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五点钟,闹铃响了,把娃叫起来,穿衣服,洗漱,退房,但成都东站上车,回上海了。

今天一天都要在车上,晚上十点钟才能到。因为起床太早,咋还没睡醒,上车后刚开车,就睡着了,我眯了一会儿,睡不着了,就继续给大家汇报昨天的行程吧。



昨天去的三星堆。我们自己预约,没有预约到门票,到成都后朋友托人帮我们预约到了团体票,不过是下午一点的,时间不是很赶,所以早上又睡了懒觉,起床就九点多了。

起床洗漱完,下去吃了饭,约的车也来了,就去了三星堆博物馆。全程差不多一小时左右,也不怎么堵车,路况不错。

我们是团队里到得比较早的,就在博物馆门口的小吃广场转了转,不过那会儿刚吃完饭不久,也没啥胃口,就没买啥东西。

过了一会儿,导游来了,联系好了之后,一点钟开始排队检票进馆。三星堆博物馆的案件反而还行,没有成都地铁那么严,也没有把杯子拿出来让喝水。其实高铁站安检也没有这个流程,不知道地铁为什么要这么搞,意义何在?



人很多,可以说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了,那场面,那家伙。。。有点串台了,反正就是人很多,很多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的。

三星堆是国内博物馆里的网红,声名广播,所以各地家长带孩子来长长见识,受点历史文化教育,也算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了。

我们其实去年在上海看过三星堆精品文物展,是在上博东馆,其实比广汉这个人还要多,还要难预约,但是我们并没有托关系啥的,就自己约上了。不过是周五下午,所以那天是给孩子请假带他们去看的。



这次在广汉看到的,和上次在上博东馆看到的也不太一样,比如大立人,还有几个拼接起来的青铜器,都是在上海那次没看到的,也很震撼。

按照现在的解说,三星堆是宝墩文明的延续,也是金沙文明的前身。但三星堆的各种人像和面具,还有其它青铜器,确实造型独特,有些是能明显看出受到中原地区得影响,但是人像和面具等等,都不像是和中原文明有关系的。

当时的人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到三十五岁,但是当时的大量玉器和青铜器制作工程量都不小,加上当时技术水平落后,工具也少,所以工程量更大。



解说员说,光是一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玉璋,工作量就可能足够三星堆一个成年人做到死,甚至需要很多人协作才能完成。

在三星堆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工和阶层分化,从玉器和青铜器就能看到。有些青铜人像没有面具,有些是面具,有些面具外面还要再罩一层黄金面具。有些带了帽子,有些有辫子,有些人像什么都没有,就是平平的头像。

尤其是大立人像,衣服分三层,而且外面的两层都有龙纹,还有其它繁复的纹饰,头上带着王冠,身高达到一米八,远高于三星堆时期的普通人身高。三星堆时期,普通人的身高是男性一米五六的样子,女性是一米三四。



而且,在已经发掘的遗址里,也发现了规模庞大,地势较高的宫殿建筑,说明已经出现了阶层区隔,无论是在服饰上还是生活待遇上,都已经出现了分化和区别。

按照我们中学政治教科书的说法,社会分工和阶层分化的出现,意味着社会组织程度的提高,也意味着文明和社会的进化。写也意味着三星堆时期已经不再完全是原始状态了,出现了相对较高水平的文明。

此外,这个时期的古巴人和蜀人之间就已经出现了频繁的战争。最后也是因为巴人和蜀人之间得战争中,双方都派人向北方的秦国求援,而秦国派司马错率兵入蜀,既灭了古蜀国,也灭了古巴国。



从博物馆出来,又带娃去旁边的邮局集章打卡,结束的时候已经五点多了,就赶紧上车回成都,和多年未见的朋友吃个饭。

在网上认识小革的时候是二十多年前了,我到上海后他也来上海一段时间,后来又回了成都。他在上海的时候经常一起混,他回成都后,再见面已经是十年后的2018年了,我从川西旅游回来,路过成都,匆匆见了一面。

这次再见,我们都已经是油腻的中年大叔了,说起年轻时的往事,都已经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了。时间就像一头野驴,跑起来就不停,站长说得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