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菊 进入2月以来,国内新能源车企陆续公布2025年1月销量数据,交出新年的首份成绩单。受春节假期及2024年年底企业进行销量冲刺的影响,部分企业和品牌如理想、问界、极氪、蔚来、广汽埃安等出现了销量下滑。

但仍有企业实现销量“开门红”,其中小鹏汽车、奇瑞汽车(新能源)、零跑汽车1月销量增长率均突破100%。小鹏汽车更是以268%的增长率,时隔30个月后再次登顶新造车企业销量排行榜。同时,小米汽车以月销超2万辆首次超越了蔚来。


“销冠”易主

2025年1月,小鹏汽车凭借3万辆的交付成绩,超越理想汽车夺回了新造车企业“销冠”的宝座。这是小鹏汽车连续第三个月销量破3万辆,也是其时隔两年多再次重返销量榜首。上一次小鹏汽车月销夺冠是在2022年9月。

此次小鹏汽车能重回月度销量第一,主要得益于2024年下半年推出的MONA、P7+两款新车。这两款车型覆盖10万—20万元主流消费区间,带动小鹏汽车销量回暖。其中,MONA是小鹏和滴滴合作的低价车型,起售价仅11.98万元,目前已连续2个月交付超1.5万辆。小鹏P7+起售价18.68万元,上市2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万辆。

零跑汽车凭借较高的产品性价比以及对市场需求的及时回应,市场表现较为平稳。今年1月,零跑汽车交付2.5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05%。零跑主要聚焦在20万元以下的大众化市场,近年又及时入局增程式混动,销量保持增长态势。1月13日,零跑发布盈利预告,宣布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提前一年达成单季度盈利目标,这标志着零跑成为继理想汽车之后第二家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小米汽车作为后起之秀,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作为2024年刚开始交付的新势力品牌,小米汽车在1月交付了超过2万辆SU7车型,这一成绩超过了蔚来汽车,并已逼近或超越了问界。截至目前,小米汽车已经连续4个月交付量超过2万辆。小米汽车2025年的目标是冲刺年销30万辆,需在2024年销量基础上实现翻番。

除新势力品牌外,部分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的表现也较为亮眼。比亚迪作为新能源市场明星企业,于2025年1月销售了超30万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49%。此外,奇瑞、吉利、长安等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奇瑞汽车1月销售5.7万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172%;吉利汽车销售12万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84%;长安汽车销售6.7万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27%。

随着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持续发力,与新势力品牌的争夺战将愈发激烈。

部分品牌“失速”

有部分车企在1月份的销售表现乏力,蔚来汽车是其中之一。数据显示,蔚来(含乐道)在2025年1月交付1.4万辆新车,同比增长37.9%,但蔚来品牌新车交付量不足8000辆,同比下滑21%。同时乐道的表现也不稳定,其在2024年12月交付量首次破万辆,推动蔚来双品牌销量达到3.1万辆的高点,但2025年1月乐道的销量仅为5912辆,导致蔚来整体销量环比跌去大半。

与小鹏汽车一样,蔚来推出乐道品牌,也是以低价车型刺激销量的策略,但似乎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蔚来2025年的整体销量目标是实现销量翻番,达到44万辆,这需要其月销量达3.67万辆。从1月的表现看,蔚来目前的增长势能不足。为实现全年目标,除了乐道外,蔚来还发布了定位小型电动车的第三品牌——萤火虫,该品牌首款产品将在2025年4月正式开启交付。

此前国内车市新能源销量的“扛把子”问界品牌在2025年首月的表现也不容乐观。根据鸿蒙智行发布的数据,问界1月销量为2.1万辆,同比下滑36.5%。随着智界、享界等品牌销量增长,鸿蒙智行在1月的总销量达到3.5万辆,总体销量仍居榜首,但随着华为与多家车企在智驾方面展开合作,问界的影响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掣肘。2025年鸿蒙智行计划挑战100万辆交付目标,在各“界”交战的情况下,问界需要及时找到守住自身市场份额的办法。

广汽埃安在2025年仍未摆脱销量下滑的困境。2025年1月,广汽埃安销售1.4万辆,同比下滑42%。回顾2024年,广汽埃安累计销量为37.5万辆,同比下滑21.19%。目前,广汽集团正在进行内部调整改革,推进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以期实现销量回升。

此外,岚图、阿维塔等新造车品牌在2025年1月的销量仍在万辆以下徘徊,若想跻身主流赛道,还需尽快提升销量规模。

据中汽协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增速明显放缓。这意味着接下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烈度将更强,车市淘汰赛的进程也将被加快。

蛇年春节开工后,多家车企扎堆推出系列优惠降价措施,试图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特斯拉、比亚迪等行业巨头也参与其中。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在保证销量增长的同时实现盈利,拿到通往决赛圈的门票,是摆在每一家车企面前的重要课题。


周菊经济观察报记者

行业产业报道部记者
关注汽车行业发展,对新能源、自主品牌及新出行关注较多,擅长深入报道及数据分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