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阳,挥洒在江西省万安县窑头中心小学的操场上。滴水计时钟、太阳能路灯、机器狗、空气炮吐出一个个烟圈、被抽掉空气的两个半球怎么也拉不开……师生饶有兴致地参观各年级精选出的科技小发明、科幻画等作品。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平华介绍,窑头中心小学开展科学教育主要有四个保障:政策、资金、人员、场地。

学校与吉安市科技馆签订了馆校协议。2023年秋,吉安市科技馆到窑头中心小学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活动点燃了窑头中心小学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窑头中心小学还被评为江西省“一县一校”试点校,省里下拨的42.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开展科学教育。

“听了肖娟老师《航天服的组成》这节课,激发了我对航天知识的兴趣,燃起了我对伟大航天事业的向往。”万安县窑头中心小学五(6)班学生陈雅萱说。

肖娟本来是教数学的教师,因为机遇巧合,学校需要科学教育的教师,于是她便把科学教育这副担子挑了起来。据了解,学校从年轻教师中遴选了一批对科学感兴趣、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教师作为种子选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强化种子选手培养。这些教师先后参加了科学类课程的国培、省培等培训,同时请了少儿教育研究院的老师到学校给年轻老师授课。

学校邀请专家团队量身打造学校科学课程,配套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在3—5年级开设科学课堂:每个年级包含4个主题,每个主题8个课时。

科学教育的场地如何解决?学校建设了一间环境优美、设备先进的科学探究室,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平台。

如何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推动科学教育?学校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开展各种科学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业示范区、科技园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践的过程。学校经常与吉安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馆、万安县科学技术协会合作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与校外科技公司联合开展“科素课堂”进校园活动。

航天运动会主要以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为载体和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红色科技研学活动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和探究式体验等形式,让实践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深入理解和应用。此外,学校每年还要举办元旦科技文艺汇演、开展校园科技展和校园科技绘画展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近年来,学校办学绩效综合考核、教育教学质量连续6年位列全县第一方阵,被评为首批江西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徐光明 通讯员 王锋旗 曾宪瑛)

作者:徐光明 王锋旗 曾宪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