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团圆的期盼、亲情的眷恋。当短暂的相聚时光结束,返程的时刻来临,后备厢便成为了情感的特殊载体。一个个被塞得满满当当的后备厢,装满的不仅是各式各样的年货特产,更是父母长辈们无尽的关爱、牵挂与祝福,它们如同温暖的港湾,伴随着游子们开启新一年的征程。

溢满的牵挂

李福瑞每年春节都会回到家乡民权县孙六镇看望父母。今年也不例外,腊月二十八他就回到了老家。尽管如今物质丰富,李福瑞一家在城市里什么都不缺,但每到儿子节后返程,年逾古稀的老两口总是会把后备厢塞得满满当当。这里面有精心准备的各种年货,更饱含着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李福瑞感慨道:“父母都70多岁了,平时家里有两个妹妹照顾他们,我每年都会回来看望他们。”

看着儿子的车渐渐远去,老两口眼中满是不舍。回到家中,李福瑞的母亲还在念叨:“今年家里割的肉太多了,我居然忘了让儿子带走两个肉方子。要不,趁孩子还没走远,给他打个电话问问他还能不能回来拿?”听到这话,李福瑞的父亲忍不住说道:“你别婆婆妈妈的了,孩子都走远了。”

在这一来一往的对话中,在那满满当当的后备厢里,是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深沉亲情,即便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在父母眼中,他们永远是需要照顾的宝贝。这份爱,质朴而纯粹,没有丝毫杂质。

延续的温暖

“给你带的那些鱼,到家后给朋友们分一分,还有那几瓶酒,喝不了就送人,饺子需要冷冻……”大年初七,春节的热闹氛围还未消散,在西安上班的“90后”郭梦雨就踏上了返程之路。老家的舅舅在村门口久久相送,不停地叮嘱她如何处理后备厢里装满的年货特产。除夕当天,郭梦雨回到了宁陵老家,这是她时隔三年后第一次回家。此次返乡,家人都格外高兴,不仅是她的父母,三姑、舅舅、二姥爷等亲戚听闻后也纷纷赶来相聚。而在她临走时,大家更是给她的车上装满了年货和她平日里爱吃的“家乡味道”。知道她不太会包饺子,郭梦雨的母亲特意调了三种馅料,为她速冻了好几份饺子。“超市里虽然有速冻的,但我妈总觉得她调的馅更好吃,那是一种带着乡愁的味道。”郭梦雨话语中满是幸福,因为她深知,妈妈亲手包的每一个饺子,都融入了家的温暖和深深的牵挂。

当汽车缓缓启动,后备厢里的“礼物”随着车轮的转动逐渐远离家乡,但家人的思念与祝福,却紧紧跟随着郭梦雨回到了西安,给予她无尽的力量和温暖,让她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存在。这些带着家乡味道的食物,成为了她在异乡生活的慰藉,每当品尝时,便能回忆起与家人相聚的美好时光,那份温暖,足以抵御生活中的所有寒冷。

满满的亲情

春节,是寄托和承载中国人深厚情感的重要节日,无论距离多远,人们都会为了亲情而守望,为了团圆而奔波。睢阳区市民张澜告诉记者:“我们家有姐妹二人,妹妹在南京上大学,我嫁到了郑州,在一家公司上班,平时只有节假日才能和父母相聚。”因此,春节回家过年成了她最期盼的事情,每年她都会和家人一起,收拾简单的行装,开车从郑州回到睢阳区古城街道办事处的家中。

“刚回来没几天,这就要走了……”张澜的母亲满是不舍地说。张澜大年初一才回到家,短暂的相聚时光仿佛还在眼前,转眼间又要踏上返程路。在这几天里,张澜的父母总是变着法地给她做各种好吃的。而在她离行的前两天,父母就开始忙碌起来,翻箱倒柜为她准备返程的物品。无论是亲手腌制的咸鱼、炸好的萝卜丸子,还是自家地里种的大白菜,都会被分类整理好,装进大包小包。出发前,后备厢和行李箱都被塞得满满当当,各类吃的、喝的、用的,沉甸甸的。“每次回家,我们也就是带些礼品,给爸妈拿点钱。但每次离家时,爸妈就像嫁女儿一样,把各种我爱吃、爱喝的东西都塞得满满的。”张澜感慨地说。

春节返程时,后备厢里装的是家乡的味道,是父母内心深处的不舍与牵挂,也是他们沉甸甸的爱,这份爱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并温暖着儿女们前行的路。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是他们默默付出的见证,即便孩子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在父母心中,那份牵挂也从未减少。

别样的情谊

儿行千里母担忧。 父母的关心、牵挂和祝福,都化作了后备厢里沉甸甸的爱。老家在梁园区谢集镇的小郅,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上班族。今年春节,他带着来自新疆库车的女友张真雨回到河南,一同感受河南新年,深度体验中原文化。

张真雨穿上具有河南特色的大花棉袄,沉浸在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之中。在他们临行前,小郅的父母将沉甸甸的豫东特产装满了后备厢,这不仅是对孩子的疼爱,更是对远方客人的热情,体现了河南人民与新疆同胞之间的深厚情谊。

小郅的后备厢里有父母亲手做的大馒头,还有牛奶和水果。每一个馒头,每一个水果,都是父母的深深爱意,希望孩子在北京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和小郅一样,很多人的后备厢和行李箱都被家人的爱填满。家住梁园区的小程,是一名在焦作上学的大二学生。春节假期结束,小程准备回焦作上学,临行前,小程的妈妈一趟趟地给他拿了许多生活用品,将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这些腊肠都是你爱吃的,都拿着吧!”小程的妈妈话语里满是关爱。

塑料袋里,装满了花馍、腊肠、青菜、粉条、面粉……杨女士过完年要返回郑州,她的后备厢被父母塞得毫无空隙。“返程的行李箱总是比回家时更沉,家人的爱和牵挂都化成了沉甸甸的行李。”带着父母的不舍和家乡的味道,杨女士踏上了回郑州的路。

同样,前往浙江宁波工作的市民牛先生一家,后备厢也被塞得满满当当,有水果、面粉、大馒头,当然还有商丘的特产大有丰酱菜。“很多东西在当地就能买到,但是家里人还是会给装上车,直到实在塞不进去为止。”牛先生虽然嘴上说着无奈,但话语中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在采访中,每位受访者都有着相同的感受:虽然父母拿出来的可能不是什么昂贵的东西,但他们却怎么也不舍得拒绝。带上这些东西,就仿佛把父母的爱一同带在了身边,这份满满的幸福感,或许就是回家过年的真正意义所在。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始终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无论走多远,家永远是最坚实的依靠,父母的爱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春节返程的后备厢,不仅仅是物品的装载地,更是情感的汇聚处,承载着家的味道、爱的传递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它见证着家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成为了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让游子们带着这份温暖,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追逐自己的梦想。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拼搏奋进时,回头看看那装满爱的后备厢,心中便充满了力量,因为我们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家与爱从未远离。

来源:京九晚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