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假期,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火热上映,网络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该片票房突破10亿元,名列春节档票房榜第三位。借着电影的东风,“西岐”所在地宝鸡通过全国性精准宣传、沉浸式观影联动、全链条文旅消费激活,不仅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共振让“西岐”成为春节档的文化热词,更将三千年的历史积淀与新时代的文旅创新深度融合,让“西岐”古城以崭新姿态跃居全国文旅市场“顶流”。



面向全国的“西岐之约”

1月29日大年初一,西安熙地港奥斯卡影城,一抹来自宝鸡的“文旅红”惊艳亮相。在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海报前,宝鸡文旅系统工作人员穿着印有“看中国 来宝鸡”字样的红马甲,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宝鸡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和特色美食。“原来,电影中的‘西岐’就是现实中的宝鸡,那一定要去宝鸡转转看看啦。”在活动现场,几位来自南昌的游客收到大礼包后,当即决定调整行程,专门腾出一天时间到宝鸡旅游。

不只在西安,春节假期,我市组织共200余人的21支宣传推广小分队,分赴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成都、郑州、深圳、洛阳、天水等21座城市的151家影院,开展主题为“看封神电影 游西岐宝鸡”的文旅宣传推广行动,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发放总价值超300亿元的1000万份宝鸡文旅惠民大礼包,邀请大家“看中国,来宝鸡”,观周风秦韵、寻文明根脉、赏青铜吉金、游秦岭山水、品最中国美食。


工作人员赴上海宣传推介宝鸡文旅(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宝鸡是影片中“西岐”所在地,三千年前,武王伐纣的史诗从这里开篇,三千年后,这片土地上的周礼文化、青铜吉金、秦岭山水依然鲜活。开展“看封神电影 游西岐宝鸡”文旅宣传推广行动,旨在讲好宝鸡故事、中国故事,以文旅商体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宝鸡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穿越古今的“视听盛宴”

作为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核心叙事空间,那座“民安物阜”的西岐城,正是如今宝鸡岐山、扶风交界的周原遗址。影片中,宏伟的宫殿、高大的城墙以及姬发率西岐军民抵御商军的情节,与宝鸡周原遗址发现的宫殿遗址、城墙遗址及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记载的周人创业史形成跨时空呼应,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穿越古今的“视听盛宴”。

在北京一家影院,带两个孩子来看电影的王蕊说:“孩子看完后一直追问‘西岐在哪里’,我们计划暑假去宝鸡参加周文化研学营。”

与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一起走红的,还有片尾曲《乐土》。“凤鸣岐山,于高冈于彼朝阳;鱼潜渭水,于碧波于此春光……”《乐土》不仅在曲调上呈现出西府曲子婉转悠扬的特点,更在歌词上借鉴了《诗经》对周原的描写:肥沃的土壤、丰茂的水草、富饶的物产以及安居乐业的百姓,共同构成一幅岁月静好的生活画卷,也让银幕前的观众对影片中的西岐城产生了美好向往。更令观众欣喜的是,这样的西岐城是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并且依然生生不息地存在着。在西秦大地上,那高耸的岐山、那奔流的渭水、那斑驳的石碑、那森严的古楼,将观众对“西岐”的想象落地为可触可感的文旅胜景。

“‘西岐’就在我的家乡宝鸡,欢迎大家来宝鸡旅游,感受周文化的魅力。”在广州工作的宝鸡姑娘刘欣欣,跟朋友看完电影后骄傲地说。


工作人员赴山西运城宣传推介宝鸡文旅(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高潮迭起的“文旅热浪”

春节假期,我市策划推出了“周风秦韵·乙巳蛇年”新春活动,在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强势引流下,文旅市场亮点频出、高潮迭起。

在宝鸡南站,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迎宾仪式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工作人员身着周代服饰,向来宝游客介绍宝鸡文旅资源,宣传宝鸡文旅惠民政策。而在岐山站,剪纸、皮影等非遗展示结合臊子面、擀面皮等美食品鉴,让“逛岐山,觅封神”的游客还未出站就感受到古朴淳厚的文化味。

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摩肩接踵。何尊、逨盘、秦公镈等周代青铜瑰宝吸引大家驻足欣赏,感受中国青铜文明的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来自成都的游客邱章悦说:“我排了将近1个小时队才进来,但看到‘封神’讲述的那段历史具象地呈现在青铜器上时,我觉得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游客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参观 祝嘉摄

在岐山周原景区,转鼓表演、社火巡游、花灯展示、实景演出等活动让人目不暇接,主题为“游千年古庙 开新年鸿运”的文旅活动叠加封神IP,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也吸引了众多媒体竞相报道。2月1日,央视一套《晚间新闻》报道周原景区新春民俗活动,称其“带来别具一格的年味盛宴”。


岐山周原景区实景演出 胡红玲摄

这个春节,宝鸡以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为媒,将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活力完美交融,让“西岐”从古老神话跃升为热门话题。这场文旅盛宴,不仅让全国游客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宝鸡,更为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提供了鲜活样本。(宝鸡融媒记者 祝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