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最近的局势可以用波澜起伏来形容,国内经济状况不佳,外交上又陷入中美博弈的旋涡。让我们一起来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



首先,菲律宾因大米价格飙升而宣布全国进入粮食安全紧急状态,这无疑是给疲惫的国家经济火上浇油。据官方数据,全球大米价格在最近一段时间有所回落,但菲律宾的零售价格却高居不下。

这一现象不可避免地让人质疑之前放开进口和降低关税等措施的有效性。本应平息的市场反而在政府政策调整下继续震荡,似乎一切努力都成了“竹篮打水”。

为了遏制这种情况,菲律宾政府计划使用储备中的一半——大约15万公吨大米,以期在未来六个月内缓解价格压力。这听起来像是个艰难但无可奈何的选择,为的是保障在紧急时刻的食品供应。然而,这也暴露出一个尴尬的现实:阿基诺政府在经济管理上依然捉襟见肘。

与此同时,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又因为解放军舰队的“例行演习”而再度紧张起来。



解放军舰队穿越巴西兰海峡引发了一连串的舆论风波。巴西兰海峡是菲律宾周边的一条国际航道,这次穿越无疑成为马尼拉眼中的“刺”。虽然此行为符合国际法,但菲律宾政府显然将其视作一种挑衅。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菲律宾不仅频繁与美国在南海进行联合军演,还力推“堤丰”导弹系统的部署,俨然以“反华先锋”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但这样做并没有使得菲律宾在经济或政治上获得显著的收益。相反,与包括中国和其他东盟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张。在这一背景下,解放军在巴西兰海峡的活动更像是对菲律宾不安的一种回应。

仔细分析,菲律宾政府实在是在里外不是人。一方面,面临不断攀升的大米价格和通胀带来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又在国际事务上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南海问题上的对抗姿态,更多是美国的小跟班行为,而非出自本国战略利益的考量。这种策略没有换来预期的优待,反倒招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不满。

如果菲律宾持续选择对抗策略,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偏向极端立场,其未来的国际环境可能会更加剧不利。特别是在全球政治格局迅速变化的时期,比如美国政策的潜在变化,菲律宾有陷入孤立风险的危险。未来的全球局势变化,倘若菲律宾不调整其战略,那么极有可能在国际社会中被边缘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