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妈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可孩子却不领情,亲子关系变得紧张又迷茫。
其实,与其陷入这种困境,不如尝试转变方式,别老和孩子吵架,多给予他们情绪价值,这往往比单纯付出更有效。
1、理解接纳,让孩子打开心扉
邻居家的晓妍,上小学五年级,性格原本开朗,但最近却变得沉默寡言。
父母工作忙,平时对她关心多体现在物质上,新衣服、高级玩具不断,可孩子并不开心。一次,晓妍考试失利,心情低落,回家想和妈妈倾诉,可妈妈一听成绩就急了,开始数落她不努力。晓妍心里委屈,从此不再轻易和妈妈分享心事。
如果晓妍妈妈能换种做法,先给孩子一个拥抱,轻声说:“宝贝,这次没考好,你是不是很难过呀?没关系,咱们一起找找原因。”
这样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晓妍感受到妈妈的关心不是只看重成绩,而是在乎她的感受,自然会慢慢打开心扉,愿意和妈妈分享更多。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各种烦恼,父母的接纳就是他们情绪的避风港。
2、积极鼓励,激发孩子潜能
同事老张的儿子小宇,从小对绘画展现出浓厚兴趣,经常拿着自己的涂鸦作品给爸爸看。
一开始,老张觉得孩子只是瞎画,没什么值得表扬。直到有一次,幼儿园老师夸小宇画得好,有想象力,老张这才意识到孩子的热情需要呵护。
从那以后,老张只要看到小宇画画,就会认真欣赏,指出画里有意思的地方,还会把小宇的作品贴在家里显眼位置。
小宇受到鼓励,越画越起劲,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还拿了奖。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积极的鼓励就像催化剂,能让孩子发挥出更大潜能,在自信中成长。
3、耐心陪伴,传递温暖情感
朋友莉莉,因为工作繁忙,经常把女儿萌萌交给爷爷奶奶带。
萌萌六岁生日时,莉莉想补偿孩子,买了昂贵的礼物,可萌萌接过礼物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莉莉很失落,意识到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
后来,莉莉每周都会抽出一天时间,专门陪萌萌。她们一起去公园放风筝、去图书馆听故事,这一天,萌萌特别开心,紧紧搂着莉莉的脖子说:“妈妈,今天真开心,我好爱你。”
耐心的陪伴,让孩子真切体会到父母的关怀,这种温暖的情感传递,是任何物质付出都无法替代的。
养育孩子不是简单的物质堆砌,孩子内心渴望的是情绪上的滋养。
当我们给予理解、鼓励与陪伴,传递出满满的情绪价值,孩子会在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亲子关系也会愈发亲密。
让我们从现在起,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情绪需求,用爱为他们的成长之路点亮一盏明灯吧。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