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两个熊孩子,今年春节每人都收入了几大千的“压岁钱”。

俩孩子看着一叠叠钞票心花怒放,想着要狠狠消费一把——直接瞒着家长去一家通讯店买了两部手机!

事情很快暴露,家长怒不可遏要求店家退货,遭到了拒绝……

你不退是吧?那我就叫俩孩子在你店门口下跪,跪到你退为止!

好吧,双方都是遇到了较真的对手了啊!这事闹得……上了互联网热搜了哦!



据说,这件事发生在江西某地。

春节刚过去没几天,熊孩子们就又闹出事儿了……

两个小男孩居然瞒着父母,用春节挣来的几千元压岁钱各自偷偷买了一部手机!

看来,又是被手机游戏祸害的年轻人啊!

这事很快就被男孩的爸爸知晓,家长气不打一处来,立刻带着孩子拿着刚拆封的手机直奔那家手机通讯店!

啥?要退货退钱?拆封过的手机怎么退?手机店老板娘态度强硬——两个孩子是自愿掏钱购买,自己并未哄骗强迫,怎么能说退就退?

况且,拆封过的手机瞬间贬值,这钱怎么退合适?



这一边,老板娘坚决不退!

那一边,这位父亲也逼得只能放大招了——命令两个孩子在手机店门口下跪……

你不是不退吗?那就让两兄弟下跪到你家手机店关不了门为止!

于是,就出现了视频中的那一幕:

两个孩子在父亲的怒吼下战战兢兢的下跪,旁边无数人指指点点围观。





这事吧,责任到底该如何区分?

有人说老板娘太爱钱,且挣钱的方式跑偏了!

两个孩子不过十多岁,很明显是未成年人!这样的小孩拿着几千元的现金,没有大人的陪伴下来买手机,你怎么可以直接卖给他们?

也有人同情老板娘,表示家长也有监管失职的责任,不能全怪人家卖方!

这么多的现金,即便是孩子们的压岁钱,家长也不能全部拿给未成年人支配啊!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引导,才造成孩子擅自买手机的结果……



不过,从法律上来讲,家长要求店家退款的诉求是站得住脚的。

未成年人在法律上被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意味着他们在某些方面并不具备完全的行为能力,无法独立承担某些法律后果。

商家在销售商品时,没有核实买方的身份和民事行为能力,这就是自己的失误,当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这件事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通过报警后双方坐下来协商:

虽说卖方有过错更大,但是手机拆封激活之后价值贬值也是事实,家长方可以适当承担一部分赔偿,万事好商量……

对于孩子们来说,让其在手机店门口下跪,虽说家长这方式方法激进了些,但是大概率还是有些效果——

至此以后,两个孩子的内心将会对此事永世难忘,记住教训之痛,就是遵守规则的开始!

大家觉得呢,这事怎么解决最为妥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