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车企们往往喜欢扎堆召回问题车辆,这仿佛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个人认为,这一默契背后的底层逻辑非常简单,那就是集体召回可以最大程度上分散消费者的注意力,避免对于品牌的声誉和销量产生过大影响,正所谓法不责众,大家都犯错,约等于都没犯错。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上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根据信息显示,多家车企在农历新年假期前集中备案召回计划。本次备案召回的车企包含特斯拉、比亚迪、小米、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本田、上汽大众、宝马等共12家知名车企。其中特斯拉备案召回超120万辆汽车,小米召回3.1万辆标准版小米SU7参数图片);比亚迪召回6843辆方程豹豹5;上汽大众召回部分途观L帕萨特车型,涉及车辆超32万台;上汽通用五菱召回1116台宝骏悦野;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的问题车辆种类较多,合计召回136.74万台汽车…这一家家知名车企。一组组巨额数字无不令人震惊,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汽车质量安全的担忧。

从问题类别上来看,本次各大车企召回的产品主要有两大问题,其中特斯拉,小米,上汽通用五菱,捷豹路虎等车企所召回的产品是软件方面存在安全隐患。而比亚迪,江华悦达起亚,捷尼赛思等车企的部分召回车型则是硬件部分的安全隐患。



先看存在软件方面安全隐患的车企,其中特斯拉本次召回主要分为两个批次,第一批次召回的原因是部分车型上电时所产生的反向电流可能会损坏行车电脑主板上的电源组件,进而导致后视摄像头功能异常,影响驾驶员倒车时的视野。第二批次召回的原因是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的软件问题,操作时可能会触发转向助力受限,造成电子助力转向功能失效,两大问题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小米本次召回的是24年11月26日前所生产的部分小米SU7标准版车型,因为软件策略问题,可能导致授时同步异常,影响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于静态障碍物的探测,一定程度上增加剐蹭或碰撞的风险。



除此之外,上汽通用五菱的召回原因是产品电子制动助力器软件系统存在问题。捷豹路虎的问题较多,其中包括娱乐系统软件存在兼容性问题可能会触发仪表黑屏,车辆动力系统存在故障可能性等。

由于是软件问题,相对而言较为可控,以上车企们的解决方向也是比较类似,大都表明可以通过OTA消除安全隐患。其中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提到:如果你的车辆在计划车辆之中,不必惊慌,可在收到OTA提示后升级即可。

涉及硬件问题的车企性质要相对恶劣一些,其中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的部分车型存在转向机问题,会导致可能会导致转向操作,存在安全隐患。比亚迪的部分方程豹豹5插电混合动力车型是因为生产制造原因,集成式双电机控制器内部电器连接件螺栓可能未锁紧,会造成车辆使用中螺栓连接点出现松动、拉弧,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冒烟起火,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是硬件问题,这些问题车辆无法通过OTA消除隐患,车主只能选择去当地的4S店进行维修。在这里也要提醒一下以上车企的车主,去查看一下官方所发布的公告,如自己的爱车处于召回批次之中,应尽早进行维修解决问题,以免出现危险,耽误日常出行。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24年全年我国累计召回了160批次共计879万台车辆,召回数量同比增长21%。就趋势来看,汽车召回的数量正在逐年递增,而且增速相当惊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和电气化方向转变,有关于召回软件问题车辆和动力电池故障召回车辆的比例也在持续攀升。其中2024年我国召回软件问题车辆总数为366万台,而特斯拉一家的软件问题召回总数便达到了惊人的331.58万台,可谓是凭一己之力拉高了该数据的上限。不过特斯拉基本上是通过OTA的形式对产品缺陷进行修复,召回俨然成为了该品牌进行软件升级的前奏。



此外,根据相关媒体所推出的分析报告来看,2024年中因电池问题引发的新能源汽车召回车辆总计为29.5万台,其主要原因是动力电池内部故障,可能会发生短路或起火等问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由此可见,即便是抛弃了很大一部分机械结构,新能源汽车也没有有效拉低产品的故障率,看来日益成熟的新能源产品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车叔总结

面对数量规模日益庞大的召回事件,广大车企们无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说到底,召回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车企们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源头上加强自身的质量管控,提升产品品质,尽可能的避免因技术不成熟而导致安全隐患,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支持与认可。此外,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应该正确的面对汽车召回事件,积极配合,确保自身安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