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牡丹区吴店镇举办的“丹乡新韵”移风易俗文艺巡演中,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小品《巧凑彩礼》等节目,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村民自觉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
牡丹区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处着力,持续强化宣传引导,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吹进牡丹区每个角落,奏响时代文明“最强音”。同时,牡丹区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全面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以推动机制健全、加强品牌建设、深化志愿服务、发扬榜样力量、培育文明乡风为工作重点,呈现出文明实践活动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冬季到来,有不少老年病会加重……”在牡丹区东城街道办事处,“小葵花”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吴永辉向居民讲解冬季常见疾病的预防要点。“小葵花”志愿服务项目是东城街道打造的“为老”服务品牌,重点开展健康知识宣讲、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并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等特色群体提供亲情陪伴、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营造出尊老敬老、孝老爱亲的良好社会风尚。
牡丹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巧玲介绍,围绕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韵”发展模式的文明实践品牌,牡丹区开展多项活动,打通了文明创建、文明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牡丹区充分发挥三级党组织作用,推动“中心、所、站”三级贯通、协调联动、良性运行,建立健全各项机制。深化资源整合共享机制。34名县级领导联系帮包18个镇街,22个区直联席部门单位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共同推动资源下沉和融合整合。设立专项经费,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进行重点项目评估和系统量化评定,采取“重点扶持、择优奖励、整体推进”的方式予以激励。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等常态化长效化一体化推进。
在机制保障下,牡丹区加强阵地建设,全面提升文明实践整合力、辐射力、凝聚力、影响力。牡丹区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构建“中心、所、站”三级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18个镇街、525个村居实现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同时,采取“融合共建”方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与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乡村民俗馆、美术馆、非遗工坊、红色教育基地、牡丹园等群众活动场所相融合,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了“涵养初心 红色教育”等18条镇级文明实践展示带、“盛世花开 牡丹有约”等2条区级文明实践展示带、2处文明实践综合体,构建起集中统筹、深度融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1+18+525+N”文明实践服务矩阵。牡丹区阵地建设经验《“三融合”筑牢文明实践“主阵地”》入选2024年菏泽市文明实践典型案例。
牡丹区将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相结合,采取“文明实践+N”综合模式,推动文明实践活动特色化、多元化、常态化。围绕“我们的节日”、“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两节四集四赛等,广泛开展孝老饺子宴、移风易俗文艺展演、曲艺宣讲、非遗小课堂、红色研学教育等聚人气、接地气、暖民心的文明实践活动,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牡丹区围绕全市首善之区建设,将先进典型选树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倡树工作有机结合,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探索打造模范会客厅。通过模范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形式,让知模范、敬模范、学模范成为常态,先进典型的“评、奖、树”活动有效促进了美德健康新生活方式的倡树工作,美德健康新生活培育了越来越多的模范榜样,形成了互促共赢的良性循环。
(来源:文明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