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滕代远同志,大家可能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他的名字总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他具体做过什么事,却很少有人清楚。
实际上,他的故事并不简单。
他曾与彭老总平起平坐,职位也仅比毛主席低一级。
但让人疑惑的是,这样重要的人,为何没有在十大元帅,或是十大大将中排上名呢?
举足轻重的地位
滕代远出生在湖南麻阳县的一个苗族家庭中,生活十分贫寒。从小备受压迫的他,不堪旧社会的黑暗,一直渴望着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十七岁那年,他不顾家人反对,只身来到了城里求学。
后来,他靠着一边打工,一边勤学苦读,考上了当地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在读书期间,因为受到我党进步人士的影响,他开始投身爱国主义运动。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他成为了学生群体中的领军人物。
当时一直追随他的,还有我国未来的开国大将粟裕同志。两人在日益相处中,成为了一对志同道合的革命挚友。
但好景不长,在大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的不断施压下,学校被逼无奈,开除了这些进步学生。滕代远也因此离开了学校。
1926年,在组织的安排下,他前往平江担任县委书记,开始领导当地的农民进行武装运动。
在他的号召下,平江一带的革命风潮愈演愈烈,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始闹革命。
随着他的工作成果越来越多,中央也开始慢慢关注这个有为青年。
不久后,他便被派到了湖南省委担任常委以及湘赣特委书记。
当时毛主席前往农村调查农民生活状况时,就是滕代远亲自陪着主席走遍了6个市县。由此,主席才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大革命失败后,他被任命为湘鄂赣边特委书记,奉命秘密进入平江县城,领导起义活动。
当时驻守平江的,正是彭老总的湘军独立第五师一团团长。
在彭老总的指挥以及滕代远的号召下,轰轰烈烈的“平江起义”便爆发了。
不久后,红五军正式成立,彭老总担任军长,滕代远则担任党代表。
后来彭老总晚年时回忆起此事时还提到,滕代远同志是平江起义的领导者之一。特别是政治工作,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也正是经历了此次行动,滕代远便开启了艰险又辛苦的战斗生涯。
曲折的从军之路
后来,由于敌人开始对平江进行大规模进攻行动。彭老总与滕代远经过商量后,便带着部队向井冈山转移。
两军会师后,便正式成立了红四军。彭老总担任副军长,而他则担任副党代表。
就这样,他便成为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毛、朱、陈、彭、滕五大创始人之一。
1929年,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围攻行动。
为了避开敌人的锋芒,毛主席决定由彭、滕二人率领30团继续坚守井冈山,而他与朱老总则率部向赣南进攻,来一招“围魏救赵”。
然而,由于敌人不断向山上增派兵力,我军还是因为寡不敌众,暂时放弃了井冈山,开始寻找红四军主力。
经过一路奋战后,整支部队最后只剩下300多人。由于干部稀缺,滕代远都开始担任前线指挥员角色,开始亲自带兵冲锋。
为了补充兵力,他带人打下了于都县城,成功缴获了一批弹药和银元。但不幸的是,他也因为在战斗中受伤过重,不能再进行下一步行动了。
彭老总只好将他暂时安置在老乡家中休养,而他自己则带兵继续向赣南进军。
彭老总离开后,敌人仍不甘心地多次派兵进攻于都。在这种情况下,滕代远则坚持在病床上部署作战计划,指挥战士们击退了敌人数次进攻。
不久后,彭老总从瑞金接收到了新的命令,又立即赶回来与滕代远会合。
之后,两人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了红三军团,彭老总任军长,而他担任政治委员。
原本当时中央是想让他们继续扩大部队,成立红三方面军的。但两人经过商量后认为,现在部队人少,干部匮乏,不必再虚张声势,搞一些空架子。
于是两人便一直保持着红三军团的番号,始终跟着毛主席的脚步走。
1930年,红一、三军团在湖南浏阳完成会师,并正式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朱老总任总司令,彭老总任副司令,毛主席任总政委,滕代远任副总政委。
在这个时期,滕代远的职位只比毛主席低一级,并且他与彭老总也是平起平坐的。
他们也在朝夕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然而,没过多久,他们便迎来了第一次分离。
一生不慕名利
在长征前夕,按照中央的指示,滕代远被派到苏联列宁学院进行学习。
留学的生活非常辛苦,人生地不熟的他要一边学习新语言,要一边勤工俭学。即便如此,他依旧非常刻苦努力。
在学习的同时,他也始终关注着国内的动向。当他听说部队经历了惨烈的湘江战役后,难受得一天一夜没合眼。
后来听说毛主席带着部队进行了四渡赤水,突破了数十万敌军的围攻后,他又备受鼓舞。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他毅然回到国内,开始参加抗日。
他刚一来到延安,毛主席便要任命他为中央军委总参谋长。然而,滕代远却认为自己没参加过长征,不足以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
毛主席想了想便说,那就不加“总”字,让他协助自己一起管八路军、新四军。
在主席的再三请求下,他终于同意了这个请求。
虽然主席嘴上这么说,但实际上他是完全放手让他去干。滕代远也能感觉到,毛主席这是在有意栽培自己。面对主席的信赖,他心中备受感动。
1942年,八路军前指参谋长左权不幸牺牲。众人悲痛之余,又开始烦恼再派谁去与彭老总搭档。
经过慎重考虑后,众人决定还是由滕代远过去。就这样,两位老战友再次合作,开始在华北抗战前线并肩奋战。
1945年,滕代远在中共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当时在开国十大将中,与他一样级别的,也只有资历深厚的张云逸大将。
可见,他在军中的地位是多么地举足轻重。
但可惜的是,建国以后,滕代远临危受命,离开了奋斗一生的军事工作,转而投入到了铁道事业中。
在他的努力下,我国落后的铁路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也是在这个时候,他错过了授衔仪式。
当时很多人对他感到惋惜,但滕代远却非常豁达地说,没有授衔的人多了,毛主席、周总理,还有千千万万牺牲的将士……
在他心中,这些虚名与功绩从来都是不值一提的,能让他看重的,只有党和人民。
1974年,这位勤勤恳恳,为国奉献一生的将领终于走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
弥留之际,他说不出话,只能费力地用笔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字——“服务”。
滕代远同志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他艰苦朴素,永远奋斗的精神却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