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青岛胶南的农村,过年是一年中非常热闹的大事,而喝年酒则是过年里具有烟火气的活动。小时候,年味浓得化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真挚纯粹。每到过年,喝年酒的日程能一直排到元宵节,那是一段充满欢乐与温情的时光。

小时候喝年酒,先是同村同姓的父辈们,挨家挨户轮流喝年酒。大家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分享着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大人们喝酒聊天,孩子们则在一旁嬉笑玩耍,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



从初一到初五,基本是走亲戚拜年的日子。只要有远来的亲戚,主人家一定会热情地留下吃饭,酒更是必不可少。为了表示敬重,还会请几个人作陪,一桌人热热闹闹,充满了仪式感。在那个物质并不富裕的年代,能把客人招待好,让他们喝好喝足,是主人家真挚的心愿。那时候,农村人淳朴实在,陪酒的人若是不把客人喝醉,感觉就没有尽到责任一样。



在老家喝年酒,大部分人家都喝琅琊台酒。对于农村家庭来说,这算是过年时的好酒了。酒过三巡,大家的话匣子打开,气氛愈发热烈。有人喝醉了,摇摇晃晃,却还拉着旁人继续聊天,这场酒才算圆满结束。那时的年酒,喝的不仅是酒,更是浓浓的亲情和乡情。

时光飞逝,二十多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味却越来越淡,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变得淡薄了许多。小时候喝年酒的热闹场景,如今几乎看不到了。现在过年,基本是本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饭、喝喝酒。给亲戚拜年时,青岛本地较常见的景象是,车后备箱装满了琅琊台酒等各种礼盒,人们开着车,恨不得两天就把所有亲戚都走完。到了亲戚家,放下礼盒,寒暄几句,便匆匆离去,仿佛只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



有了私家车,拜年确实方便了许多,一天可以跑好几个亲戚家。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少了坐下来好好聊天、喝酒的时间。开车不能喝酒,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流于表面,少了那份真诚和热情。年味,就在这匆匆的脚步和客套的寒暄中渐渐淡去。

尽管时代在变,人情在变,但有一样东西始终没有变,那就是我们喝的酒、送的酒。还是那熟悉的琅琊台酒,还是那熟悉的家乡味道。它承载着我们对过去的回忆,对家乡的眷恋。也许,这就是酒的意义,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留住了那份纯真的情感。无论年味如何变化,这杯酒,始终是我们心中温暖的慰藉。



酒还是那杯酒,只是喝的方式变了;情还是那份情,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了。在这个变迁的时代,这杯家乡的酒,成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让我们在匆匆的脚步中,依然能够触摸到记忆中的温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