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常常觉得自己所拥有的太少
永远不满足,也吝于布施
然而求助者也许所求不多
只需要微少的东西而已
若不肯及时帮助遇到困难、逆境的人
往往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悔恨
佛法说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行善,贵在诚意、贵在量力而为
也贵在随缘布施
在百喻经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某一国家,逢到国庆节,所有的妇女都用一种高贵的青莲花来戴在头发上作为装饰。
有一个贫人,他的妻子对他说:“你如果能拿青莲花来给我戴,我仍旧做你的妻子,要是办不到,我就要离开你。”
贫人听了心里很急,但他有一种技能,会装鸳鸯叫,当时他想:“国王的御池里,不是有许多青莲花么?我去偷些来,如果被发现,就扮鸳鸯叫好了。”
于是,他就到国王的御池去偷青莲花。当他正要动手时,守池人听到了动静就问:“池里是谁?”贫人失声说:“我是鸳鸯。”守池人听得是人的声音,就把他捉住。
在解送的路上,这个贫人却扮起了鸳鸯叫,声音像极了,这时,守池的人说:“你刚才不叫,现在叫还有什么用呢?”
凡要做善事应该适时地做、及时地做。有些人终身做恶,从不反省。到命终时,才要想改过修善,但为时已晚,只能随业去受报了。
与之同理,行善要及时,“渴时点滴如甘露”。若不能时时刻刻把握因缘,或不愿做小善,只想行大善,甚至拖延等待,不伸出援手。这种错误的观念,将会误人误己,甚至误事,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造成损害。
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一句好话,一个微笑,一杯茶水,都能够让别人产生欢喜心,都直接地利益到了他人,这反过来都是在积累自己的福报,也是在增长自己生命的厚度。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哪一天量变引起质变,我们的命运便出现了大的转变。
“不因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能适时付出点点滴滴的爱,关怀他人、帮助他人,如此才会有美好幸福的人生。
学佛是要学习简单、朴实的人生真理,唯有身体力行,将“佛法生活化”,才能落实慈悲喜舍的精神,造福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