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全中国最为引人注目的“重庆谈判”终于来到了尾声,所有人无不对即将到来的“和平”翘首以盼。8日下午,著名的民主人士柳亚子在拜访完周总理之后,让他的秘书也是柳亚子的多年好友李少石去送行,不曾想在路上,伴随着一声枪响,李少石头被一名士兵开枪打死,年仅39岁。

而即将结束的“重庆谈判”也因为这件事一下子又新添了诸多的未知数,而且在当时,包括毛主席在内的诸多重要领导人都尚在重庆。一时之间,风声鹤唳,许多人并不觉得这只是一场单纯的枪杀案,那么,这场“枪杀案”背后的真实情况如何呢?周总理最后又是怎么巧妙化解这次危机的呢?



李少石

年少有为,冤死枪下

李少石,原名国俊,1906年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

1925年,在他年仅19岁的时候就考了岭南大学,是在那个时代一个不折不扣的进步青年,也正是在大学里面,他认识的他一生的爱人兼战友——廖梦醒,并于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了共产主义的坚定战士。

也正是在这一年,帝国主义在中国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沙基惨案”,一时之间,举国悲愤。李少石也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了反抗帝国主义的道路上,并和廖梦醒一起在广东发动了工人罢工,但也正因如此导致他最后被学校开除。

革命的事业往往都是会付出代价的,廖梦醒的父亲,辛亥革命的先驱,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工农事业,忠实推动国共合作的廖仲恺先生却在中央党部门口被人刺杀。

这则悲讯无论是对于当时中国的革命事业或者是廖梦醒本人都是晴天霹雳,而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李少石对她关心备至,两人携手走出了这一段低谷期,而这也让两人更加坚定了对抗外敌的决心。

1926年,李少石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之后,李少石和廖梦醒被调往香港,在那边转入地下从事秘密工作。这一对才子佳人,最终也是在香港完成了他们的婚礼,成为了那个年代一同为革命事业奋斗的革命伉俪。



李少石和廖梦醒

1932年,在两人一起在香港建立的能和中央和上海联系的交通站内,有一个人被捕了,上级部门紧急联系了他们,并告知这个人很有可能已经叛变了,交通站可能已经暴露了。为了安全起见,命令他们二人即刻动身前往上海。

到了上海,两人发现这里也不甚太平,整座城市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人人自危。李少石和妻子立下了共同约定:“两人中如果有人被敌人逮捕了,无论遭到了什么样的严刑逼供,都不能做出背叛革命的事。”

1934年,由于叛徒的出卖,李少石不幸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被囚禁在了南京监狱。在狱中,敌人对他许予高官厚禄,却被他言辞拒绝。眼见软的不行,又对他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他的腿被打断了,走路只能跛着脚,常年的鞭打重刑让他的身体遍布了伤痕,也因此让他的肺部受到了重伤,经常口吐鲜血。

但是,他始终记得和妻子的诺言,记得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觉悟,没有向敌人招供任何消息。自幼饱读诗书的他,在狱中还写下了:“丹心已共山河碎,大义长争日月光。不作寻常床簧死,英雄含笑上刑场”的诗句,以此表示自己不屈于淫威,铁骨铮铮的决心。

在狱中经过了长达三年的折磨之后,李少石终于坚持到了出狱的曙光。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经过周总理的据理力争,李少石终于得以被释放出狱。



周总理

与妻子团聚之后的他,也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和廖梦醒一起再次前往香港,继续为党工作。

1943年,李少石又被调到重庆工作,在外面他的身份是《新华日报》的记者,但其实此时他的真实身份是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秘书,也是周恩来总理的英文秘书。

1945年10月8日,国共重庆谈判即将结束,《双十协议》的定稿也已经完成,毛主席即将返回延安,饱受战火的中华大地仿佛就要引来“和平的曙光”了。而恰好就在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扑朔迷离的案件,让这“和平”又蒙上了一层阴霾。

在这一天下午,著名的爱国诗人柳亚子拜访周总理,咨询关于国共谈判的相关内容。但由于周总理公务繁忙,于是就安排李少石前去接待。最后,周总理让李少石负责送柳老先生回到他在沙坪坝的住所,李少石和柳亚子本就是至交好友,于是两人坐着同一辆车同行。

而就在返回的途中,就在车子开到下土湾的时候,车后突然有人开枪射击,一颗子弹刚好就射穿了车皮和靠垫,直接击中了李少石的肺部,一时之间血流如注。最后虽然及时将李少石送往了医院,但是由于李少石早年肺部受过伤,加上中弹的位置又比较致命,最终还是没有抢救过来,当晚不幸去世。

事发突然,周总理化解危机

在这件悲剧发生的时候,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共领导正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大礼堂参加为了欢送毛主席回延安的宴席。突然十八集团军办事处的同志急忙赶来向总理汇报了这个事情,为了避免在此时惊动主席以及国民党的重要人员,周总理随后遍沉着冷静地离开了会场。

总理先是找来了当天负责治安的国民党宪兵司令张镇,就此事向其发起了质问和抗议,并要求他严查此事。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医院,期望能见上李少石最后一面。可惜的是,当总理到了医院之后,李少石已经确认死亡了,面对着李少石烈士的遗体,总理不禁感慨道:

“二十多年前,廖仲恺先生为了革命事业惨遭敌人暗杀,那悲烈的场景至今依旧历历在目。不曾想在二十年后,他的爱婿竟然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真是造化弄人啊!”



廖仲恺

不过总理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为李少石哀悼,因为在当时那个敏感的时间段,这个案子如果处理得不好,很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重庆谈判的进程,甚至更严重的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大局,打乱我党的战略部署。而且目前来说更为紧急的事情是,如果这件事是敌人刻意为之,那么毛主席以及如今尚在重庆的我党领导人的人身安全都会受到威胁!

因此,周总理当场下达了两个命令:

一是要求张镇在酒会后,一定要亲自护送毛主席回到住宿地点,并在明天主席返回延安的时候,要加强戒备;

二是要对这件事仔仔细细的调查,不能错过任何的线索。

张镇也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当天晚上11点,在宴席散场之后,张镇亲自带队,由前后重装车队亲自护送毛主席回到了住所。第二天早晨,当毛主席起身赶往机场的时候,所经过的道路已经被肃清,公路两边都有宪兵值守,一直到了第二天下午1点,周总理接到了来自延安的急电:“毛主席已经安全抵达延安”,周总理那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下了。

连夜调查,真相大白

在李少石事情发生之后,张镇也立马派人向蒋介石报告了此事,第二天早上,“李少石被枪杀”的事情被刊登在了《新华日报》上,除了对李少华本人进行简单介绍以外,同时也暗示着共产党员在国统区突然遇害,十有八九是国民党特务所为。

可以看到的是,在当时绝对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而这一事件也随即发酵,很快便传遍了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社会各界纷纷开始指责国民党企图通过政治谋杀来破坏和谈,以此发动内战,更有人猜测蒋介石其实就是要行刺周恩来,因为李少石是周恩来的贴身秘书,且两人有几分相似。

面对着潮水般的指责和猜测,蒋介石突然成为了“众矢之的”,他也感到了空前的压力 ,而且李少石的身份很不一般,他还是李香凝的女婿,要知道当年在抗战期间,蒋介石施行“不抵抗”政策,李香凝就曾经给他送了一条裙子羞辱他,如今爱婿在自己脚下的地盘被无故枪杀,她肯定又会借此事件大作文章。



蒋介石

因此,国民党当局一面是为了应中共的强烈要求,一面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下令连夜彻查,势必尽快调查出真相。与此同时,也加紧准备对遗体进行解剖,取出子弹,配合调查,一时之间,国民党多个相关部门全部都被调动了起来,出现了罕见“高效办事”现象。

经过了连夜的调查,在第二天凌晨,终于查清楚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在当天下午五点的时候,国民党排长胡关台正率领几个战士奉命来重庆领取军需物资,开车开到了红岩嘴附近停在马路边休息。而这个时候有一辆黑色轿车飞驰开了过来,刚好迎上了正站在路边的一等兵吴应堂,吴应堂没有躲过,被当场撞倒,头部受了伤,情况危急。

而司机撞了人之后,却并没有停车,反而向城内继续开车,同班班长田开福出于警告和悲愤,于是就朝轿车开了一枪,而这一枪刚好穿过了车后部的工具箱,直接击中了李少石。

原来,整件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就出在了当时的司机熊国华身上,因为他的急忙赶路,才导致了后面一连串悲剧的发生,而这个司机也是十八集团军办事处新雇的员工,在事情发生之后,他把李少石送到了医院并向《新华报社》告知了这件事情之后,就称病辞去,销声匿迹了。

蒋再出招,总理巧妙应对

得知了案情的原委之后,蒋介石为了能够赢得舆论上的支持,他随即下令控制了当时开枪的班长田开福,并安排文稿人员对案情大肆渲染“田开福是出于义愤才不得已开的枪”,随后更是将矛头直指“李少石熊国华撞人逃逸”,并将这稿子送到了各大报馆,果不其然文章一出,声讨蒋介石的声潮一下子就平息了。

而且,当国民党得知吴应堂跟李少石事件有关之后,将本来在条件较好的中央医院医治的吴应堂转移到了市民医院,虚伪的面目可见一斑。而且在医院里的病房就刚好安置在了李少石之前所在病房的对面,供人“参观”,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

蒋介石这招可谓是一石二鸟,其心可诛,但是周总理也并没有慌乱,在10号下午,他亲自到了医院看望吴应堂和其家属,并紧紧握住吴应堂的手诚恳说道:

“对不住了,你受伤是我们的责任,我谨代表八路军办事处向你道歉,并在此承诺你今后的所有医药费,营养费全都由我们承担。如果事后还落下来什么病根的话,我们会补偿你优厚的抚慰金,现在就请你先安心养病吧!”

吴应堂的家属感动地热泪盈眶,在场的所有人也无一不为了总理的宽厚待人,共产党深明大义,关爱生命,负责到底的精神所感动。

其实,对于蒋介石处理李少石事件的方法,总理虽然觉得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还是存在着诸多疑惑,但是为了当时的国共大局,还没有比较跟国民党爆发比较强大的冲突,所以也就没有继续对于案件的深究。



李少石全家福

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个案件,其实还存在着诸多疑点,据李少石的女儿回忆,根据解剖结果,李少石是被一颗‘达姆’弹打死的,这种子弹跟普通子弹不同的地方在于,这种子弹打入身体之后会在体内“开花”,一般只有打野兽的时候,防止一枪打不死野兽反扑才会使用。而吴应堂作为一个普通士兵,且只是来领军需物资,又怎么会配备这个子弹呢?

而且由于当时事情发生之后,虽然十八集团军的干部有到现场做过调查,但是当时毕竟是在国统区,大部分的资源都掌握在敌人手里,这也导致“李少石枪击案”变得扑所迷离。

10月11日,李少石的葬礼在小龙坎举行,毛主席亲自为李少石题词道:“李少石同志是个好共产党员,不幸遇难,永志哀思”。

周总理在对他的悼词上写道:“无论敌人怎么残暴,共产党员是吓不倒的!”

哀叹李少石,这个铁骨铮铮,才华横溢的伟大革命先驱,一生都在为了革命事业作斗争,无论敌人如此残暴,他都绝不屈服;无论形势如何恶劣,他也绝不放弃。

他最终虽然没能看到《双十协定》的签订,但是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他这样为了革命舍身取义的人,才会有了《双十协定》,也正因为有无数像他一样的人,才有了日后“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举。也正是因为有了他的牺牲,才得以在最终敲响国民党末路的钟声,才得以有了现在的新中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