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首场寒潮
蛇年首场寒潮来袭。
2月3-4日,西西伯利亚巨幅偏暖,但与此同时东西伯利亚已经转为偏冷。这是因为,目前亚洲北部的西风带正在剧烈振荡,今冬以来最强的阻塞高压开始在西西伯利亚附近崛起,北极涡旋驻守东西伯利亚,集结大量极寒空气浓缩、凝练、加强。
2月5日夜间开始,北极涡旋向南抛出的小冷涡,将带领一股极其寒冷空气的空气,走中路在我国大举南下。
2月6日起将自北向南影响中东部地区,这场寒潮降温实力强劲、影响范围可直抵华南。其中华北、黄淮地区将为降温核心区,多地气温降幅可超10℃。
这股冷空气行进速度极快。在东北高空有一个冷涡系统,冷空气由这个系统源源不断甩下,因为地面冷高压强,等压线密集,导致风力大。再加上高空动量下传作用,形成强劲北风,阵风可达10级,风寒效应明显。
虽然,冷空气速度极快,但是因水汽非常稀少,所以没有明显雨雪配合。尽管2月9日起气温可能会回升,但这段低温仍然非常厉害,部分地区气温甚至可能逼近2月同期最低值,还请大家把最厚的衣服拿出来,至少不要收起来,继续做好防干燥防严寒防感冒准备。
今年下半年的首场寒潮给全国多地带来雨雪降温和大风天气,什么是寒潮天气?寒潮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寒潮影响?
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凇和霜冻。但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活动都是寒潮,根据《冷空气等级》国家标准的规定,某地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达8 ℃,或48小时内下降达10 ℃,或72小时内下降达12 ℃,并且日最低气温在4 ℃以下,才可称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
寒潮天气一般发生在秋末到来年初春,最早开始于9月下旬,最晚结束于次年5月,以每年春季的3月和秋季10月、11月活动最为频繁。
寒潮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知道,地球上不同纬度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是不同的。地处高纬的北极和西伯利亚地区获得热量非常少,在冬季,北冰洋地区的气温经常在-20℃以下。大量冷空气在这些区域上空聚集,形成势力强大的冷高压气团,在适合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就会向南入侵,形成寒潮。
当寒潮来袭,除了及时添衣保暖,避免冻伤之外,还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老弱病人,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哮喘病人等对气温变化敏感的人群尽量不要外出。
外出行走和开车要避免冰雪覆盖的道路,当心路滑。
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和临时搭建物要做好加固。
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要注意保持房间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