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科幻元素在音乐中的创新演绎

科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其影响力早已突破文学的界限。科幻与音乐的结合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歌剧,代表作品有意大利剧作家卡洛·哥尔多尼(Carlo Goldoni)的《月之世界*》①(Il mondo della luna, 1750)和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的《从地球到月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1865)。20世纪60年代,太空摇滚(Space Rock)的兴起让科幻与流行音乐的交融愈发显现,诞生了大卫·鲍伊(David Bowie)的《太空怪人》(Space Oddity,1969)等经典作品[1]。在此之后,德国的合成器乐队“发电站”(Kraftwerk)等艺术家进一步推动了科幻主题在音乐中的运用,使其成为电子音乐氛围的主导元素。

而音乐与视觉元素的融合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音乐短片[2]。发展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MTV电视台的创立使音乐视频(Music Video,以下简称MV)通过电视媒介迅速流行,成为音乐推广的重要方式。国际唱片业协会2023年的年度报告显示日本在全球音乐市场位居第二[3],高质量MV对日本音乐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为包括科幻题材在内的多元化MV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以科幻动漫为主的流行文化产品的成功出海让日本逐渐被视为科幻文化的重要输出国[4]。并且,日本科幻与其他文化领域的交互融合形成了丰富的“科幻+”模式,科幻叙事广泛存在于多种媒体中[5]。目前针对日本科幻领域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文学、影视作品和游戏方面,本文尝试聚焦日本的科幻MV,探讨科幻元素在音乐领域的融合。

但是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科幻MV”这一类别,科幻元素在MV中仅是一种风格的呈现。为尽可能全面地覆盖相关MV作品,本文以主要的科幻题材为关键词(包括宇宙、机器人、人工智能、外星生命和超人类主义等),在日本最常用的音乐和视频网站,如“ロッキング・オン”(https://rockinon.com/)、“ラグウェブサイト”(https://www.ragnet.co.jp/)、“dミュージック”(https://dmusic.docomo.ne.jp/)以及“ニコニコ”(https://www.nicovideo.jp/)进行了检索。最终筛选出33支MV作为分析对象,所选作品均在内容和视觉表现上呈现出明确的科幻元素。

通过对这些MV中的科幻内容进行系统的分类和分析,本文提炼出日本流行音乐MV中科幻元素的核心特征,并基于此深入探讨这些科幻元素在日本流行音乐MV中的融入策略以及对观众感知与体验的影响,希冀为进一步的科幻MV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日本科幻MV30年发展概述

基于检索结果,本文统计了日本近30年的科幻MV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日本近30年科幻MV概况


可以发现,在过去30年里,日本的科幻MV大多以太空漫游为主题,这反映出创作者们对太空和宇宙探索这类科幻主题的长期关注。而2012年至2017年期间又显示了一个新的趋势,即机器人主题,其他科幻主题则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零星出现。根据2010年至2020年间日本机器人产业的统计数据,2014年至2018年期间,日本机器人产业经历了一段显著而稳定的增长期[6]。这从侧面反映出,经济产业的动态不仅反映了社会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可能对文艺创作的方向产生一定影响,文艺作品中的主题倾向与时代背景和经济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从呈现方式来看,真人结合特效的表现方式占据主流。特效技术被用于描绘科幻世界的奇观,结合真人的演绎,共同打造出一种既真实又梦幻的质感。例如,日本乐队“穷鼠猫噬”(Kyuso Nekokami)的《银河系*》(Galaxy,2015)讲述了一个科幻故事:外星人绑架乐队主唱,占据其身体回到地球,在乐队演出过程中学会了吉他,真相被揭开后两人又换回了身体。最后一个镜头里外星人在宇宙飞船上弹奏学会的乐曲,体现出创作者对人类与外星文明之间存在潜在交流的浪漫想象。真人与特效相结合的科幻MV创作,注重向观众展现人类在奇幻背景下的感受和体验,强调人类与未来或未知世界之间的联系。

此外,动画形式的MV占比20%显示了动画在科幻MV创作中的地位,而日本发达的动画产业是其背后重要支撑。日本网络歌手“废品机器人*”(Junk Robot)的《因为我还活着*》(『生きているから』,2017)尽管在歌词中表达了一种面对绝望和失望时的挣扎与矛盾,但是动画MV讲述了因未执行猎杀任务而遭到其他机器人孤立的编号BT-3猎鼠机器人与报恩的老鼠建立起了深厚友谊,最终成为彼此依靠的感人故事。该MV借助动画形式打破传统拍摄手法的限制,在抽象创意表达和叙事上展现出更大的自由。

本文在参照表1中科幻MV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依据科幻元素在日本科幻MV中的融入策略进行分类,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第一,以科幻内容作为MV的主要叙事设定,构建歌手专属的科幻IP;第二,利用科幻题材来表达歌曲本身的内涵与诉求,使得音乐与科幻表达相得益彰;第三,将科幻元素作为一种视觉亮点,为MV增添一抹未来感与科技色彩。

在分析时,本文主要关注MV中科幻内容的融入策略,以及其对观众情感和思想的触动,同时考虑MV在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力,包括其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效果、观众的反馈和讨论度等。基于此,可以进一步看到日本科幻MV创作中的多样性题材和表现手法,更全面地理解科幻元素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如何影响和启发观众的思考。

科幻脉动:未来感驱动下的MV创作

科幻元素在音乐中的融入已有一段历史,随着技术和创作手法的发展,如今通过叙事主题、视觉设计和歌词内容等方面的结合,以未来感为创作核心的科幻MV逐渐崭露头角,代表人物有日本女子组合“XG”(Xtraordinary Girls)。该团2023年发布的

NEW DNA
② 销量超10万张,获得日本唱片协会的金唱片称号 [7 ] 。这张专辑的核心概念是“不受常识与框架局限的‘新种族’” [ 8] ,XG也被塑造为富有未来感和力量感的“赛博歌姬”形象。

专辑的引言《脐带*》(HESONOO)奠定了整个专辑的叙事主题,唤起了强烈的未来感与超现实的联想。“脐带”代表着成员们之间的纽带,也象征着新生。官方概念视频将这一幕具象化:一颗神秘的蛋在孵化过程中逐步显影出七位成员,代表她们从未知中诞生,准备开启新旅程。结尾处传来一段融入了科幻音效的背景音,电子程序开始启动:

“Welcome(欢迎)

Orbital phase initiated (轨道相位已启动)

Accessing the mainframe(正在访问主机)

Seven life-forms detected (检测到七种生命形式)

Accessing(正在访问)

Hibernation deactivated (休眠状态解除)

Landing sequence initiated” (着陆次序启动)


图1:未知生命的“诞生”(图片来源:《脐带*》概念视频)

在过往作品中,XG凭借多层次的色彩搭配和前卫的妆造设计,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掀起了Y2K风格的广泛关注和模仿热潮。本张专辑的《女孩帮*》(GRL GVNG)在视觉上将核心概念——“新种族歌者”具象化,呈现了赛博歌姬的多种可能。MV中出现了众多日本科幻动漫经典镜头,包括《攻壳机动队》(『攻殻機動隊』,1995)中的女性战士草薙素子脑机接口的场景、《新世纪福音战士》(『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1995)中的绫波丽展开光之翼的瞬间,以及《阿基拉》(『アキラ』,1988)中的金田正太郎侧身刹车的画面。通过放慢镜头,会发现MV中真人表演与以真人为原型的机器人形象和漫画形象的交替呈现、虚实融合,展现了层次丰富的科幻美学。另一作品

TGIF
③ 的MV以未来都市和宇宙为背景,成员们鲜艳夸张的妆容和造型与金属质感的太空场景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未来世界新人类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歌词中也突出了一种打破常规、超越传统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她们作为“新种族”的不屈精神。


图2:脑机接口赛博格(图片来源:《女孩帮*》概念图)

NEW DNA
的MV中,XG以充满未来感的视觉设计为基调,通过歌词构建出一个虚拟世界,展现出超越传统框架的女性力量。作为专辑的开篇歌曲,《X基因 * 》( X-GENE )在歌词中提到XG是拥有“X基因”的“新种族”,与专辑概念中对成员身份的界定遥相呼应,传递出作为新族群无所畏惧闯荡未来世界的态度。《木偶秀 * 》( PUPPET SHOW )的歌词中构建了一个幻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女性成为世界的主宰,不再受限于传统的社会角色和期望。其MV也呼应歌词,呈现了一个由女性主导的星球。通过这些作品,XG展现了一个挑战传统性别角色的未来世界。

围绕XG的MV,粉丝群体热衷于讨论妆容、造型等美学元素的同时,还积极尝试解读MV中的故事线索。尽管目前官方发布的信息显示不同MV之间的故事线尚未展现出明确的联系,但这种非线性的叙事风格反而激发了观众对故事深层含义的探索欲。随着未来更多官方内容的披露,XG的科幻世界全貌或将逐步清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科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既是技术发展的前瞻性思考,也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积极探索态度的体现。这种强调突破边界、探索未知的进取精神,与XG所希望表现的“Girl Power”(女性力量)形象相契合。通过运用科幻元素,XG展现了一种勇敢无畏,充满活力的高能量女性形象,激励观众不被社会偏见所束缚,勇敢追求实现自我。

依托于充满未来感的概念打造、视觉设计和词曲创作,XG将科幻元素如脉动般融入音乐,突显了她们在音乐领域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形成了以科幻为中心的独特表达方式。

科幻共鸣:虚构视域下的思辨

在深入探讨科幻题材的过程中,一类科幻MV通过巧妙隐喻现实社会问题,不仅引导观众以更加客观的视角思考当前的困境与矛盾,也拓宽了音乐的叙事空间,加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

1995年,吉卜力工作室为日本流行音乐组合“恰克与飞鸟”(CHAGE and ASKA)制作科幻主题的动画MV《奋力前行*》(On Your Mark)。在MV中,观众被带入了一个因核辐射荒废的未来世界,人类被迫生活在地下。两名特工在捣毁地下邪教组织时发现了长着翅膀的少女,MV通过蒙太奇闪回的手法描绘了他们的两次营救过程。在成功救出少女后,三人驾车离开地下城市,驶向荒废的地上世界,少女展开双翼,迎接自由。紧张刺激的营救过程不仅强化了故事的张力,也深刻体现了希望与坚持的主题。

宫崎骏在采访中解释说,在这个MV世界里,辐射和疾病逐渐侵蚀一切,资源枯竭,人类变得一无所有,这时“毒品、职业体育和宗教”泛滥成灾,成为了人们逃避现实、麻痹心灵的精神寄托。他提到,MV中被拯救的天使少女象征着希望,她的存在向观众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只要不让处境阻碍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成为自己的希望。”[9]

日本摇滚乐队“肩负使命的人”(MAN WITH A MISSION)在2018年发布的MV《2045》将背景设定在2045年,讲述了人工智能超越技术奇点后,人类在AI的操控下失去了情感。通过观看乐队的现场表演,人类重新找回了情感。MV中,被AI操控的人类随着节奏极力挣脱束缚,与音乐现场的激情宣泄形成鲜明对比。观众不仅见证了音乐的力量,也产生了对人工智能的潜在影响的思考:如果AI掌控了人类,人类又将如何保持自我?

通过虚构的世界观和情境来探讨环境危机、救赎、自我实现及身份认同等深层次问题,此类科幻MV不仅带来了音乐享受,还激发了观众对自身处境和人类未来的反思。

科幻向往:未来感MV的创意融合

除了以科幻IP为中心的表达和借助科幻叙事来引发思考的作品外,许多科幻MV中的科幻元素主要作为视觉亮点存在。这些MV借助高科技的视觉特效、未来感的场景设计以及前卫的服装和道具,构建出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这类科幻元素的融入方式虽不深入探讨科幻主题,却有效增强了MV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日本摇滚乐队“色情涂鸦”(Porno Graffitti)在1999年发布的《阿波罗》(『アポロ』)MV中,乐队成员身穿宇航服置身于外星石室中,营造出一种古老与未来交织的神秘感。MV不仅展现了太空漫游这一主题,还反映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精神。同样发布于1999年,“彩虹乐队”(L'Arc〜en〜Ciel)的《新宇宙*》(NEO UNIVERSE)MV以25世纪的未来酒吧为背景,乐队成员通过3D投影技术在酒吧内演出,机器人酒保和服务员穿梭其间。通过现实和虚拟的交织,呈现了一个充满科技幻想的未来世界。

在日本女子组合“电音香水”(Perfume)的成名作《多旋律》(『ポリリズム』,2007)的MV中,成员们身处星际,随着旋转与地球融合成一颗苹果,随后苹果核发芽成藤蔓,延伸成DNA链,再次孕育地球。这一系列科幻场景展现了地球作为循环再生有机体的寓意,增强了歌曲作为环保主题曲的传播效果。此外,该组合的《磁悬浮列车女孩》(『リニアモーターガール』,2005)、《电动世界*》(『エレクトロ・ワールド』,2006)和《生命之春*》(Spring of Life,2012)的MV,通过运用宇宙飞船、太空探险、虚拟电子世界和机器人等科幻元素来展现未来科技感。

此类MV中的科幻元素往往侧重于美学表达,而未深入叙事或思辨层面。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科幻元素的运用反映了人类对技术的向往,展现了一种努力拥抱未知的技术乌托邦主义。这样的创作手法不仅增强了MV的吸引力,还巧妙地满足了观众的视觉期待。这些科幻场景为“宇宙”“太空”或“机器人”等词汇赋予了生动的画面感,丰富了音乐的视觉表达,同时激发了听众的想象力,使他们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也沉浸在对未来世界的奇妙幻想中。

结语

从整体上看,日本科幻MV与相关产业紧密相连,这反映了其对社会科技动态的敏感性,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MV内容的多样化和创新。在创作手法上,特效和动画的广泛应用使科幻MV能够突破现实拍摄的限制,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尤其是动画科幻MV,凭借其对于虚拟世界和复杂场景的高效展现,使创作者拥有极大的创作自由。

在科幻元素的融入方式上,日本科幻MV展现出多元的特点。首先,科幻成为歌手形象设计的核心,通过塑造专属的科幻IP,歌手的艺术风格和辨识度得到强化。其次,科幻题材被用作表达歌曲主题的载体,借助未来世界的设定,歌曲的内涵与反思诉求得以更深刻地传递。此外,科幻元素作为视觉亮点被运用,通过引入如宇宙飞船、机器人等标志性的未来元素,作品的视觉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比其他科幻影视形式,科幻MV通过简短的篇幅,更迅速且直观地展现科幻概念,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一个“在场的未来”。这个未来感的呈现不仅立足于当下,还为观众延伸出一个更远的想象空间。随着科幻和音乐融合的不断深化,可以预见未来日本科幻MV将会超越宇宙漫游这一传统主流主题,探索更加多元的表现领域和融合策略,从而带来更丰富的视听体验。

作者简介

陈能颖,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日本科幻和大众文化。

江晖,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技人文。

注释:

① 由于一些歌曲和歌手名尚无普遍流行的中文名称,文中带星号(*)的中译名为作者翻译。

② 该专辑名称目前尚无普遍流行的中译名,“DNA”的中文意思是“脱氧核糖核酸”,相比之下,直接使用“DNA”更简洁明了。

③ TGIF是“Thank God,I am fly”(感谢上帝,我多么迷人)的缩写。目前尚无普遍流行中译文,且翻译成中文略显冗长,因此保留了原歌名。

参考文献:

[1] MAY A.The Science of Sci-Fi Music[M].Springer,2020:113.

[2] History.com Staff.The Music Video, Before Music Television[EB/OL].(2023-06-01)[2024-08-26].https://www.history.com/news/the-music-video-before-music-television.

[3]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honographic Industry.IFPI Global Music Report: Global Recorded Music Revenues Grew 10.2% in 2023[EB/OL].(2024-03-21)[2024-08-07].https://www.ifpi.org/ifpi-global-music-report-global-recorded-music-revenues-grew-10-2-in-2023/.

[4] WHITE B.Speculative Communities: Discourse and the World of Cold War Japanese Science Fiction[D].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2021:166.

[5] CHRIs G.J.From science fictional Japan to Japanese science fiction[J].IIAS Newsletter,2008,47:14-15.

[6] 日本ロボット工業会.ロボット産業需給動向調査[EB/OL].[2024-08-09].https://www.jara.jp/data/dl/IR_yeartable.pdf.

[7] 日本レコード協会.ゴールドディスク認定[EB/OL].(2023-10)[2024-08-13].https://www.riaj.or.jp/f/data/cert/gd.html.

[8] XG Official Site.Details of the “G” version of XG's 1st mini album‘NEW DNA' unveiled![EB/OL].(2023-08-22)[2024-08-05].https://xgalx.com/zh-CHS/xg/news/detail.php?id=1110569.

[9] Wave Motion Cannon.On your mark–an interview with Hayao Miyazaki(ANIMAGE, 09/1995)[EB/OL].(2017-01-11)[2024-07-15].https://wavemotioncannon.com/2017/01/17/on-your-mark-an-interview-with-hayao-miyazaki-animage-091995/.

拟刊发于《世界科幻动态》2024年第2期,以最终印刷稿为准。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欢迎分享转发,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世界科幻动态》稿信息





排版:沈 丹

编辑:林雪琪

审定:李红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