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的命运不会平凡。这个面积仅20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千万的国家,夹在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向西,它与波兰、立陶宛接壤;向东,它与俄罗斯一衣带水。历史上这片土地从未真正安宁。



白俄罗斯的命运注定不平凡

公元9世纪,东斯拉夫民族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最早的统一国家“基辅罗斯”诞生。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实际上是同一民族的分支,文化、语言甚至宗教信仰都密不可分。然而蒙古的铁蹄、波兰和立陶宛的吞并、俄罗斯帝国的崛起,白俄罗斯在战争与权力的角逐中一次次被打碎、重铸。

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的命运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乌克兰选择了向西方靠拢,俄罗斯则试图走向“民主化”的迷途,而白俄罗斯却另辟蹊径。1994年,年轻的卢卡申科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明确表示:“白俄罗斯不能离开苏联的历史传统。”这位农民出身的政治强人,用一种近乎固执的方式,守住了白俄罗斯的稳定。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

白俄罗斯在东欧的存在感,更多来自它的“特殊性”。它不仅是欧洲最后一个保留死刑的国家,也是为数不多仍然维持计划经济体系的地方。在卢卡申科的治理下,白俄罗斯走出了一条与西方主流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当乌克兰因为“颜色革命”陷入政治动荡时,白俄罗斯却保持着难得的平静。尽管经济体量不大,2022年白俄罗斯的人均GDP依然维持在7700美元左右,甚至高于许多东欧国家。除此之外,白俄罗斯的社会福利制度堪称典范。医疗免费,生育补贴丰厚,甚至连地铁站都保留着浓厚的苏联风格。这种“怀旧感”让白俄罗斯成为东欧独特的存在,也被西方媒体讽刺为“欧洲的时间胶囊”。

但稳定的代价,是白俄罗斯在政治上几乎完全依赖俄罗斯。1997年,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签订了《俄白联盟条约》,开启了两国一体化的进程。虽然白俄罗斯名义上是独立国家,但从军事到经济,它都深深地捆绑在俄罗斯的轨道上。有人说,俄罗斯就是白俄罗斯的“提款机”,而白俄罗斯则是俄罗斯的“缓冲区”。这种关系,既紧密,又微妙。



白俄罗斯几乎完全依赖俄罗斯

如果说白俄罗斯与俄罗斯是一种“兄弟关系”,那么它与中国的交往则更像是一段“佳缘”。近年来,白俄罗斯成为中国在欧洲的重要合作伙伴。从基建项目到农业投资,中国对白俄罗斯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2020年,中国对白俄罗斯的投资援助达到2亿美元,虽然对中国来说不过是“毛毛雨”,但对于白俄罗斯而言,这却是雪中送炭。

白俄罗斯对中国的“亲密感”体现在方方面面。它是欧洲唯一一个对中国免签的国家,甚至在国际展会上打出“中国强,则白俄罗斯强”的标语。这种态度让白俄罗斯成为中欧关系中的一股清流。

而对于中国来说,白俄罗斯的地缘政治位置,使它成为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无论是经济合作,还是战略布局,中国都需要一个能够稳定支持其发展的东欧伙伴,而白俄罗斯无疑是最佳选择。



白俄罗斯街头标语

白俄罗斯的成功并非没有代价。由于长期依赖俄罗斯,白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单一,过度集中在工业领域。虽然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厂之一,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却相对有限。卢卡申科的强人政治也让白俄罗斯面临一系列内外挑战。

2020年,卢卡申科第六次连任总统,引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白俄罗斯的反对派认为,卢卡申科的执政已经走向独裁,国家需要更多的民主与自由。尽管俄罗斯迅速出手维稳,但白俄罗斯内部的分裂仍然隐隐存在。

更值得注意的是,白俄罗斯的年轻一代正逐渐西化。相比于父辈对苏联的怀旧情结,他们更向往西方的自由与繁荣。这种思想上的裂痕,让人不禁担忧。不知道白俄罗斯还能在东西方之间保持平衡多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