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游客亲历:一场精心设计的“高价局”**

2025年2月3日,游客陈女士与男友在张家界旅游时,本计划前往某高评分餐厅品尝当地特色菜娃娃鱼。然而,在搭乘出租车途中,司机以“那家店专坑外地人”为由,将他们推荐至永定区迎宾路的“土家园”饭店。进店后,服务员未等两人查看菜单,便极力推荐标价258元/斤的娃娃鱼和一道名为“打鼓皮”的牛肉菜品。在陈女士未明确同意的情况下,服务员迅速称重一条2.6斤的鱼,并催促下单。结账时,两道菜竟收费844元,而菜品不仅分量少、口感差,还被质疑实际重量不足称重记录的一半。



这一遭遇迅速引发舆论关注。社交平台上,多名网友晒出相似经历:被出租车或网约车司机“热情”推荐至“土家园”,服务员以“本地特色”“必尝招牌”为由强制推销高价菜,甚至通过快速称重、宰杀活鱼等方式阻断议价空间。

### **二、官方介入:揭开“回扣黑链”与监管漏洞**

2月6日,张家界市永定区旅工委办公室发布通报,确认“土家园”饭店存在支付出租车司机回扣招揽客人、强买强卖、缺斤少两等违法行为,目前已责令其停业并立案调查。



调查显示,涉事饭店与部分出租车司机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司机通过贬低游客原定目的地、塑造“本地人推荐”的可靠形象,将游客引流至合作饭店;饭店则通过虚标价格(如娃娃鱼市场价约150元/斤,饭店标价258元/斤)、克扣分量(实际菜品重量不足称重记录的60%)等手段牟取暴利,再向司机支付每单30%-50%的回扣。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土家园”在第三方平台上有36条差评,提及“出租车推荐”“价格虚高”等问题,但饭店仍以“明码标价”为由长期规避监管,直至此次事件曝光才被查处。



### **三、宰客套路拆解:从心理操控到技术欺诈**

1. **心理陷阱:利用游客的“信息不对称”**

初到陌生城市的游客往往依赖司机作为“向导”,涉事司机通过贬低竞争对手、打造“贴心本地人”人设,轻易获取游客信任。

2. **快速交易:制造“无法反悔”的消费场景**

服务员推荐菜品时,常以“现杀现做”为由迅速称重、宰杀活鱼,利用游客“已称重不退换”的心理压力迫使其买单。



3. **双重欺诈:价格与分量的“组合拳”**

除抬高单价外,饭店还在秤具上动手脚。有网友实测,2.6斤的鱼实际分量不足1.5斤,相当于变相将单价提升至450元/斤。

4. **监管盲区:“明码标价”成保护伞**

此前,类似宰客行为常以“价格公示”为由逃脱处罚。此次事件中,监管部门突破常规,通过核查转账记录、秤具校准数据等锁定证据,为同类案件提供执法范例。



### **四、舆论风暴:旅游信任危机何去何从?**

事件曝光后,网友观点激烈碰撞:

- **维权派**:呼吁建立“旅游黑名单”,实时公示宰客商户及关联司机信息,并支持游客集体诉讼索赔。

- **反思派**:质疑“明码标价≠合理定价”,建议对景区餐饮设置价格浮动上限,并要求商家公示食材来源与成本构成。



- **经验派**:提醒游客使用正规平台预订餐厅,点菜前明确询问“是否现称现杀”“能否取消”,并留存消费凭证。

### **五、破局之道:重塑旅游城市的诚信底色**

张家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2025年春节接待游客超164万人次,旅游收入依赖口碑效应。此次事件暴露的宰客产业链,亟需系统性整治:

1. **强化联合执法**:建立市场监管、交通、公安等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重点监控“司机推荐—饭店消费”异常流水,严查回扣转账记录。

2. **技术赋能监管**:推广电子秤联网系统,实时上传称重数据至监管平台;要求景区餐饮企业公示菜品成本占比,接受公众监督。

3. **优化投诉机制**:设立旅游消费纠纷快速处理通道,对涉旅投诉实行24小时响应,并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执法过程,增强公信力。

### **结语:别让“诗与远方”沦为“宰与套路”**

“844元两道菜”不仅是一起消费纠纷,更折射出旅游市场“信任经济”的崩塌。当推荐变成陷阱、热情沦为算计,受损的不仅是游客权益,更是城市形象与行业未来。唯有将监管前移、让阳光照进灰色地带,才能让每一场旅行真正回归“体验美好”的本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