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5日凌晨3时,俄罗斯军方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实施一次规模空前的战略打击行动。俄军动用多枚"白杨-M"型洲际弹道导弹,从位于远东地区的发射基地发射,飞越1500余公里后精确命中基辅市区多个军事目标。此次打击行动持续约45分钟,导弹突破乌克兰多层防空系统,造成驻守基辅的乌军部队损失惨重。
俄军在凌晨时分发动突袭,深夜时分乌军警戒度相对较低,夜间光线条件导致防空系统探测能力受限。俄军采用"饱和攻击"战术,多枚导弹同时来袭,超出基辅防空系统的拦截能力。此次打击造成驻守基辅的约3万名军人伤亡,其中包括多支精锐部队。
基辅市区多处军事设施遭到精确打击,包括地下指挥所、军火库、通信中心等关键目标。爆炸产生的高温和冲击波对周边区域造成严重破坏,部分军事设施完全失去功能。此次打击造成重大人员损失,更严重削弱基辅的整体防御能力。
多个重要军事指挥所在导弹打击中遭到摧毁,24名高级将领伤亡。指挥系统的严重受损直接导致基辅各防区部队陷入指挥混乱状态,无法进行有效的协同作战。
基辅市区多座大型变电站被摧毁,导致城市供电系统瘫痪。通信枢纽设施遭到破坏,使军民通讯网络中断。重要水利设施也未能幸免,城市供水系统遭受重创。基础设施的连环受损进一步加剧军事防御体系的崩溃。
没有统一指挥的乌军各部队无法形成有效防御,在面对俄军的突击时只能被动应对。多个防区出现部队脱离建制的混乱局面,城市防御体系濒临全面崩溃。这种局势使基辅面临二战以来最严峻的军事威胁。
俄军导弹袭击发生后,泽连斯基在24小时内四次更换藏身地点。基辅市区多处地下掩体和临时指挥所都已遭到破坏,总统及其核心幕僚团队不得不在残存的安全区域内频繁转移。泽连斯基的处境体现在人身安全威胁上,更重要的是其指挥调度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12月16日,泽连斯基在一处临时指挥所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会议长达7小时,期间多次因为通信中断而被迫中止。军事会议的主要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当前条件下重建基辅的防御体系,二是是否需要将政府机构和军事指挥中心疏散到西部城市。
基辅遭受重创48小时内,基辅现存战斗力仅为原有的15%,防空系统损失率高达80%。城市供电系统瘫痪导致大量军用雷达和防空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基辅在面对新一轮空袭时几乎处于"睁眼瞎"的状态。
俄军这次行动使用最新型号的"白杨-M"洲际导弹,其精度误差控制在5米以内。俄军还首次在实战中应用新型电子战系统,能够有效干扰乌克兰的防空雷达网络,使其准确性降低50%以上。
俄军在发动导弹袭击前,投入至少12架苏-35战机实施电子干扰,战机携带的"圆顶"电子战吊舱能够同时压制200公里范围内的雷达信号。俄军采用"多波次、多方向"的饱和攻击战术,第一波次主要使用反辐射导弹摧毁乌军防空雷达,第二波次则投入洲际导弹打击军事目标。
基辅防御体系的崩溃暴露出乌克兰在防空体系建设和指挥系统抗打击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些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未来局势可能出现三种走向:俄军可能会乘胜追击,利用基辅防御体系薄弱的机会,展开新一轮地面进攻;乌克兰可能被迫调整战略,将防御重心转移至西部地区,争取时间重建军事力量;国际社会的斡旋力度可能加大,推动冲突双方重返谈判。
美国和北约的军事援助效果将直接影响乌克兰的抵抗能力。土耳其等中立国家正在加紧外交斡旋,试图为和平谈判创造条件。但俄军已经取得重大军事优势,谈判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