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一个人,三十年如一日,为建核潜艇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只为一个目标而奋斗。

而这个目标,对于普通人来说确是遥不可及,但对于他来说,却是毕生的追求,更是做到了三十年不见父母,捐款2000万奖金只为国家造就人才...





为国奉献,隐姓埋名

1958年,一个特殊的工程在中国悄然展开,而这个工程的名字叫做“核潜艇工程”,正是当时国家最高机密。

34岁的黄旭华,就是参与这个工程的29位科研人员之一,接到秘密调令的那一刻,黄旭华心里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为了保守这个机密,他必须隐姓埋名与外界断绝联系,从1958年到1988年,整整30年黄旭华没能回家,甚至连与父母的联系,也只能通过一个神秘的信箱。

有人问黄旭华,你就这样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国家就不觉得遗憾吗?黄旭华却始终表示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他这一生,都属于祖国,无怨无悔。



这句话,道出了黄旭华的初心,他之所以甘愿隐姓埋名,就是为了打破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一句话。

那是在1958年,赫鲁晓夫曾经说过中国要研制核潜艇,简直是异想天开!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黄旭华的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中国拥有自己的核潜艇,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挺直腰杆!

30年,10950天,262800个小时,这是黄旭华隐姓埋名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也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煎熬,但他从未后悔过。



因为他知道,自己肩负的,是国家的重托,民族的希望,尤其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够抛下个人得失,全身心投入到国家建设中,这种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可这条科研之路并没有黄旭华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而是一个困难接着一个困难蜂拥而至....





攻关克难,建设核潜艇

据了解,当黄旭华接到建设核潜艇的任务时,他面对的是一片空白,那时候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科研条件简陋,连核潜艇长啥样都没人见过,更别提建造了。

但黄旭华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摸索,那时候没有计算机,他们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一个数一个数地算,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群科研人员,就靠着这些简陋的工具,硬是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这种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但仅有精神还不够,建造核潜艇,还需要过硬的技术,黄旭华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总是提出一个个尖锐的问题,引领团队攻克难关。



比如核潜艇的核心部件之一,就是反应堆,但当时中国在这方面完全是空白,黄旭华没有退缩,而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不能把陆地上的反应堆,直接装到潜艇上?

这个设想一开始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黄旭华没有放弃,他坚持认为,再尖端的技术,说到底也是常规技术的高级组合,只要肯钻研,没有攻不下的堡垒。



于是,黄旭华和团队开始了一场“种菜”实验,他们把反应堆装在潜艇模型里,在陆地上反复试验,一点点积累经验,最终攻克了这个难题。

就这样,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黄旭华和他的团队,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在1970年,建成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当那艘名为“长征一号”的核潜艇,缓缓驶入大海的时候,中国也跻身于世界核潜艇俱乐部,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这一刻黄旭华和他的团队无疑是最兴奋的,但他们没有止步,而是继续前行,60岁的黄旭华亲自参与核潜艇的深潜试验,成为世界上首位参与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



回顾黄老的一生是我们的骄傲,但如果说隐姓埋名30年是黄旭华对国家的无私奉献,那将2000万奖金全部捐出,则是他对后辈的谆谆教诲。

这2000万是黄旭华多年来获得的各种奖项的奖金,可以说是他的心血结晶,但他却毫不犹豫地将这些钱,全部捐献给了国家的科研、教育和科普事业。



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直接捐给了高校,比如,他先后给上海交通大学、桂林中学等学校捐款,或是设立奖学金,用于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除了教育,黄旭华还十分重视科普工作,2021年8月他专门向中国科协捐款100万元,成立了“武汉科普发展公益基金”。



在捐款仪式上,黄旭华说了一番话,让在场的人都很感动,他表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普及,则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基础工程,只有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国家的科技事业,才能真正蓬勃发展。



这番话道出了黄旭华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在他看来科普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大众能够理解、接受的知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这正是科普工作的意义所在。

而我国的核潜艇事业,在黄旭华的鼓励下正在大步向前,新一代核潜艇,不断刷新着纪录,向着更深、更远的海域进发。



但2月6日的时候,有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这位国家英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因为疾病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9岁!

黄老,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病痛!



参考信源:

他是国家英雄,为建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称此生无怨无悔---北晚在线---2019-01-18

赞!黄旭华院士捐款100万元助力科普----新华网---2021-08-03

他为研制核潜艇“神秘消失”!30年后母亲从杂志上看到消息,泪流满面--上观新闻--2023-03-12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逝世 享年99岁---2025-02-07--红星新闻

黄旭华,捐出1100万!--新京报---2021-10-29

黄旭华院士:我要做年轻科研人员的啦啦队---2021-09-1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