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中午,《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票房超越原“榜一”《长津湖》57.75亿元的成绩,跃升为新的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冠军,此时距离新片上映还不满9天。截至今天零点,《哪吒2》的实时票房已超61亿元,打破32项中国电影市场纪录;并在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上飙升到次席,与首位《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仅有约5亿元人民币之差。随着影片持续热映,关于《哪吒2》的票房AI模型预估已来到令人惊叹的百亿元新高度。
《哪吒2》不仅在内地市场气势如虹,还火到了海外。当地时间2月4日,该片预告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海外影迷纷纷投来关注目光。据悉,影片将于2月13日、2月14日分别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北美上映,后续还将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见面。
票房数字霸榜热搜的同时,以导演饺子为代表的“创作者说”也同步刷屏。《哪吒2》凭什么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新片官微的回应海报里有玄机,《哪吒2》让中国动画扬眉吐气,因为背后站着包括138家中国制作团队、中国特效团队在内的全中国动画行业,是他们集体为冲破国漫天花板的“小孩”保驾护航。而从《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1》)到《哪吒2》,饺子所坚持的真诚以待与长期主义其实一以贯之。如《哪吒2》官微所言:“永远敬畏,唯有感谢。山高路远,一起攀登!”中国动画、中国电影乃至中国文化产业,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中国电影“团建”,“哪吒”吾道不孤
有现象级前作打底,更有超越前作的口碑开道,《哪吒2》在春节档迅速破圈,大年初一便拿下单日票房冠军。随后,4.8亿元、6.19亿元、7.31亿元、8.12亿元、8.43亿元、8.66亿元……观众形容“吒儿”的票房走势就和片中热血剧情一样“高开疯走”。
春节档的激烈竞争暂告段落,“团建”拉开帷幕。随着《哪吒2》在中国影史榜单上节节攀升,一路被越过的国产片、刚在春节档竞争的其他影片出品方,纷纷发来祝贺海报。《长津湖》《战狼2》《你好,李焕英》《流浪地球》《满江红》《唐人街探案3》等影片寄语里,“笃行致远”“一起加油”是同频词。网友们为温暖一幕动容,评价“相互鼓励、代代传承,这是中国电影人的浪漫”。
事实上,《哪吒2》五年磨一剑的历程,本就是一场中国同行共同托举、吾道不孤的征途。饺子透露,在制作《哪吒2》时,他曾想找国际顶尖团队来完成重点镜头,但效果并不理想。当他一筹莫展之际,全国大大小小138家动画公司接力伸出援手,厦门倍视动画接手了被国外制作团队“崩坏”的地方,制作过《姜子牙》《精灵王座》的上海红鲤、出品了《凡人修仙传》的江苏原力动画、春节档竞品《熊出没》背后的深圳华强方特等公司都来帮忙,《深海》团队更是亮出底牌,以水墨粒子技术参与制作……
幕后制作就如同片中故事,每支团队贡献自己身上最坚硬的“鳞片”,制成一件独属于《哪吒2》的“万龙甲”,坚不可摧源于众志成城。最后,《哪吒2》以1900多个特效镜头、10000多个特效元素,交出一份来自中国动画行业的诚意答卷。如饺子所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主要在于作品本身,在于剧本、故事、角色等核心内容,“这些不是能外包的”。
带着“死磕”的劲头出发,行则至千里
如今,饺子凭两部“哪吒”已手握超110亿元票房,在中国导演榜上“空降”第六位。从自学成才的青年到一朝天下闻的百亿导演,这位80后创作者说,自己最正确的决策之一就是迈出第一步。
曾经,中国动画电影在观众心里有着“故事低幼”“画面粗糙”的刻板印象。学医出身的饺子经历“啃老”的几年后以《打,打个大西瓜》叩开动画之门。刚开始创作《哪吒1》,他说很大程度是憋着一口气,想用好作品打破成见。从剧本反复打磨,打破传统神话故事框架,到后期动画制作技术的钻研,他与团队一起带着“死磕”的劲头一路披荆斩棘。“天下之事都不新鲜,所有难做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饺子说,他把每部作品都当最后一部对待,“想,全是问题;做,才会有答案”。
我们在《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身上也能找到相似决心。同样并非科班出身,郭帆投身科幻电影,“不断有人在耳边分析失败的可能性”,但他的答案是“做了再说”。“不去做,你永远不知前方是什么,所以我会先动起来。”中国科幻电影之光,就是在郭帆这样“每一步都有意义”的信念里,行则至千里,为则可移山。倘若再放大视野,带着中国首款3A大作《黑神话:悟空》扬帆“出海”的制作人冯骥相信:“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在他看来,世界上没有真正完全的“准备好”。8年前,即使在中国单机游戏市场技术薄弱、人才稀缺的背景下,冯骥也坚信中国的单机市场一定会存在,他从其他文化产业发生的变化中看到希望,“越来越多制作精良的电影开始蚕食票房排名榜单”,那么与之工业门类相近的游戏为什么不可以?
不急不躁宁缺毋滥,与观众真心换真心
《哪吒2》视效惊艳,单论阐教门人和妖兽的数量,就达2亿之多。电脑屏幕上如马赛克般的一点,饺子和团队也不愿怠慢。这些在大银幕远端的“千军万马”,团队抠细节花了一年半。“宁缺毋滥,必须把最好的效果呈现给观众。”饺子深知,与观众真心换真心,“不辜负观众的期待”是创作的应有之义。
2019年夏天,《哪吒1》路演结束,饺子就闭关创作续集。在《哪吒2》总制片人王竞眼里,饺子既有慢工出细活的匠人之心,也有天马行空又自然清澈的童真之心,“这些都是对动画电影极为重要的”。过去5年多时间里,团队经历过数不清的打磨甚至推翻重建,这种破釜沉舟式的投入,在追求快节奏的时代弥足珍贵。
眼下,《流浪地球3》开机在即。前期筹划剧本时,郭帆又一次带着团队走进高校、走进观众。他尤其留心新一代观众的文化消费习惯,把1000多个观众的调研收获仔细记录在册。而这,是他在前两部作品时就曾重复的功课。“观众是我们最重要的考量点,我们需要不断跟他们建立起连接。”
无独有偶,制作《黑神话:悟空》时,冯骥也把玩家需求前置考虑,“一款游戏,是否放心让自己孩子玩,是否会推荐给自己亲友”,这位游戏制作人把内容品质视作产品的生命线。他特别纠偏了“贴标签”式的文化输出,“好的文化产品应先打动本地文化族群,如果品质足够高,自然会辐射海外”。若开发者只想用“国风”标签这一招鲜来吸引海外受众,而忽视游戏本身玩法、剧情、画面质量等,那遭遇的恐是失败。
此前,《流浪地球》在海外市场代表中国科幻电影亮相;《黑神话:悟空》则带着中国游戏圈粉全球玩家。现在,登上中国影史票房第一的《哪吒2》即将“出海”,中国故事能否又一次惊艳海外,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