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一位闪送骑手李师傅的遭遇,让人看了直呼“离谱”。他接了一单送华为平板电脑的活儿,跑腿费才23块钱,结果因为外包装膜破损,被华为体验店索赔一万五!虽然最后协商降到3000块,但这笔“天价包装费”还是让李师傅欲哭无泪。送一单挣23,赔3000,这买卖亏得连裤衩都不剩了。
事情是这样的:1月16号,李师傅接了个单子,帮一家华为体验店送一台平板电脑到另一家店。他小心翼翼地把平板放进外卖箱,一路平安送到目的地。结果,收货方发现外包装膜有点破损,立马不干了,要求李师傅赔一万五!李师傅懵了:平板没摔没碰,只是包装膜破了,至于这么狠吗?
更让人无语的是,华为体验店的态度非常强硬,直接找平台冻结了李师傅的账户。虽然最后经过协商,赔偿金额从一万五降到三千,但对李师傅来说,这依然是一笔“巨款”。毕竟,他送一单才挣23块,3000块得送130多单才能赚回来。这哪是送外卖,简直是送“命”啊!



那么问题来了:包装膜破损,真的值一万五吗?从法律角度来说,这得看具体情况。根据《民法典》,如果骑手在配送过程中因过失导致货物损坏,确实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但问题是,包装膜破损并不等于产品损坏。平板电脑本身完好无损,功能也没问题,只是因为外包装膜有点破损,就要赔一万五,这显然不合理。
再说,华为体验店的索赔依据是什么?是包装膜的成本价,还是平板的售价?如果是前者,那包装膜的成本显然不值一万五;如果是后者,那更说不通了,毕竟平板没坏,凭什么按售价赔?这种“狮子大开口”的索赔方式,难免让人怀疑是在“碰瓷”。
当然,李师傅也不是完全没有责任。作为骑手,他有义务确保货物在配送过程中完好无损。但问题是,平台和商家有没有为骑手提供足够的保障?比如,配送高价值物品时,是否要求商家提供额外的包装保护?是否为骑手购买了相应的保险?如果没有,那出了事全让骑手背锅,显然不公平。



这起事件暴露了外卖行业的一个普遍问题:骑手的权益保障严重不足。他们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挣着微薄的跑腿费,却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平台和商家往往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让骑手独自面对“天价赔偿”。这种不对等的责任分配,显然不合理。
所以,这事儿不能光怪李师傅不小心,也不能全怪华为体验店“抠门”。问题的根源在于,外卖行业的规则设计存在缺陷。平台作为中间方,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为高价值订单提供保险,或者制定更合理的赔偿标准。而不是一出事就让骑手“背锅”,甚至冻结账户,逼他们掏钱。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如果你是骑手,接单时一定要看清楚物品的价值和风险,尤其是高价值订单,最好要求商家提供额外包装,或者直接拒单。如果你是商家,也别动不动就“狮子大开口”,合理索赔才是正道。毕竟,大家都是打工人,何必互相为难呢?
总之,李师傅的遭遇不是个例,而是外卖行业的一个缩影。希望平台、商家和骑手能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更公平、更合理的责任分配机制。否则,今天赔3000,明天可能就赔3万,这外卖还怎么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