆滑,实则是在国际压力下的一次退缩。美国媒体调侃特朗普为“纸老虎总统”,这也反映了他在国际博弈中的一些困境。

从最初实施的计划来看,特朗普本打算对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产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而对中国的商品则附加10%的关税。这些关税威胁犹如投下重磅炸弹,使全球市场不安。

然而,与墨西哥达成协议后,市场似乎松了一口气。墨西哥表示,将派遣1万名士兵到美墨边境,以应对芬太尼走私和非法移民问题。这一承诺乍一看很有力度,但背后可能更多的是政治姿态。



加拿大方面,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与特朗普进行了沟通,并确认将推行一项价值13亿美元的边境安全计划,其中包括任命一位“芬太尼沙皇”来加强毒品管控。不过,根据CNN的数据,加拿大仅占边境芬太尼缉获量的0.2%,这说明该措施的实际效果可能有限。

相比之下,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计划确实付诸实际行动。尽管中国当时正值春节假期,但立即采取了反制措施,中国决定将美国告上世贸组织,并对美国的原油、农机设备、大排量汽车和皮卡征收10%至15%的关税。此外,中国还对部分稀有金属实行出口管制,同时展开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并将一些美国公司列入实体黑名单。

中国此番反击并非草率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步骤,旨在保持平衡并展示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虽说这些反制措施要到2月10日才能正式实施,但这一延迟为两国的进一步外交对话打开了窗口。特朗普表示最快将在一周内与中方高级官员进行一次重要的电话交流,希望能在谈判桌上寻求解决之道。



中国财政部在发布加征关税声明时强调,美国单方面的关税措施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自身问题,还破坏了中美正常的经贸合作。对于特朗普是否会坚持增加关税的问题,美媒分析认为,他已下令对中国的贸易行为进行深入审查,结果将在4月1日前公布,届时可能成为“更多关税的催化剂”。

如果美国继续增加关税,中国也许会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反制措施,对美国的农产品、汽车零部件、能源等领域加征关税。尽管如此,分析人士指出,类似10%的关税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影响较小,因为市场已经提前将这些风险考虑在内。而且,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并非首次爆发,早在2018年,两国就曾经历一轮激烈的“交锋”。

美国国务院前官员菲利普-勒克指出,中国在此次贸易摩擦中准备得更为充分,其出口管制制度更加完善。美国经济对中国大量关键矿产的依赖程度较高,如镓、锗、石墨等,因此这些资源限制措施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有趣的是,尽管特朗普希望通过关税增加政府收入,但分析预测显示,这笔收入远不足以填补政府支出。高额关税实际上限制了美国在全球贸易布局中的参与度,反倒给了其他国家抢占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机会。因此,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最终形成了一种尴尬的局面:尽管有对外施压的愿望,但却不得不面对各方反弹和国内经济的压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