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5年,雍正帝驾崩,李卫知道自己的下场不会很好,于是哭晕在棺椁之前。
乾隆仿佛看明白了他的心思,既赏赐珍珠,又册封其功名,此时,被安抚的李卫还不知道自己的新主子有多么的“坑爹”,否则恐怕会哭死在灵堂里。
雍正活着的时候,李卫便相当于有了主心骨,无论他有多么大胆的想法,雍正都会无条件为他兜底。
李卫自然也知道雍正对自己的信任,所以他也勤勤恳恳,全心全意的为雍正工作,不管他对面站着的是多么位高权重的人物,只要触犯了法律,都会收到李卫的弹劾。
上至皇室宗亲下至地主恶霸,只要是行为不端品行不好的人,都逃不过李卫的制裁。
如果是地主恶霸还好他们没有强大的背景,但皇室宗亲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一个套着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卫打击的可不是一个皇室宗亲,牵连的可能就是数不清的贵族人物,即使皇权压头,他也丝毫不惧,因为背后有雍正在支持他。
如此刚正不阿的李卫,很难让人联想到他的官职是买来的。
李卫家境殷实,他自小就有科举当官的梦想,但奈何运气总是差些,于是他便拿出巨资为自己谋得了一个差事。
这个官职虽然得到的不光彩,但只要他踏实肯干,想必将来也不会有人揪着这点不放。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思,李卫的为官之途才这样“大胆”。
雍正是从九子夺嫡中厮杀过来的,他的心思高深莫测,就连在他身边陪伴多年的心腹,都不能完全摸清他的想法,但初入官场的李卫自带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他在官场上横冲直撞,因为背后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所以他干起事来也就没有后顾之忧,埋头苦干的李卫很快便被雍正发现。
历史上对雍正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一个勤恳有才干的人,他继位之后便想要发展自己的势力,那些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官员自然不会成为他重用的人。
而李卫这种“愣头青”则是很合雍正的心思,和雍正的谋略手段比起来李卫确实逊色许多,但皇帝身边就是需要这种看起来没有头脑但敢干的人才。
有雍正在背后撑腰,李卫的手脚迅速放开,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那些左右逢源,在暗中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人做出了制裁。
有不少官员还没有反应过来,最终就已经落到了李卫手中,他们想要用老办法,金钱换取平安,但这次明显是行不通了。
一时间朝堂中人人自危,但雍正却十分欢喜,他本以为李卫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没想到干起活儿来如此卖力,不管朝堂众人如何诋毁李卫,雍正对他都十分信任。
能得到雍正的信任,足以可见李卫的人品和实力,有多少帮雍正开国的大臣都因为皇帝的忌惮和疑心狼狈的死去,就算是活在世上的人,地位也大不如前,而李卫竟能得到他如此的支持和信任属实难得。
被李卫收拾过的朝臣,敢怒不敢言,毕竟他背后有皇帝的撑腰,但那些皇亲贵族就不一样了,他们见不得自己的利益被分割,于是李卫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分分钟都有人想要他的命。
雍正活着的时候,李卫就不用担心外界的明枪暗箭,一切上不了台面的手段都有雍正帮他解决,为官多年,李卫知道自己得罪了很多人,如果雍正去世,他的日子也定不会好过。
真到了雍正去世那天,说不悲痛那是假的,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是失去了一个皇帝,但对于李卫来说是失去了一个懂他的知己,也是失去了一个保护伞。
乾隆见到这位父亲身边的重臣时,他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几乎要哭晕过去,虽然乾隆不想和雍正留下来的老臣有太多牵扯,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做的。
他赏赐给李卫无数金银财宝和名誉赞赏,就是为了让世人看见他对这些老臣有多么重视,乾隆继位三年后,李卫因病去世。
他去世的时机也恰到好处,因为多活一年便有可能遭到乾隆的清算,那些没有去世的前朝老臣,有多少都受到了挤兑和惩罚,相比较而言,李卫的结局算是十分不错的。
信息来源:《清史稿·李卫传》《清史稿·李卫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