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个承载着无数中国人乡愁与团圆期盼的节日,总伴随着热闹与欢腾。
2025年的春节即将成为过去式了,其实不少人在初五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离乡,回到城市里去当“牛马”了。
那大家对于2025年的春节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小编和亲朋好友,以及同事们说起这个话题,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说,今年堵车太严重了,到处都在堵车。不光是回来的高速公路上一睹几个小时,往日几个小时的车程,堵上一天才能到家,而在春节期间,就连出门去拜年,也同样是到处堵车。
我家就是在路边,一百多米的地方就是一条乡道,今年我就没出去拜年,春节那几天天天在房顶看堵车,最夸张的是初一哪天,从早上一直堵到中午,根本看不到头,好些人说堵车都有近十公里了。
估计不少人也对此深有感触,今年的春节,农村的堵车现象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在印象里,农村的道路虽然不是很宽敞,但是车流稀疏,如今却被车水马龙所取代,这一变化背后,有着诸多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春节堵车的重要推力。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大力扶持,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农村的产业逐渐多元化。
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在外面通过自己的努力,腰包鼓起来了。还有不少选择回乡创业的人,有的投身特色农业,种植有机蔬菜、水果,打造生态农场;有的利用电商平台,将家乡的土特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这些努力不仅让农民的钱包鼓了起来,也让汽车走进了寻常农家。据统计,近年来农村地区的汽车保有量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当前在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私家车了,好些家庭还有几辆车。
而在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时刻,外出的游子开着私家车返乡,加上走亲访友频繁,车辆数量急剧增加,堵车也就不可避免。
其次,道路交通建设滞后于车辆增长速度,也是造成堵车的一大因素。
尽管农村的道路建设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成就,许多村庄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基本上都已经首先了水泥路硬化,极大方便了大家的出行。
但这些道路大多狭窄,一般只有两车道,有些农村的村道,就是3.5米宽的单车道,就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而且,农村道路规划缺乏前瞻性,没有考虑到未来车辆的爆发式增长,导致道路设计不合理。一些弯道多、路口多的路段,在春节期间车辆交汇时,极易引发拥堵。
此外,农村道路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缺少交通信号灯、标识牌和停车场等,使得交通秩序难以有效管理,进一步加剧了堵车状况。像我家门前有条路容易堵车,就是因为这里是三岔路口,三个方向汇聚在一起了,就容易导致堵车。
另外,就是春节期间农村特殊的出行模式,也让堵车问题雪上加霜。在城市,交通出行有较为明显的早晚高峰规律,而农村春节期间,出行时间相对集中。
走亲访友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大家往往选择在上午9点到11点、下午2点到4点这两个时间段出行,导致道路上车辆过于密集。
而且,农村的婚丧嫁娶等喜事也多集中在春节期间举办,迎亲车队、送葬队伍占用道路,更是让本就拥堵的交通陷入瘫痪。
最后,就是农村居民交通规则意识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堵车现象。
在一些农村地区,部分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变道、加塞,甚至在道路上随意停车。遇到堵车时,不是有序等待,而是见缝插针,试图寻找捷径,结果导致道路更加混乱。
特别是不少当地的村民,开车是真的不遵守交通规则,他就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是本地的,外地车辆就该让着自己,所以开车很不讲道理,也比较的“蛮狠不讲理”,从而容易导致堵车。
此外,一些村民在道路两旁摆摊设点,占用非机动车道和部分机动车道,使得道路通行能力进一步降低。
农村春节堵车,看似是一个交通问题,实则反映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建设的投入,拓宽道路、完善交通设施,优化道路规划;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规则意识,营造文明出行的良好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能拥有畅通的交通,让春节的团圆之路更加顺畅。
至于有人说,当前农村的道路3.5米明显不够宽了,需要扩宽才行。实际上这个也不太现实,投入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小编就看到不少农村,就是在一些比较宽的地方,增加了道路,这样方便会车,这种做法也是不错的,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