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横跨60年的国际主义情谊,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视频,感动万分,视频是一个叫Missya的中国博主发布的,大年初四那天的夜里,她独自一人行走在古巴特立尼达的街头,当她路过一个门栅栏时,突然传来了一阵呼唤声,一个面容枯瘦步履蹒跚的老爷子反复呼唤着chinita(西班牙语里中国小姑娘的意思)这个词。



博主虽然早就听到了这阵呼唤声,但在异国他乡的街头,又是深夜里,一个女孩子难免觉得惶恐,所以她加速脚步准备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可没想到,看到她即将远去,老人的呼唤声愈发急切,已经到了难以忽视的地步。

带着好奇和忐忑不安的心情,Missya缓缓回过头向老人走去,看到这个中国女孩走到了自己的面前,老人手忙脚乱的比划叫Missya等他一下,然后他走进房间拿出了一个泛黄残角、用胶带粘好的中文证件,看到这个证件的一瞬间,Missya立马呆住了。

因为证件显示老爷子名叫阿尔贝尔多·阿尔曼多·海索斯·阿隆索·桑焕,在1961年-1963年期间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航空学校飞行科学习,当时的校长名叫孟力,政治委员是周洪波。



看到这个证书,中国博主感到很吃惊,但更多的还是疑惑的情绪,因为她不知道老爷子为什么要把这个证书给她看,正当她在思索老人真正的意图时,老爷子反复的在手上写着1961这个数字,那是他前往中国上学的日子,然后他又翻开了一个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中文句子,比如说:你家好吗?你什么时候回来?你什么时候走?



看得出来,他很想和一个中国人倾诉自己的内心想法,也很怀念自己在中国上学时的日子。

可是当时夜色已晚,哪怕看出老爷子还有很多话要倾诉,Missya也只能中断这次对话,她和老爷子相互约定,第二天下午三点再次见面。

老爷子高兴的告诉她老自己叫Dido,叫她来的时候可以直接敲门。

到了第二天下午,博主如约而至,老爷子特意换上了一身新衣来迎接他的中国客人。



走进房间的一瞬间,Missya就吃了一惊,因为她发现老爷子生活朴素甚至可以说非常清贫,整个房间放眼望去只有一张床、四双鞋子和一个绿色的小钟表,然后墙上挂着的是老爷子和女儿的照片。

在交谈的过程中,老爷子回忆起了北京,回忆起了临汾,他拿出满满的飞行员勋章,自豪的告诉Missya自己是一个高阶飞行员,为祖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后他话锋一转充满感激的说,自己非常感谢中国人,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获得这么多的荣誉。

从他的眼神中,你能看出他对中国是由衷的热爱和关心,那种炙热的情绪是藏不住的。

等到最后两人即将分离的时候,老人犹豫了一会,然后问了博主一个问题:从哈瓦到北京的机票多少钱?



一句简单的提问,饱含了他对中国的思念和向往之情。

当这个视频在国内发布之后,立马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有人证明了老人的身份,说可以找到老爷子在中国的指导员。



有人说老人是自己的学长,如果老人愿意来母校参观,他愿意出资。



还有人直接表示愿意承担老人来北京所有的费用,吃饭机票住宿全部包干,只要老人想来。



甚至还有网友想要用众筹的方式资助老人来中国实现愿望。

但Missya并没有接受网友的转钱,因为有很多现实问题必须得考虑。

一个是老人的年龄实在太大,从古巴到中国是从地球的一边飞到另一边,她担心老人的身体吃不消。

另一个是她担心曝光了老人过多的信息,会给老人带来太多的打扰,在没有征得老人的同意之前,她不能干这件事情。

不过网友的热心关注也让博主本人想要更多的去了解老人,她让自己在古巴当地的朋友去拜访了老人,结果发现他生了很严重的病,而他的家里又没有治疗的药物,所以只能靠身体苦苦支撑。

得知消息之后,博主悔恨的流下了眼泪,她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更多的去帮助老人,带着内疚的心情,她最后还是公布了老人的住址,她希望有人能去拜访一下老人,帮助他渡过眼前的难关。



最后一位中国网友亲自跑去了老人的家里,他表示不仅愿意帮助老人来中国实现愿望,还愿意在生活上面尽可能的给予老人其他帮助。



当大家得知这样的结果之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大家纷纷期待着老人有朝一日再度踏上中国国土的那一天。

不过面对这样的事情,有些年轻人还是无法理解,比如说有一位重庆的网友就直言,她说:感觉好神奇,在地球的另一边,竟然有一个孤独的老人想念着我们的国家。



甚至还有一些网友表示完全无法理解这种感情,他严重怀疑这一切都是博主自导自演的剧情。

其实,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件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东西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大家习以为常的很多感情,如今也变成奢侈品。

就拿这位古巴老人的经历来说,为什么他能来中国学习飞机的驾驶?因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是国际共运的高峰期,那个年代发生的很多事情在如今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苏联对中国的援助,虽然说这种援助是咱们的志愿军自己争取来的,但苏联对咱们的援助力度即便放在今天看也是震古烁今。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156项工程”来说,苏联累计派了上万名专家到中国手把手帮忙实际落实了150项,项目涵盖电力、钢铁、煤炭、制铝、机械、化学、造纸、有色冶金、炼油、重型机械、动力、化肥、火力发电、医药、军工等多个领域,仅1954年到1957年,苏联就向中国提供了4261个教学大纲、4587项工业制品的国家标准。



用现在网友的话说就是:苏联将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亲自抬进了工业国的大门,他们把自己全套的工业体系,西方文明几百年的精华,全部复制粘贴到了中国。

那个时候很多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是真的彻底打破了国家的限制,只要你是我们的同志,那我们就会无条件的援助你,比如说中国和古巴,我们愿意免费帮他们培养飞行员,帮助他们建设空军力量,这种帮助是不计回报的,单纯只是因为,你和我是共产主义路上的同路人,所以我愿意拉你一把,就这么简单。

这次的古巴老人,就是那个年代几百名来华的古巴飞行员中的其中之一,他在1961年来中国学习开飞机,然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开始对古巴实施全面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甚至在1963年年初的时候,美国还刻意捏造古巴飞机射击美国船只的谎言,想要以此为借口来制造摩擦,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这位古巴老人当时才赶紧从中国返回祖国,想要用自己所学去保卫自己的国家。



这就是他回国的真实历史背景。

所以他怀念自己在中国的岁月,不一定单纯只是因为自己在中国上过学,更有可能他怀念的是那个共产主义思想传遍世界各地,世界人民拥有一个共同理想的峥嵘岁月,这才是真正难以忘怀的感情。

现在的人,可能对这种国际主义情感已经没有任何概念了,因为现在主流社会强调的就是弱肉强食,强者为尊,各种舆论翻来覆去的都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可在过去不是这样的,以前的人是真的可以为了理想去牺牲自己的生命。

比如说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一个加拿大人,得知中国被日本侵略之后,千里迢迢地跑来中国给伤员治病,最后倒在了异国他乡,从利益的角度来分析,你说他图什么?



还有唯一一个葬在中国烈士陵园的日本兵伊田助男,这在现在看来也是难以置信的事情,一个日本兵竟然葬在中国的烈士陵园,说出去又会被很多人扣一顶大帽子,但是你知道他做了什么事情不?在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期间,他给中国人留下了一封信,信里写道:

亲爱的中国游击队同志们:我看到你们分散在山沟里的宣传品,知道你们是爱国主义者,也是国际主义者,我很想和你们会面,同去打倒共同的敌人,但我被法西斯野兽们包围,走投无路,我决心自杀了,我把运来的十万发子弹赠送贵军,它藏在北面的松林里,请你们瞄准日本法西斯射击,我虽身死,但革命精神永存,祝神圣的共产主义事业早日成功!



看完这封信,你说这样的人,值不值得尊敬?

只不过这样的国际主义感情在现在是不被理解的,至少是不符合一部分人的认知的,所以他们怀疑、猜忌、没有感觉,觉得一切都是假的。

但在上个世纪的时候,有过那么一段时间,这个世界上出现了一种超越人种、民族、国家的信仰,无论你是在西欧的咖啡馆里端盘子、还是在东亚的工厂里拧螺丝、或是在北美的农场里割小麦,只要有人喊你一声同志,你就会心甘情愿的为之赴死。



为什么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古巴老人,会对地球另一边的中国产生特殊的感情?因为在他年轻的时候,有一种超越人种、民族、国家的信仰,把两国人民联系在了一起,现在他人到暮年回首往事,突然看到了一个中国女孩子,这一下子就唤醒了他尘封60多年的记忆,他想起了自己那年在夕阳下的奔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