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吃老鼠,是自然法则的体现。

但如今,就在中国一座满是毒蛇的岛屿上,老鼠居然开始吃蛇了!



生物链崩溃了吗?

这座岛屿是中国大连蛇岛,附近人也称它为“蟒岛”、“小龙山”,上面生活着2万多条黑眉蝮蛇,而吃蛇的老鼠也正是岛屿上的褐家鼠。



大连蛇岛为什么有这么多蛇?

大连蛇岛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北方的渤海中,而渤海一带在远古属于平原。

平原受到燕山运动影响,变成褶皱山脉。



褶皱山脉受到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整片区域开始下沉,海水开始倒灌,一些尖尖的山峰在经过漫长的风吹雨打,逐渐形成了渤海中的一座座岛屿。

大连蛇岛就是其中一座岛屿。



起初,蛇岛上有很多蛇的天敌,例如鼬、野猪、獴、鹫等,但因为四面环海,食物短缺后相继死亡,蛇类在没有天敌制约的情况下疯狂繁衍。

其中还有个原因,那就是虽然岛屿封闭,但对蛇类来讲却完全不缺食物,甚至达到了“自助餐”的层次。

大连蛇岛植被覆盖率超过70%,树木多,昆虫就多,恰巧,蛇岛又在鸟类迁徙路线中。



大连附近有三条东北亚候鸟迁徙路线,分别是东部沿海、西部沿海和中部丘陵山地。

蛇岛具体位置是在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北方的渤海中,东距陆地5.3海里,这地方是三条候鸟迁徙路线的交汇处。

蛇岛有黑松、刺槐和柞树等,能为候鸟提供栖息之所。

蛇岛有9目33科53属55种昆虫,能为候鸟提供充足的食物。

可以说,大连蛇岛上有着数不清的候鸟,岛上的黑眉蝮蛇看着从天而降的“自助餐”,你说它们能不开心嘛……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老鼠为什么要吃蛇?

蛇这个物种,看似很强大,但却有很多缺陷,例如“变温”。

我们人类属于恒温动物,只要有足够的能量,就能24小时维持体温,让细胞充满活力,直接点就是说“24小时战斗力在线”。



但是,蛇属于变温动物,好处是在低温环境下,蛇只需要消耗微弱的能量就能维持生命,而人类(恒温动物)则需要不断摄入能量,一旦能量不够就很容易被冻死。

变温动物也有缺陷,因为它们在低温环境下,细胞会丧失活力,导致躯体机能罢工,不能保持24小时在线战斗力。



当温度低于15℃时,蛇的灵活性开始降低。

当温度低于6℃时,蛇开始冬眠。

当温度低于1℃时,蛇基本处于麻痹状态。



同时,蛇还不能主动散热,当温度高于35℃时,蛇的灵活性也会下降,温度越高,蛇的死亡率就越高。

5500万年前,地球曾出现过“泰坦巨蟒”,体长超过10米,体重超过1吨,以史前巨鳄为食,但最终因为温度太高,无法散热而灭绝。



所以,蛇的致命弱点在于“变温”。

当冬季来临,蛇急需找到庇护所冬眠,度过这段难熬的时光。

但是,蛇又不会打洞,它们只能不断去霸占现成的洞穴,例如农村很多黄鳝打的洞,而在大连蛇岛上,黑眉蝮蛇会疯狂霸占褐家鼠的洞穴。



本来冬季大家都缺食物,褐家鼠好不容易在洞里存点年货,本想着过年吃,结果老家都被黑眉蝮蛇给霸占了。

在寒冬没彻底来临前,去找黑眉蝮蛇“报仇”的褐家鼠,全都被吃了。

其余褐家鼠只能在外面流浪,而老鼠也是恒温动物,冬季需要巨大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它们不仅需要避难所,还需要食物。



倒霉的是,这两样“续命法宝”都在黑眉蝮蛇手里,本来,老鼠是没有胆量跟蛇干架的。

但是,大连蛇岛属于封闭环境,老鼠没地方逃,退一步是饿死冻死,上去干一架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褐家鼠鼓起勇气,开始向黑眉蝮蛇发起进攻,结果你猜怎么着?

褐家鼠发现冬季的蛇居然没有反抗能力!



褐家鼠在老鼠圈子里,也属于争强好斗的性格,哪怕遇到其他老鼠,褐家鼠都会上去撕咬斗争。

一旦有了这个开端,褐家鼠就会慢慢消除对黑眉蝮蛇的恐惧,并且不断影响下一代。

为啥动物园里咬过人的老虎,就算是游客、工作人员失误,它们的结局也是死亡。

因为老虎一旦咬过人,就会不再恐惧人类,并且影响小虎崽。

总结一下,老鼠吃蛇不代表生物链崩溃。

大连蛇岛上的褐家鼠,在冬季食物极其匮乏的时候,确实存在吃蛇的行为,但也仅限于冬季,这是在某种特殊环境下产生的偏差现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