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8日,以色列军方对位于叙利亚哈马省迈斯亚夫地区的地下军事设施实施突袭行动。该军事设施是伊朗在叙利亚境内规模最大的地下导弹制造与储存基地。
这座地下军事设施的建造工程始于2017年,历经四年建设完成主体工程,并于2024年8月完成最终部署。设施建造于山区腹地,总深度达130米,相当于30层楼高,具备完整的防空、防震和防核设施。
基地内部设有独立的导弹生产车间、燃料储存区、技术研发中心和指挥控制中心。基地设计借鉴冷战时期苏联地下军事设施的建造经验,采用先进的抗打击工程技术。基地内部通道采用蛇形设计,可有效减轻爆炸冲击波的破坏力,同时配备独立的供电系统和空气过滤系统。
基地内设有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具备年产数百枚各型导弹的能力,包括"光明使者"巡航导弹和"征服者"弹道导弹等多种武器系统。这些武器系统的射程可覆盖整个中东地区的重要军事目标。伊朗计划于2024年9月下旬启动该基地的大规模导弹生产,以色列军方随即加快行动节奏。
以色列国防军从精锐部队中筛选作战人员,包括翠鸟特种部队100名队员和第669特种救援部队20名专业医疗救护人员。这些特种部队成员都经过专门的地下作战和爆破训练。
以色列军方调集4架经过特殊改装的"海上种马"大型运输直升机,配备先进的电子对抗系统和夜视设备,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超低空飞行任务。直升机进行减重改装,以提升载重能力和机动性能。
以色列情报部门自2017年开始对该基地进行持续监控,通过卫星侦察、电子信号监测和人力情报等多种手段,掌握基地的建筑结构、防御部署和人员调动情况。
2024年9月8日23时30分,以军首先出动F-15I"雷电"和F-16I"疾风"战机编队实施前期打击。作战飞机采用低空突防方式,突破叙利亚防空系统的雷达探测网,并使用AGM-142"长钉"空地导弹打击基地外围的防空阵地和通信设施。
行动共投入21架各型战斗机、2架AH-64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5架"赫尔墨斯900"无人机和14架特种侦察机。另有30架战备值班飞机在以色列境内待命。这是以色列近年来在叙利亚境内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
特种部队突袭小组采用超低空突防战术。4架改装后的CH-53K"海上种马"运输直升机在雷达电子干扰机掩护下,保持6米的超低空高度,沿地中海海岸线飞行约127公里,规避俄罗斯在塔尔图斯港部署的S-400防空系统和叙利亚军方的防空雷达网络。
第一突击分队50名队员携带反坦克导弹和狙击武器,在15分钟内控制基地地面目标,缴获大量防空武器。第二突击分队70名主力队员携带总重达70吨的各类爆破装备,包括GBU-39小直径炸弹、布雷器材和定向爆破装置,用时47分钟突入地下基地深处,在关键节点布设爆破装置。
基地的地下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多处通道发生坍塌。包括导弹生产线在内的核心设施完全丧失功能,修复工作预计需要3-5年时间。
行动结束约57分钟后,叙利亚政府军第4装甲师和伊朗革命卫队特种部队赶到现场。现场31名叙利亚警卫人员伤亡,大量军事设备被摧毁。以军全体参战人员和装备安全返回。
三个月后,叙利亚政府军在多条战线节节败退,伊朗在叙利亚的另外6处军事设施相继遭到打击。伊朗在这些设施上的投资超过280亿美元,其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遭受重创。
伊朗外交部就此事称这是"严重的军事挑衅",并表示将采取"适当的报复措施"。在当前中东局势下,伊朗短期内难以做出实质性的军事反应。这次行动或成为影响中东地区安全形势的重要转折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