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记者来到位于哈尔滨华旗饭店国际会议中心的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主媒体中心,看到许多记者和游客正围成一圈拍摄。

“制作冰版画需要娴熟的雕刻技艺和深厚的绘画功底。首先将水墨稿画在冰上,由于冰面脆弱,雕刻时必须格外谨慎。用木刻刀刻好后,再将图案印到宣纸上,揭下来,作品便完成了。”原来,这是冰版画创始人朱晓东在制作冰版画《时尚建筑》。

冰版画展示是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主媒体中心艺术活动的一个缩影。走进主媒体中心,媒体服务台左侧,“冰雪同梦,亚洲同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正热闹举行,金漆技艺、方正剪纸、木雕重彩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展台一字排开,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欣赏。

“金漆技艺的关键在于调漆,漆调好了才能成图。”哈尔滨市博物馆金漆艺术馆馆长夏立军与大家互动。一位新加坡游客兴致勃勃地将扇子蘸入调制好的漆中,取出一看,一把带有精美图案的团扇便完成了。这位游客惊叹道:“不可思议,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随后,许多游客纷纷报名体验。

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方正剪纸展台前,来自北京的肖女士身穿以剪纸技艺制作的植绒布大红云肩,富贵牡丹、雪花等图案令云肩显得格外喜庆。方正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倪秀梅介绍,此次她带来了200多件剪纸作品。

体验完一楼的非遗后,乘扶梯来到二楼,4幅大型摄影图片分别描绘了哈尔滨的春夏秋冬:繁花似锦、丁香馥郁的春;清风徐徐、沁人心脾的夏;五谷丰登、硕果累累的秋;冰天雪地、银装素裹的冬。一位亚冬会志愿者正在讲解画作的创作思路和文化内涵。

在“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第九届亚冬会主题文化展入口处,卡通版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分列在红色背景的展板前,展板上写着“灵蛇贺岁 快乐中国年”,为展览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步入展厅,一列亚冬号“列车”吸引了众人目光。列车由“尔滨的雪”“印象·哈尔滨”“同心同梦·哈尔滨”等7节车厢组成,每节车厢都是一个视频展播窗口,通过视频展示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城市文明和风土人情。

亚冬号“列车”对面,许多媒体记者和游客正在参观“亚冬会历史图片展”,他们仔细观赏每届亚冬会的吉祥物、火炬和会徽等。穿过由卡通人形图案及120个各种字体“福”字装饰的美图墙走廊,由画家郭振礼创作的《祝亚冬会隆重开幕并圆满成功》、彭克加创作的《雪域激情》等美术作品,以及《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雪中驰骋千山远 冰上奔腾一燕轻》等书法作品映入眼帘。

在篆刻互动区,西泠印社会员、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芦海娇展示了十二生肖肖型印、相约哈尔滨篆刻印章、亚冬会体育图标十六项篆刻印章等近百款印章,向媒体记者和游客介绍篆刻的历史、故事和技法。

在三楼,“致敬音乐之城展”展出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的30张唱片,由德国、法国、瑞士等国生产的10台留声机,以及《中国古琴曲谱》《冼星海作品集》《刘天华二胡曲集》等书籍,还有证书、首日封、展览册等珍贵资料。

亚冬会执委会新闻宣传与媒体运行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执委会精心策划,通过光、电、影等手段进行了艺术设计,向亚洲和全世界传递中华文化之美,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大美龙江,彰显冰城魅力。


▲游客体验以剪纸技艺制作的植绒布大红云肩张建友 摄

记者2月6日在亚奥理事会与哈尔滨亚冬会组委会联合举办的媒体吹风会上了解到,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开幕式计划总时长约80分钟,其中仪式部分约50分钟,文艺表演、点火仪式及主题歌演唱部分约30分钟。

开幕式文艺演出主题为“冰雪同梦,亚洲同心”,演职人员2100人,整体结构上围绕“哈尔滨、中国、亚洲”的地域递进层次进行设计。上篇立于冰城,讲述冰雪文化的精神力量与梦想情怀;中篇立于中国,讲述冰雪运动的燃情时速与全民热潮;下篇立于亚洲,讲述冰雪同梦的情感联结与携手同行。

本届亚冬会开幕式创造性地设计了主分会场相结合的呈现方式。主会场设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分会场设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特别设计了由亚洲国家及地区代表性建筑组成的主题冰雪乐园,与主会场表演同屏联动,引动亚洲人民共情共鸣。

值得关注的是,开幕式文艺演出还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打造了虚实相映的视觉效果,裸眼3D、数字AI等视觉特效和科技手段,结合立面屏幕、数字地屏、光艺投影纱幕等设备打造全景沉浸式的空间。

据悉,本届亚冬会共有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赛,已成为参赛国家、地区运动员数量最多的一届。第一枚金牌将在2月8日上午产生。

2025年2月7日《中国文化报》

第1版刊发特别报道

《探访亚冬会主媒体中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